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栋亮 《前沿》2014,(1):204-206
同盟会民族主义政纲的缺陷,造成了革命党人的短视,涣散了革命意志,使其很难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导致南京临时政府没有足够的力量向基层政权渗透,削弱了革命党人的权威性,决定了他们不能有效地实现对财政的掌握,从而严重影响了地方良性秩序的实现。社会秩序的失范,造成了地方工商业者与政府的离心离德,又加重了地方政权乃至南京临时政府的执政压力。诸多不利因素逼迫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交出了政权。  相似文献   

2.
关于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起义点的战略,史学界普遍的看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服膺城市起义的军事战略”。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一城市起义论者认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有明确的城市起义的战略思想”,这一说法有悖于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3.
武昌首义的胜利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结果,孙中山创建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与武昌首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盟会在南方发动的几次武装起义均遭失败,在革命党人处于失望、怀疑与彷徨的时候,同盟会却“收功实于武昌”。武昌首义的胜利证明了孙中山和同盟会三民主义纲领和武装反清的革命方针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孙中山创立同盟会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李日 《湖湘论坛》2008,21(5):48-50
1903年的"《苏报》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案情复杂,有些问题至今在学术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其主要原因即在于我们忽略了对俞明震这位历史人物的研究。他是清廷派往上海查处该案的主要官员,故长期以来,当事人章太炎、吴稚晖,还有许多著述,一直把俞明震等同于其他反动官僚,把他放在对立面,因而才有所谓"通情献策"的争论,而且争论不休。实际上,在该案中,由于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俞明震一直在暗地里全力救护革命党人,或通风报信,或亲自约见革命党人,劝其避走,但由于吴稚晖昧于大义,未将俞明震的情报通知同志,致使章太炎和邹容下狱。其实,俞明震虽然身为清廷命官,但他却始终站在革命党人一边与清廷周旋。  相似文献   

5.
齐玉东 《春秋》2011,(4):43-45
在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一直把暗杀作为革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他们认为.面对残暴的强敌.暗杀可以唤醒沉睡的人民大众,成为革命的导火索.同时.暗杀相对于起义等行动来说.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在这种思想的激励下,1904年,革命党人成立了暗杀团,蔡元培、章士钊、刘师培、  相似文献   

6.
清末革命党人的“民族建国主义”刘学照20世纪初年,中国出现了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流,革命党人提出了“民族建国主义”的口号,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民族的共和国”,把中国民族运动推进到一个空前高涨的新阶段。这不但将一个新的历史课题提上了历史日程...  相似文献   

7.
罗华庆 《两岸关系》2011,(10):24-25
发生在1911年的辛亥武昌起义,第一枪由清末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打响。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期共进会与文学社两大革命团体走向联合为武昌首义的发动及其成功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但湖北军政府成立以后,双方关系却逐渐恶化并最终走向分裂,本来占据主导地位的革命派在倾轧中丧失了对军政府的主导权,两大革命组织也两败俱伤最终烟消云散。而伴随着这个南方独立省份中最具标杆性的力量被立宪派所掌握,南京临时政府元气大失,辛亥革命的前途也随之走向了一个与革命党人设想相悖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朱如如  朱建华 《台声》2011,(9):19-20
在即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不禁想起敬爱的祖父朱芾煌先生。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川籍革命党人中,祖父是一位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很有成就的人。他的事迹也成为激励我们后辈子孙不懈进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统战资讯     
[理论]如何认识孙中山思想的现代价值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究竟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遗产?其中有哪些现实性的启示?我认为,具有突出现实意义的有以下几项:一是民族平等思想。如何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是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辛亥革命爆发后,鉴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的满清封建王朝被推翻,  相似文献   

11.
薄茹 《北京观察》2010,(10):16-19
<正>1911年10月,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2100多年的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创建了民国,为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重读辛亥革命党人林觉民的《与妻书》,其所留下的情感境界对今天仍有着强烈的感召力,是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辛亥革命的民族心灵读本。  相似文献   

13.
1905年9月,清政府仿照当年日本明治维新前向西方派出五大臣考察的形式,正式派端方、载泽等五大臣赴欧美考察政治。就在五大臣准备出发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革命党人吴樾怀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贵州民主革命先驱安健生平;以安健追随孙中山在日本和国内进行护国反袁活动为重点,肯定和指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护国运动的历史功绩,和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李耀曦 《春秋》2011,(6):7-11
众说纷纭辛亥事,百年一梦话共和。百年前辛亥革命的成功.并非革命党人有多大力量,而是立宪党人也被逼上梁山.各派合力把清王朝送进了坟墓。本文要说的鲁籍名士夏溥斋当属其中之一。更可贵的是.他还留下了一部《辛亥革命山东独立前后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与实践》2001,(9):9-9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使众多的仁人志士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下,湖北革命党人开始在学界及新军中进行革命活动,成立了文学社和共进会,并决定于1911年10月11日  相似文献   

17.
马列 《统一论坛》2011,(2):40-41
100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1911年发动的辛亥革命。回眸百年,中国各族人民走过了一条曲折艰苦又充满希望和成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地方精英对于革命的态度及其转变,是地方政治和社会变动晴雨表,也在很大意义上影响了革命的进展,甚至决定了革命的成败。在辛亥革命中,湖南以地方绅士、商人、新式军官等为代表的地方精英由于对清政府统治的强烈不满,转而趋向并参与革命,成为革命派的主要同盟军。但是,由于地方精英对于革命后某些混乱状况和自身利益未能满足的不满,发起了杀害焦、陈的政变,革命遭遇重大挫折。辛亥革命的最后和完全胜利有赖于革命党人强有力的领导,有赖于革命党人与地方精英的合作乃至妥协,也需要在地方精英和民众民主转型基础上所提供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当代广西》2011,(21):59-59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经战一夜,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共57人战死,29人被捕遇难。革命党人潘达微收敛了72具遗体,安葬于广州东郊白云山麓黄花岗,故史称此  相似文献   

20.
在1911年冬天,张先培等四位同盟会会员刺杀袁世凯失败壮烈牺牲后,京津同盟会支部军事部长彭家珍独自决定以一死去刺杀清廷显贵良弼,以挽回刺杀袁世凯失败的影响,替死难四烈士报仇。1912年1月26日,即张先培等四人牺牲后不满十天,彭家珍便毅然付之行动。良弼是清廷贵族主战派(即极力主张用武力平定南方革命党人)的代表人物,气焰嚣张,早就成为革命党人要除掉的重要目标之一。刺杀那天临近中午,身着清朝官服、怀揣炸弹的彭家珍,独自来到北京西四红罗厂良弼的住宅前。他掏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清廷驻奉天将领恭顺(良弼的好友)的名片,声称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