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审美价值观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审美价值观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探讨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现状及其特点,目的是把握其审美发展的规律。当前,必须正视大学生当中存在的某些审美价值观缺失问题,对大学生开展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审美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将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动我国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臻 《学理论》2011,(23):233-234
高等学校开展军训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军训的全面育人功能,是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军训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情感;训练意志品质;增强大学生组织纪律性等,军训蕴藏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搞好军训,让军训为育人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高校军训组织者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26)
21世纪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幼儿教育更加强调幼儿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这主要基于社会长远发展的考虑,是新时期幼儿基础教育的根本宗旨。艺术教育作为实现幼儿培养目标的具体策略,目前已经成为幼儿教育者们研究与实践的对象。新时期幼儿艺术教育要从建构人文化教学模式、实施生活化的艺术教学、幼儿艺术审美情感的培养与艺术实践这三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7)
高校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会受到来自社会各种风气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政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同志在大学生廉政教育工作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可以从理论教学、学生管理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  相似文献   

5.
唐亚 《各界》2009,18(7)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的审美观点和欣赏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人对美的爱好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素之一.所以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审美在移风易俗,美化人的心灵,特别是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寓善于美","寓教于乐"的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莉 《学理论》2013,(29):379-38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思想和情感双向沟通交流的过程,但过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理论灌输却忽视了对大学生本身的人文关怀。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师资力量较弱,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一本、二本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迫切需要予以加强和改进。改进措施: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主体性;增加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投入;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孔子仁爱思想以个体品德结构的知、情、意、行四个层面的培养为主线,强调情感育人的作用。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僵化的缺陷,孔子仁爱思想的研究与运用正是弥补高校教育工作不足的重要路径,也是凝聚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精神瑰宝。因此,通过研究孔子仁爱思想的核心内容,分析高校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探讨如何运用孔子仁爱思想,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人格独立;树立大学生的礼制观念,优化其人际交往,塑造大学生的君子风范,培养其自律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孔子仁爱思想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部分,这里的仁爱出于情感又超乎情感,是道德理性的体现。仁爱思想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也是凝聚中国精神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美育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思想与实践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将其作为独立的学科概念提出并作为教育的独立部分付诸实践仅有200多年。而无论怎样,美育在历史和现代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们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了解并适应艺术生活,从而获得健康审美的情感与和谐完善的发展。不仅如此,人们通过审美教育,还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应对现实生活、社会和人生的复杂、变幻甚至困苦,使得人生更为审美化、艺术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匡利民  唐召云 《学理论》2010,(1):179-18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理想、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意志、创新情感、创新兴趣等。  相似文献   

10.
李强 《学理论》2013,(18):351-353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是充满情感的事业。高校辅导员情感的投入,是其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保障、推动力和关键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是辅导员用自己心中的真善美,转化为情感教育,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是指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观点和欣赏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人具有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青年的成长和对青年的思想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別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不断地提高思想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审美教育在其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审美教育在青年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一,从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看(审美与社会)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正因如此,审美教育几乎是和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学习性、成长性实践和社会化实践,对于大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应用和创新知识的大舞台。在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实践的、整体的和开放的综合教育平台上,大学生可以获取知识,体验情感,发展个性,提升全面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特征的一个重要概括。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培养能超越、改造现实社会的人。"全面发展"一直写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中,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暴中,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我们国家社会各方面都作出努力,大学教育如何更好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使他们不再是专业方面的强者,非专业方面的弱者,克服专业分工带来的大学教育的片面性仍然是一个艰巨而长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宫诚 《学理论》2010,(17):229-230
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构建21世纪大学生培养的最佳模式,努力实现从认知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从考察现代科技与传统美育的关系入手,讨论高校美育在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科技水准、道德境界和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大学生就业遭遇寒流.许多大学生选择了创业.大学生成功创业不但能解决本身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将新的科技知识服务于社会,可以增强国家的经济活力,增加社会价值.当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只有4%,如何培养成功的创业者,夯实创业教育基础是高校教育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晏清 《学理论》2010,(22):215-216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恋爱目的多元化进行概述:因寂寞去恋爱;因无聊去恋爱;因好奇心去恋爱;因功利去恋爱;因虚荣心去恋爱;因性的需要去恋爱。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加强家庭锻炼与培养,加强传统思想道德的教育,加强当代大学生学习规划的正确引导及加强高校教育人才的培养与提升,有利于减少当代大学生不健康的恋爱目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8,(10)
审美心理作为德育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对大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大学生而言,审美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成长,而当今大学生在审美心理认知方面普遍存在片面性,情感缺少理性,行为缺乏自觉性等问题。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如下:净化社会环境,稳定审美心理发展方向;优化审美教育体制,充分利用审美教育资源;注重家庭环境,提高审美心理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8.
杨怀念  高永爱 《学理论》2013,(15):251-252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素质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艺术教育是提高一代乃至几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相信只有当我们既重视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又重视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格高尚、艺术审美趣味高雅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我们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实施大学生艺术创新素质培养是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等院校人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艺术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新素质培养是艺术素质教育的新课题.要从艺术创新的高度充分认识并发挥艺术素质教育的美育功能,处理好模仿、借鉴和艺术创新的关系,加强大学生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陈鲜艳  谢振荣 《学理论》2009,(24):167-168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特征的一个重要概括。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培养能超越、改造现实社会的人。“全面发展”一直写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中,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暴中,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我们国家社会各方面都作出努力,大学教育如何更好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使他们不再是专业方面的。强者,非专业方面的弱者,克服专业分工带来的大学教育的片面性仍然是一个艰巨而长远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