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将当代传媒推到了变革与危机的风口浪尖上,也对新一代传媒人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整合传播策划能力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具有多技术信息传播执行力的全能型人才成为当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全新培养目标.为此,新乡学院新闻传播系以理论课程教学泛专业化和教学实践体系实战化作为应对这一改变的重要举措,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客观性和新闻的公正性都是新闻的特性,本是两个概念,对于新闻客观和新闻公正研究,也是两个彼此对等的领域.新闻客观和新闻公正虽彼此相关联,但本质和内涵并不完全相同.国内学界形成的对其内容与形式、价值与实践的双层研究结构,在一定意义上概括了纷繁复杂的学界研究特征.也许在未来,对新闻客观、公正的研究将不会呈现出如此明显的二级形态,而是更为紧密地融合起来,以应对转型期的中国给它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杨柳 《学理论》2012,(35):298-299
新闻法学是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作为规范和限制记者实践操作的新闻法学在当今时代起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国还没有出台自己专门的《新闻法》,加之在现代化发展中法律体系的不完备,新闻法学的教学呈现混乱、无序的状态。很多领域都出现了"有法可依,尚不完备"的状态鉴于此,总结在新闻法教学中的不足,得出了关于新闻法教学内容的几点补充意见:一是案例教学法;二是模拟法庭法;三是头脑风暴法;四是小组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也是真正实现本门课程整体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视域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坚持综合创新原则、相互促进原则、少而精原则,以"教师视域""案例视域"和"学生视域"不断融合为目标,编写一定数量的内容精当的教学案例,研制与开发多媒体课件,逐步形成"多维系统案例分析"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5.
案例教学是对刑法学理论知识的解码和编码方式,在"教"与"学"的语境中研究教学改革,无论哪种方式的探讨在很大程度上都难免导致对教师主体的偏重,刑法学案例教学改革应当借鉴新闻传播学理论框架,将教师与学生置于传者与受众的身份架构中加以考量,案例教学的主旨在于通过法律故事传播法律文本知识传播、法理以及法律思维方式,实现学生体系性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我们参观了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公司、"中央厨房"、新媒体中心等。总的感到,这几年媒体融合发展成效很大。去年6月15日,在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我发去了贺信,要求人民日报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其中就要求构建全  相似文献   

7.
诸冰羽 《学理论》2013,(14):187-188
":真实再现"的新闻使用的是事后摆拍,在客观报道中引入了"导演"的成分。因此",真实再现"手法下的新闻真实性往往伴随着质疑。有人认为,"真实再现"手法有悖新闻专业要求,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新闻基本原则相左。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应不断规范"真实再现"手法的使用,划定它的使用范围,限定它的使用程度。  相似文献   

8.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研发的一种智慧教学工具,通过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 Point和微信,覆盖教学全过程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现代化网络载体,多采用混合式教学,而"雨课堂"就是混合式教学中网络载体的最新实现形式。通过探讨"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上的运用模式及存在问题,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2)
"互联网+"与金融教学的融合使金融学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化。"互联网+"对金融学专业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精炼教学内容、统一考核和评分标准、完善教师考评机制都具有重要作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和模块化教学,实现金融实验课程和考核方式的网络化,拓展师资来源,是"互联网+"应对金融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8,(10)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高校"原理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原理课"的实效性是当前"原理课"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新媒体背景下"原理课"教学应不断推进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方式的改革,同时积极利用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丰富教学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将新媒体引入"原理课"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两对关系,以确保二者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课MOOC的兴起催生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了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目标,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政课传统课堂,采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化与完善,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相关论述为指导,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传统教学优势相融合,促进线上教学和线下研讨紧密结合,完善"混合式"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混合式"教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3)
最近几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为教学方式"死板"、教学内容"空洞"等原因遭到学生抵触。正因如此,进行教学变革,想方设法提升教学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的建构,充分响应了教学变革的号召,融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需求。强化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构建,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念变革。  相似文献   

13.
黄丽景 《学理论》2013,(6):142-143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专注民生发展、报道平民生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三贴近"原则并受老百姓喜爱的新闻模式。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了"公共服务性"、"倾向民生性"、"人文关怀性"的价值呈现,尤其是其报道过程中的平民视角,更是引起了老百姓的文化共鸣,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导致民众凝聚力出现不足。基于民生新闻的不足出发,着重讨论民生新闻的价值呈现,并针对民生新闻的不足提出优化民生新闻发展的路径选择,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雅琳  钟丽玲 《学理论》2012,(24):241-242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办高职院校中,由于经费不足、学生特点等原因,实践教学的开展面临更多的困难,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是创新性地开展校内实践教学.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开展校内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文章展示了课前十分钟一周新闻分享、模拟两会和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践教学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安锦玲 《各界》2009,18(12)
地方台电视新闻应该突破其地域、环境、新闻资源、技术设备等制约,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抓好信息筛选、新闻组稿、科学编排、编辑技巧等环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文从新闻的"贴近性"、注重筛选头条新闻、提高有效信息量、重视电视编辑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探索出一条较好的适合地方电视台编辑新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新闻从业者在新闻工作中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涌现出了许多"心系人民"的优秀的新闻人物及新闻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要积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1]。本文集中阐述了人民是创作新闻精品的主体、维护人民利益是新闻工作的价值导向、依靠人民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出发点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是以警务实战需求为导向,贴近、服务公安工作实践,实现教育教学与公安实际工作融合与对接,形成公安院校特色的基础。"实战化"教学既是由公安院校的性质、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又是由新时代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要求决定的。河北公安各级政工部门把警院作为公安机关的组成部分来抓,把警院学员作为公安后备力量进行培养的做法,推动了河北警院的"实战化"教学改革。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需要明确培养目标,深化校局合作,抓好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8.
<正>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制度化、常态化,中央有关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简称"走转改")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9.
媒体融合推动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全媒体具有全民性、全产业链、全终端、全空间和全时间等基本特征,这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平民化、职业化、资本化、国际化和品牌化等发展要求,人才发展需求也推动着新闻传播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教学和实习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变革.  相似文献   

20.
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是开发区进行"二次创业"的重要选择.运用制度分析框架解释这一现象,并试图呈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融合发展的实践过程.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体现了宏观制度环境和中观制度安排的相互嵌套和相互作用.制度环境重大变迁对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纵向属地发包和横向竞争给地方政府提供了强大激励,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使融合发展成为降低交易成本的理性选择.武汉开发区与汉南区融合发展的实践体现了行政关系、空间关系和产业关系的多维尺度重构.两区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融合发展法律依据模糊、两区治理理念差异显著等诸多困境,需要通过多种措施实现综合发展绩效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