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红 《党史博采》2005,(10):22-24
朱德喜欢下棋,那小小棋盘上举棋若定、运筹帷幄的风云“战事”,是他人生常态和人品风格的生动写真。与老乡下棋不忘宣传抗日道理八路军总部驻扎在山西武乡砖壁村时,朱德在紧张的工作和战斗之余,经常和所驻村的乡亲们下棋,并利用下棋来做宣传工作。随部队来的许多援华抗日的国际友人当时住在村中央的李银元家里。朱德每次来看望外宾后,总喜欢和李银元“攻卒踩车”地“杀”一盘。朱德的棋着超群出众,全村找不出一个他的对手。他下棋非常认真,也十分投入,每走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走一步是一步,绝不随便悔棋,更不受观众胡乱指点的影响,总是稳扎…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五十个春秋,呈现出规模宏大的繁荣局面,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抚今追昔,人们不会忘记首创中国人民银行的董必武同志,是他率领第一批金融工作者,呕心沥血,建立了新中国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身居高位、年逾花甲的董必武同志,始终没有忘记生育他、抚养他的故乡人民,曾三度回红安看望父老乡亲。那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场面,故乡人民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4.
孙杰 《党课参考》2023,(7):100-105
<正>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60岁生日,董必武以一首《祝朱总司令六秩荣寿》称赞朱德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骨头生若铁般硬,胸次真如海洋宽。要作主人不作客,甘为民仆耻为官。”朱德作为答谢也依韵和诗:“耕者有田风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延安时期党的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及清正廉洁作风的真实写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风范,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谁做官、怎样做官”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值得称颂的事情很多,其中日本人铃江言一在中国工运史上的活动颇有传奇色彩。关于他,现在我国知道的人甚少,但在日本他的名气是很大的。近年来,研究他的文章、专著一再出现,他的著作也被一版再版。这样一位中国人民的朋友,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也不会忘记他。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上,项南是一位不可忽略的人物。项南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福建,为福建办了许多大事好事,很多人感激地称呼他“项公”。项南去世后,在项南的家乡闽西连城县的一个交叉路口,至今还张贴着一条大标语:“项南,闽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  相似文献   

7.
叶落归根     
1965年7月20日。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归来。一年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握着他的手,说:“请多保重身体。共产党不会忘记你的。”叶落归根@羊夏  相似文献   

8.
1964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偕同夫人何莲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偕同夫人康克清以及其他随行保卫人员莅临河北省承德视察工作。 在承德期间,董必武副主席与朱德委员长一行听取了承德地委关于全区黄金生产和民兵武装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在承德地委有关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参观游览了避暑山的主要景点和外八庙中的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与普宁寺(俗称“大佛寺”)。在参观游览之余,董必武副主席借古韵谱新声,题写了五首《初到承德避暑山庄》的感怀诗:  相似文献   

9.
《湘潮》1988,(9)
董必武同志凡是私人用车,都让司机记录公里数,月底一块算汽油钱,开条子从他工资中扣除。一天,董必武看病用了一趟车,当汽车停在家门口时,他告诉司机:“今天看病算私车。”“看病怎能算私事?”司机不情愿的答。“看病是国家的事还是人民的事?”“当然是国家和人民的事。您不是说您的一切都属于党和人民吗?”  相似文献   

10.
我永远不会忘记,40多年前在延安给朱德总司令当警卫员的那段往事。 在和朱总司令朝夕相处的5年多的时间里,他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那可亲可敬的一言一行,既代表着我们党和军队的形象,又深深地影响着我这个普通战士的一生。 第一次见面 抗日前线的硝烟弥漫大地,救亡运  相似文献   

11.
朱德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也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今年是朱德诞辰120周年,在缅怀总司令光辉战斗一生的时候,作为部队的一员,怎么也不能忘记总司令关怀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的丰功伟绩。笔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采撷朱总司令关怀人民海军建设的几束花絮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2.
党的干部应该是什么样子?是人民的公仆,还是人民的老爷?在我们党领导全国政权已经三十五年的今天,更应当尖锐地提出、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记得董必武同志曾以诗铭志:“甘为公仆耻为官”。朱德同志在诗中对新社会寄予厚望:“只见公仆不见官”。这些诗句,生动地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明确地指出了执政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也是对上述问题的最好回答。  相似文献   

13.
老将军任荣,原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的盛大庆典上,胡锦涛同志曾拉着他的手深情地说:你是老前辈,是西藏事业的奠基人,西藏人民不会忘记你。 笔者在老将军身边工作多年。老将军饱含深情地给我讲述了自己的情感历程:战友夫妻情……  相似文献   

14.
董老克俭为公 董必武一生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三次出国访问,不仅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而且厉行节约,克己奉公。在个人生活开支上精打细算,把节约下来的外汇交给了国家。1945年,董必武第一次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解放区人民到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从他亲笔记的收支帐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在赴美期间的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这份收支帐目上写着:“董捐生活费美金1260元整”,“董捐交际费美金200元整”和“董交置装费美金1185元整。”董老把这  相似文献   

15.
少年董必武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此之际,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共和国的成立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董老是中共“一大”代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功勋。本刊特连载《少年董必武》,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德同志有一根扁担,上面写着“朱德的扁担”,往井冈山上挑粮时,他说:“能挑100斤,就不挑99斤。”宁城县汐子镇副镇长戴成钧同志也有一根“扁担”,它的两头挑着两个筐,一个筐里装着“国家”,一个筐里装着“百姓”,下面注着:“一头是百姓,一头是国家,哪一头也放不下。”这是戴成钧同志生前作的一幅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用的扁担,却有着同样深刻的蕴意,勾画出了共产党员爱国爱民、肩负重任、弯腰躬行在山坡上、田野里的形象,回答了如何体现党的宗旨、如何带领人民群众前进的重大课题。在现…  相似文献   

17.
1975年春天,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的董必武患病住院了。一天,周总理去看望他。董老喘息着说:“这次我可能要离开你们了!但有一个人,我想见他一面!”周总理问:“谁啊?”董老说:“曾—凯—旋—!” 提起曾凯旋,周总理自然知道他与董老的关系。那是在长征过草地时,董必武一只脚溃烂了,连骑马都很困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为英国库格曼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文选》所写的序言中,饱含深情地说过这样一段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他的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决定了他的利益观的全部内涵——一切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19.
朱德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习知识和尊重知识的重要性。他常说:“一个革命者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而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还算个什么革命者呢。”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回忆说:“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对于学识丰富、某些方面颇有造诣的人士,  相似文献   

20.
历史照片     
《广东党史》2007,(4):F0004-F0004
“文革”中,广州军区奉周恩来之命在从化接待了战备疏散来穗的朱德、董必武、李富春等一批老干部。在接待过程中,军区接待人员与老干部及其家属结下了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