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阿昌族创世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先民在人类社会童年时期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富于魅力的认识.阿昌族先民在与大自然的严峻斗争中,企图探索和揭示天、地、人类及万物起源的奥秘,它曲折地客观地反映了阿昌族先民们朴素而自发的唯物观念.  相似文献   

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李杰教授所著的《原始历史意识》利用云南13个少数民族的创世史诗、创世神话,从原始历史意识的内涵、认知方式、形成机制与表现、内容构成、认知价值等方面,尝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始历史哲学。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建构了原始历史意识理论体系,有益于历史意识研究的深入;二是从原始文明的角度关注了认同问题,有助于认同理论研究领域的扩展,从而为认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李速立 《理论导刊》2008,(4):126-128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西文化差异常常是通过语言上的差异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称谓、问候语、习语、称赞、隐私及忌语、数字和颜色的表达方面.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学习和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的各种体现,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文化、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区别,使语言交流成为更好的工具,为开展经贸、文化、科技交流服务,尽量消除中西方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刘敏  陆卫明 《理论导刊》2005,19(11):35-37
罗素是20世纪最早认真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西方思想大家。他从自己的文化观出发,分析了中西文化的构成要素,并主要从价值取向、宗教信仰、性格品质和教育传统四个方面对中西文化的不同特质与孰优孰劣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认为中西文化应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并希望二者逐渐结合起来,这是中西文化最理想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对启蒙的批判反思,是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核心.对理性的批判,则是霍克海默对启蒙进行批判反思的重要内容和依据.霍克海默把自己对启蒙的批判,归纳为一个黑格尔式的圆圈:神话-启蒙-神话.第一个神话指超自然力量的绝对统治,第二个神话指理性的绝对统治.从神话出发的启蒙最终成为神话,这导致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6.
宋薇  付丽芬  刘桂荣 《理论探讨》2006,1(2):122-124
梁漱溟和钱穆都是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和阐扬者,二人都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探询现代中国的出路,回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文化危机,其终极关怀是一致的。由于二人不同的心路历程、对中西文化研究方法的差异及对文化体认的不同,二者的文化哲学也并不一致。梁漱溟从哲学出发,钱穆则从历史研究入手,对中西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未来命运作了比较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先秦文学由于各板块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教学中往往忽视上古神话的教学,然而从上古神话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影响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针对上古神话的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怎么样利用好课时、如何引入神话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引起学生对上古神话的重视是先秦文学教学中应当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凡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远古神话,隐隐约约地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的历史足迹。丰富多采的希腊神话,就带有希腊氏族社会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烙印。我国就有关于王母娘娘、月下老人、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许许多多神话故事。随着人类文明的开拓,神话和传说时代告终,但神话  相似文献   

9.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承认西方文化的长处;他相信,不同质的文化在本质上是有同一性的,并提倡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中西文化,认为只有这样才会产生一种适合新世界和新时代的文化.可惜,他的观点往往被误解,被说成是否定传统、不要祖宗的"全盘西化".本文认为,胡适一生都在努力沟通中西文化,希望新一代的中国人,在总结自己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世界的新文化.如果我们撇开先入为主的成见,在胡适这里,或许可以得到许多处理今天的文化冲突时可以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化的一块瑰宝,其影响辐射到西方文明的每一个层面.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它对英语语言影响巨大.许多英语词汇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研究利玛窦对西学东渐和东学西进的贡献 ,论述了他作为西方汉学奠基人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关于海外汉学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韩国古代建国神话包括古朝鲜檀君神话、高句丽朱蒙神话、新罗朴赫居世神话、伽国金首露王神话等。在这些神话中,有很多共性元素,如天降、卵生、天父地母等。这些共性元素反映了韩国原始初民的天神崇拜、日神崇拜和最初的阴阳观念;卵生与稻作文化又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韩国建国神话中普遍出现的卵生说印证了以稻作生产交流为途径的中韩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唐君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为己任,尤其重视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他关于中西文化之差异、中西文化比较之价值标准以及中西文化之发展前途等内容的论述,对于我们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妥善地解决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冲突与融合等方面的矛盾,构建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体系,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饶有兴味地读了岑少宇《凶猛野兽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藏獒神话在中国的三十年泛滥历程》一文,颇有所得. 藏獒,一个原本无甚特别之处、智商平平、工作服从性不强、基本上可以鉴定为"又凶又笨的大狗一只"的犬种,在虚荣的豢养者、精明的投机者、帮闲的炒作者、盲目的跟风者等不同人群的共同推动下,成了一个泛滥在中国大地上的蹩脚神话. 藏獒的故事,撇掉了神话传说和文化图腾泡沫之后,就这么简单.归根结底,是人而不是狗,是那个把它们领进人口稠密的居民社区的利益同盟,制造了藏獒爪下的牺牲者.  相似文献   

15.
郭林红  李荣  饶峻妮 《学理论》2009,(26):108-109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日月神话,而我国少数民族的日月关系神话更是绚烂多彩,在研究日月关系神话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日月间的关系是很亲密的,呈现出多种关系,并折射出深厚的文化意蕴,它对我们考察和探究我国古代产生此类神话的民族的社会形态和精神状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相凝 《学理论》2010,(7):121-121
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往来和沟通的双方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种交流已不再是简单的商务往来,而经常涉及到文化与文化的碰撞,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语用失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文化冲突的事例也屡见不鲜,经常造成错失商机。因此,了解中西不同文化的语用知识差异对减少误解、促进商务交际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进而有利于成功地进行国际商务活动。  相似文献   

17.
新罗始祖朴赫居世神话是韩国古代建国神话之一,在神话中出现了天降、卵生、死后分体等诸多神话元素。天降、卵生内容反映了韩半岛的天神崇拜、日神崇拜;建国始祖死后分体的异迹说明朴赫居世神话属于秋天的神话,始祖死后分体的内容体现了日神之死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舒克斌 《理论导刊》2007,3(8):64-66
毛泽东的中外文化观是百年中西文化之争的科学总结,他辩证地阐述了对待中西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全盘肯定,要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思想,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这对发展和繁荣中国民族文化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极为深远的当代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文化是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中西文化的圆融。在此文化背景下,确立行政领导者 的超前意识,调整其思想和行为,使其更准确地把握加入WTO后带来的“利”与“弊”,规避风险,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抢先赢 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赵文 《学理论》2012,(27):87-88
利玛窦是明末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中的一员.虽然他来华的目的在于传播天主教,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并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者型传教士,利玛窦在其《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对中国文化从物质、制度到价值、心理层面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评价对于我们今日的文化建设与交流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