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I Yahong 《今日中国(英文版)》2007,56(9):28-29
LI Binghai stands amid his racks of fabrics of various colors and textures, hope-fully scanning the crowd 相似文献
2.
HU HAO 《今日中国(英文版)》2012,(9):52-55
Sansha City, founded on July 24, 2012, has jurisdiction over an area of more than two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t has the largest territory among all Chinese cities, but the smallest land area and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3.
Lü Pin 《今日中国(英文版)》2011,(8):75-75
When A Billion Chinese Jump:How China Will Save Mankind-Or Destroy It Author:Jonathan Watts 496 pages,paperback £8.46 Published by Faber and Faber THE book’s title comes from a childhood experience of its author in the 1970s. On learning the concept of one billion,he was introduced to the nation with a population of that size,and 相似文献
4.
编辑部:我当人大代表以来,每年的人代会上我总会提出三四个建议来。但是,这些建议大都没有得到很好办理,让我不免有点泄气。以前,我会埋怨办理部门不重视。去年,我与另一位代表的建议都由同一部门办理,他的建议被列为A类,目前已经在办理中,我的建议却被列为C类。我反思,也许是自己提的建议太过空泛,所以政府部门不好办理。那么,什么样的建议办成率高呢? 徐天胜 相似文献
5.
6.
《人民政坛》编辑部:
自从2001年底中央提倡精简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及部分地方的人代会会期也跟着缩短了。但每年开人代会时,我都会听到有人说人代会会期太长。因为大多数代表的本职工作都很忙,一开人代会就是好几天,影响了本职工作,希望赶快开完会回去工作,所以他们认为会期要短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不少代表觉得会期太短,说会上听取和审议报告的时间不够。这让我很疑惑,为什么同样的会期,有人觉得太长有人又觉得太短?人代会的会期到底多长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坛》编辑部:在最近召开的县人代会上.我看到其他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无论在选题、内容撰写方面.质量都比较高。相比而言,我在这些年的履职中都没有提出质量较高的建议,这让我有很大的压力。能否在这方面给我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编辑部:
我是一名县级人太代表。为提高履职能力,我平时比较注意学习有关文件,关注时事。特别是时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闻,我都比较关心。我注意到,一个时期以来。媒体对人大代表工作的报道,经常用“加强规范”的字眼。强调对人大代表履职活动要加强规范,这是否意味着人大代表开展创新性的履职活动不再受到鼓励?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编辑部:
我是用宁县的人大代表。前段时间,县人大常委会邀请著名的省人大代表阮培金为县人大代表作报告。介绍履职事迹和经验。我们听了他的履职事迹报告后,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他说:“人大代表角色的定位。对代表履职工作和活动至关重要。”可能是由于时间太紧迫的关系,这个问题阮代表没有深入展开分析,我也来不度当场与他交流。请问,代表如何才能做好角色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坛》编辑部:
我是一名连任的市人大代表。每年,我所在的县人大常委会都会组织几次执法检查活动,我有时候会应邀参加。参加执法检查的次数多了,我发现,同是执法检查活动,有时候活动是以县人大常委会的名义进行的,有时候活动又是受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进行的。对前者,我知道这是依法进行的;对后者,我却有点疑惑,请问,执法检查可以委托下一级人大常委会进行吗?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编辑部:我是经营企业的。说来惭愧,自从当上代表两年多来。我大多数时间在外地忙生意。真正能为选民服务的时间比较少。为了履行好职责。我有机会回到县里。都想尽量利用好时间搞一些调研。但一直都未能如愿。因此当代表以来。在人代会上也没提出过建议。请问,像我这样的外出代表,想履行好职责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坛》编辑部:我是福安市人大代表,经常有机会与阮培金代表一起参加会议。每次他在会议发言时,都反映了很多群众的呼声,还用许多数字来加以说明。他对社情民意的了解总是让我自叹不如。我曾经打电话向阮代表求教,可能是电话中说话不方便,他的回答比较原则,我理解的也不是很透彻。我很想听听他是怎样了解掌握社情民意的。 相似文献
13.
14.
《人民政坛》编辑部:
最近几年,我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几次评选优秀县人大代表活动,对于促进我们这些代表增强履职责任心,提高履职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我与选民接触的过程中,却听到选民对评选优秀人大代表活动有一些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代表是自己选出的,但在产生优秀代表时却没人征求他们的意见。后来我也查看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发现一些地方评选优秀人大代表的主体基本上都是人大常委会而不是选民或选举单位。不知道目前这种普遍使用的评优方式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坛》编辑部:在我们县,县人大常委会每次召开会议时。都会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列席会议。我也受过几次邀请。有一次。由于列席会议的代表比较多。列席会议的代表。在另外一个会议室单独编组讨论。代表单独编组讨论究竟有没有必要。我心里没数。有人说,列席的人多了,单独编组能有机会发言;有的却认为。这样做没有必要。请问,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有没有必要单独编组?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编辑部:我是一位县人大代表。我们县人大代表闭会期间,要以代表小组为单位,每两个月至少开展一次代表集中活动日。我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将代表分成两组,轮流到代表活动室接待选民来访。刚当选代表时,大家对代表活动日还很有热情,也都很积极。但久而久之我们发现,这种形式效果不大,有时候一天下来,一个选民都没有。请问,怎样举办代表活动日,才既能广泛联系群众,又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编辑部:我是个已连任两届的老代表了,每年的人代会上,我都会有两三条建议意见提出。令我惭愧的是,许多仅当了4年代表的人提的建议比我这个当了9年代表的人还多。他们从刚当代表时对人大制度的不甚了解。到今天的成绩,进步之大,让我自愧不如。本届人大换届在即,今年很可能是我当代表的最后一年。我很希望自己能在这段时间里有所作为,因此写信请教,我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民政坛》编辑部:每年、县人大常委会都会组织几次县人大代表旁听县人民法院庭审的活动,我多参加了几次旁听以后,开始渐渐对这个活动感到很失望、因为我本人法律水平不高。常常是一个庭审听下来,也提不出什么具体的意见、偶尔旁听庭审的案件判决下来,觉得判决有问题,找法制委的工作人员反映,他们说代表对具体的案件提意见,会影响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请问,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时,应注意“听”什么?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编辑部:每年年初,各级人大代表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人代会作相关准备。2011年乡镇人代会召开在即,作为一名乡镇人大代表,究竟应该在会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才能在本次代表大会上提出有质量的议案建议、使审议发言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0.
治好患者的病才是他的快乐
一间小屋,两位医生,两台电脑.患者如龙。别人讲述的都是家长里短,而他诊断把脉的却是疑难病情。一张办公桌,一台专门打印处方及诊断书的打印机,还有就是一叠厚厚的病历本,这就是宗大夫每天面临的环境。自早晨七点半到岗开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