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仁文  梁涑 《廉政瞭望》2011,(16):36-37
当重权在握者置身“圈子”中心时,他也就迷失了自己,周边人就成了他行事的参照,而由此做出的判断,令他犹如井底之蛙——  相似文献   

2.
韩丹 《唯实》2010,(3):86-89
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吸毒问题似乎为美国学者了解吸毒的全貌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从社会学的四个理论视角即紧张理论、社会场域理论、社会化理论、代际隔离理论阐发美国对吸毒人群的基本研究来看,主体社会结构及特点和青少年吸毒有着十分明确的关系;其它的一些社会结构特点,比如社会阶级或者种族因素,也和吸毒的很多方面有清晰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只是暂时的。  相似文献   

3.
廖保平 《廉政瞭望》2014,(19):76-76
过去伶界有句话叫“不抽大烟,不过一千”,就是说一个名角儿要是不抽大烟,家里没有烟榻烟具,说明角儿还不够有名,生活品位还不够高,别人就不会开出超过一千块的价钱。抽大烟俨然成了名角的标配。  相似文献   

4.
现在,只要我一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女儿倩倩20岁生日的那个晚上,她穿着白裙子,乌黑的长发像瀑布一样洒落在肩头,坐在烛光里弹着吉他唱罗大佑的《闪亮的日子》:“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轻轻地唱,你慢慢地和……”  相似文献   

5.
国内吸毒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丹 《唯实》2008,(5):73-77
10年来,国内吸毒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大类。而解释性研究涉及吸毒成瘾行为的社会学解释、毒品问题的社会学解释、吸毒的预防与干预研究等方面。“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学相关研究的主要思路,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运用为研究的深化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但现有研究在问卷调查取样的代表性方面仍有一定问题,研究领域有待扩展。  相似文献   

6.
项伟和李悦二人合租一套房子.一天,李悦的朋友郭新凯来到他们租住的房子里,就一头钻进了李悦房间:李悦告诉项伟:“小郭实际是来吸毒的.”项伟觉得,小郭是李悦的朋友,这件事与自己无关,便回屋工作了.事后,郭新凯又在客厅联系购买毒品,结果被公安机关抓获。  相似文献   

7.
阿计 《党风建设》2000,(2):12-14
数十年前,毛泽东同志曾面对千千万万年轻鲜亮的生命,发自肺腑地喊出:“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相似文献   

8.
在带有中央空调的写字楼里,几十人在一个办公区内工作,臭氧、电磁辐射、病毒等浊气混杂,虽端坐室内,但感觉是在“吸毒”!  相似文献   

9.
天下     
《廉政瞭望》2013,(22):14-15
加拿大 吸毒后仍“死赖”市长岗位 多伦多市长福特近日公开承认自己吸食了强力可卡因。他“真诚,真诚,再真诚地道歉”。不过他并不打算辞职。他说他热爱市长这份工作和这个伟大的城市,热爱为纳税人省钱。今年5月.媒体爆出福特的吸毒事件,在加拿大引起轩然大波,福特本人则矢口否认。但警方在对福特的朋友,  相似文献   

10.
杨德才,上世纪50年代出生在陕西省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家境虽然不宽裕,但家人还是咬牙供他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当时,高中毕业生在农村可算得上是高学历了。由于当时取消了高考制度,因此做一名军人,成了当时年轻人的光荣追求。1974年,杨德才终于圆了自己的当兵梦,入伍来到解放军天津某部。组织上看他有文化,又憨厚老实,因此新兵连集训一结束,就把他留在了机关,分配在机关做生活管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段华  陈宁 《当代党员》2006,(12):50-51
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瑜康社区,是伴随着江北城旧城综合改造而诞生的新社区。瑜康社区所有居民都来自原江北城的2400户人家,其中低保户多达616户,“两劳”释放人员就有200多人,吸毒人员多达100余人……由于情况复杂,构建和谐社区的重任,沉重地压在了社区党委的肩上。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人问我,毒品的危害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毒品对于吸毒人员来说就是一种漫长而惨烈的酷刑。”这是刘永宝做了23年戒毒警察最深切的感受。刘永宝现任河北省高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适应大队教导员,一级警长。他坚守戒毒一线,用心用情帮助戒毒人员戒毒,23年来,和同事们挽救了数千名危重戒毒人员,让他们重新找到了生的希望、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13.
去年底,江苏省如东县植保植检站原站长周勇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昔日的高级农艺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也曾努力用心工作1974年.周勇高中毕业后回到老家当了一名知青。  相似文献   

14.
谭光定 《探索》2003,(3):138-140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刑法中对毒品犯罪的规定,存在明显缺陷,增设非法使用毒品罪,是对所有毒品犯罪的釜底抽薪。给青少年染指毒品增加强烈的心理防线和家庭社会道德教育防线,可以有效抑制毒品犯罪,同时有利于抑制因吸毒引发的其他犯罪,预防艾滋病的蔓延。本文在对非法使用毒品罪作出明确界定的同时,指出了增设这一罪名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吸毒成因与对策研究——基于南京市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丹 《唯实》2011,(2):91-94
吸毒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禁绝毒品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在吸毒人群中,青少年成为一个庞大的构成群体,尤其是未成年人。通过对南京市117名未成年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可以看出,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审视和剖析未成年人吸毒的原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05,(5):41-41
据《都市快报》报道,湖北武汉一名剐处级干部陈某,退休前喜欢上一个发廊妹,搞起了婚外情,退休后又陪她吸毒。由于没钱买毒品,在“小情人”的鼓噪下,陈某干脆和她“以贩养吸”,干起了贩毒的勾当。2月18日,陈某和他的“小情人”因涉嫌贩卖、运输毒品罪,一起被浙江绍兴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据检察院指控,陈某和这名“小情人”在绍兴柯桥的出租屋内共贩卖、  相似文献   

17.
杜勤 《廉政瞭望》2007,(3):44-45
2005年6月的一天中午,湖北省咸宁市九宫山薄雾缭绕的密林深处,突然响起沉重的脚步声。走在前面的是一名30多岁、面容憔悴的男子,后面跟着一名背着行李、两鬓斑白的六旬老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涉毒犯罪日益成为潜江市高发的刑事犯罪。涉毒犯罪的蔓延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危害:极度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迅速吞噬巨额社会财富,不断引起各类家庭社会矛盾,影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得好:穷人怕崽大。儿女好,穷家可以变富,反之富家必然变穷。人都是要老的,教好子女是父母最重要的中长期投资。有的人丢下孩子不管,到城里去赚钱。就算赚了大钱,但一个孩子吸毒了,或者一个孩子进监狱了,全家生活从此暗无天日。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际、国内毒情继续恶化,吸毒人员不断增加,就连房祖名、李代沫等明星公众人物也频频被曝出吸毒丑闻。云南省毗邻金三角,是全国堵截毒品渗透的主战场,在全国禁毒工作格局中地位特殊、责任重大。2015年是第三轮禁毒人民战争收官之年,我省在该“战争”中取得历史性突破,从第三轮禁毒人民战争开始至今年5月,全省共查破毒案8.26万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