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刀客凶猛     
桃源 《瞭望》2005,(20)
据悉: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有一批神奇刀客,把牛耳尖刀磨得飞快,只待挨宰者到来。孰曰不然,且看这个"五一黄金周",刀客的刀法又有了精进?有一些景点随意  相似文献   

2.
正一、新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解析第一,价值观上主张"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它认为,个人权利尤其是个人的自由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利益诉求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不能在众多个人利益诉求之间按照某一种标准分出孰优孰劣。每个人都有设定自身追求目标、采取措施实现目标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应该受到保护的。在新自由主义看来,个人权利成为判断一切社会行为得失成败问题的尺度,个人利益成为解释一切历  相似文献   

3.
"精酿啤酒"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形成了以中产阶层都市青年为主体的消费群体。借助布尔迪厄的"社会空间"和"区分"理论,考察都市青年消费者精酿啤酒的消费行为,分析精酿啤酒商品的设计、生产、消费特性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针对都市青年这一消费群体的不同消费趣味,区分出知识型消费者、品质型消费者和炫耀型消费者三种类型,以揭示当下社会分层中文化资本占优势的中产阶层的"趣味"差异。  相似文献   

4.
《求知》2016,(6)
<正>平言在2月11日《经济日报》撰文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些困难,这是结构调整、新旧动力交替的必然规律。全面辩证地看,许多"好牌"也蕴藏其中。比较突出的,一是消费。从2015年数据看,消费对拉动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明显放大,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二是服务业。继2013年首次超过工业后,  相似文献   

5.
王丽  姚黎明 《学理论》2014,(4):122-123
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消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后工业时代资本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通过大众传媒打造符号,对人进行"无意识的诱劝",使消费者注重消费过程中的满足感和物的抽象价值,消费发展为消费主体对消费品符号意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6,(6)
正林子文在1月25日《经济日报》撰文指出,"主要看气质",是最近网络上十分流行的语言。观察一个经济体的运行态势,同样不能只看规模和总量的"外表",而应跳出总量看质量,跳出指标看趋势。中国经济成绩单的"好气质",一是体现在中国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内需驱动尤其是消费需求的驱动。2015年6.9%的增速是在  相似文献   

7.
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孰优孰劣是绩效测量中的关键议题,二者之间的争论持续多年。在厘清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的概念与内涵、适用性及局限性的基础上,围绕焦点议题梳理有关文献,呈现了绩效评估方式研究的学术争论。国内外学者重点围绕主客观评估的契合度、效度与选择等议题展开争鸣,但这些问题尚未形成定论,甚至产生相反的结论。目前,主流的研究倾向于采用实证研究的逻辑分析范式,倡导以定量研究的形式展开,较少关注中层理论的延展。在未来研究中,公共部门绩效测量应该从"低质量"向"高质量"转变、从"实证单行"向"理论与实证并行"转变、从"定时评估"向"实时评估"转变、从主客观评估的分野走向融合。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各有优劣,探讨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的融合对于开展基于中国场景的绩效评估研究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消费和出口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居民的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但内需不足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较低,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稳定性,因此,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消费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阐述制约我国农民消费行为的因素。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居民良好消费行为的措施: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有效需求,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信用市场,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9.
甘伟平  陈元园 《学理论》2015,(7):139-140,153
"消费异化(Consumption Alienation)"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用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他们围绕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摆脱消费异化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论"。大学生作为未来消费社会的主力军,消费行为逐渐呈现出异化的倾向。厘清消费异化概念,利用其对当前大学生进行分析,找出消费异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洪斌 《侨园》2014,(6):40-40
给杨立秋定位,需从两个侧面分而合之:企业家中的作家,作家中的企业家。这就是山海关作家协会主席、秦皇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立秋。他的这两个侧面孰重孰轻,难以划分。他在商企领域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骨子里仍然是文人气质。在山海关那座古城中,他是别具一格的"两栖人"。一是文学。  相似文献   

11.
正确看待消费主义应坚持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统一。从历史尺度看,消费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消费的民主化和大众化,促进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消费的符号性特征为消费的精神性转向提供了可能。从道德尺度看,消费主义颠覆了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文化传统,引起了代内不公和代际不公问题,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萎缩和意义的迷失。根据消费主义双重尺度的分析,一方面,我们要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树立消费自觉意识,引导消费活动的精神性转向,抵制消费主义不良影响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刘敏  陆卫明 《理论导刊》2005,19(11):35-37
罗素是20世纪最早认真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西方思想大家。他从自己的文化观出发,分析了中西文化的构成要素,并主要从价值取向、宗教信仰、性格品质和教育传统四个方面对中西文化的不同特质与孰优孰劣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认为中西文化应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并希望二者逐渐结合起来,这是中西文化最理想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熊猫与水果     
送两只熊猫(台湾叫猫熊)给台湾,是一种亲情的表达,也是一种示好的信息。孟老夫子见梁惠王,问:"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又问:"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赏乐如此,赏熊猫何独不然。熊猫是中国国宝,国人理当共享。若举国得以观赏,唯独台湾同胞无此眼福,岂非憾事?奇怪的是台湾当局的有些人,竟然因此大惊小怪,好像两  相似文献   

14.
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消费异化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霞 《理论探讨》2008,1(3):59-62
马尔库塞以其敏锐的理论洞察力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予以分析和揭露,并指出这种不健康的消费方式所带来的多种危害及其凭借艺术和审美形式作为扬弃消费异化的手段.尽管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观具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但它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敦福 《青年研究》2012,(1):57-70,95
近些年,团购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城市购物和消费形式的总体图景。越来越多的都市居民(以年轻白领为主)在网络媒体公司组织下,参加砍价师与供应商的集体砍价活动,获得比一般市场零售更优惠的价格和服务。基于实地研究和问卷调查,本文认为,团购是一种新的消费形式,但其内涵不同于西方消费者社会中流行的、意义消极的"新的消费形式"。赶集、集体砍价活动等显示出消费者参与、多方互动、个性化的特征,重新赋予"祛魅"的消费实践以魅力。团购不同于单位制下的集体主义,也有别于日本和法国的消费者运动,消费者更多的是在网络传媒等商业公司组织下"多快好省"地满足自身需求的相对弱者。团购中人际合作与信任的形成,对民间组织、公民互助合作、民间自治的积极推动,目前尚不明晰。理解和认识团购需要综合新的"消费的社会形式"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3)
由于消费制度变迁使既有的道德处于适应和调整过程之中,消费文化变迁使"黜奢崇俭"由中心逐渐走向边缘,消费行为变迁使消费由"公共领域"退为"私人之事",奢靡之风便成为消费领域中突出的道德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与消费制度相适应的消费伦理,回归节俭消费,以消费行为的"应当"引领"能够"与"意愿",使人的消费适度、适宜与适道。  相似文献   

17.
壮哉!砍伐令     
桃源  力扬 《瞭望》2008,(38)
从理论说,艺术高于生活。但是,生活中有些故事情节,却要高出艺术。孰曰不然,且看:时下正是玉米收获季节,但河南漯河某镇却发出了这么一则告示,凡收获玉米者,需每亩交500元钱获得砍伐证后方可下田,否则,当追究刑事责  相似文献   

18.
现代消费社会中出现了"新文化媒介人"这样一类新型知识分子,他们是社会大众生活方式及意识形态的塑造者。本文笔者通过个案访谈和参与式观察,以某高校BBS相关版面的互动及时尚代言人的有关资料为例,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群体中"新文化媒介人"地位的形成背景和地位获得的过程。通过分析,来透视并把握消费社会中文化和经济相互沟通并左右人们日常生活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9.
人均GDP正接近5000美元的中国,已经进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也进入了"增长陷阱"密布期。空间维度看,中国正面临"贫困性增长陷阱"之虑和"非均衡性增长陷阱"之忧;时间维度看,中国正面临"低福利、低消费陷阱"之困和"中等收入陷阱"之险。发展经济学在揭示"增长陷阱"这一现象后,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口号"从增长中进行重新分配"即收入分配治理。中国在"陷阱"密布期的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绝不仅仅是简单地依靠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就能解决的,而必须内外兼治,差距与不公兼治,彻底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即国际上顺势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和建立新的国际贸易秩序,国内则需多种手段兼用,才能实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0.
生态消费是一种绿色、理性、适度、可持续的消费方式,需求力、选择力、支付力及内化力是生态消费的必要条件。生态消费讲求"全程"生态性和"全面"生态性,消费文化产品既"放假"自然,又"放松"自身,是较高层次的生态消费。当前,我国部分民众生态消费需求力不足,消费重物质轻精神;生态消费选择力欠缺,消费多盲从少理性;生态消费内化力失衡,消费重自我轻自然。破解生态消费的种种困局,一要加强生态消费教育,激活生态消费潜能;二要构建规约激励机制,引导生态消费行为;三要用文化引领消费,提升生态消费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