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的一生中,先后有三位执意支持他革命的女性,她们便是:湖北籍的黄俊贞、广东籍的陈碧英和四川籍的何连芝。这三位女性与董必武相知相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革命利益为重,全身心支持董必武革命,因而深得董必武的挚爱。 董必武与黄俊贞 最早支持董必武革命的女性是他的原配夫人黄俊贞。 黄俊贞生于湖北省黄安县高桥区黄家田村一位乡村教师之家。她长得眉清目秀,而且聪明贤惠。父亲重男轻女没让她上学,但她却仍然能看书写字。她的文化是向弟弟勤奋学习而得来的。1910年10月,董必武以最优等五名中的第1名的成绩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同年11月,董家为董必武和黄俊贞筹办了婚事。婚后,董家院内石榴树下,常有一对年轻夫妻在那里“夫唱妇随”,那便是董必武在教黄俊贞读书写字,他们的新潮,常常引来邻里羡慕的眼光,黄俊贞沉浸在幸福之中。  相似文献   

2.
正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本文系统回顾了青年董必武的革命初心,梳理了董必武摈弃封建科举、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进而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人生历程,旨在通过董必武的个人革命经历说明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董必武年谱》详细地记录了董必武的生平活动,该书无疑是一部研习中共党史和董必武革命业绩不可或缺的权威论著。但由于谱中涉及的史实与事件繁多,有些记载难免会有差错。本文拟在比对抗战期间曾与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往来密切的民主人士黄炎培日记的基础上,就现谱中若干史实错讹或因未能廓清事实而记述不够明了之处作一考辨。因笔者学识有限,不当之处尚祈《董必武年谱》的编者及学界同仁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1,(17):65-65
董必武是功勋卓越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新中国人民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奠基人。董必武同志的一生,是革命战斗的一生,是不断开拓前进的一生,也是学习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比毛泽东年长九岁的董必武与参加"一大"的许多早期革命者经历不同--他是一位前清秀才. 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董必武这位秀才历经数十年征程,终于成就了革命伟业.  相似文献   

6.
正1940年,吴玉章与董必武、叶剑英、边章五在重庆北温泉留下了一张珍贵合影,记录了他们的革命情谊。战斗在重庆吴玉章,四川荣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被尊称为"延安五老"。抗战时期,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董必武,湖北黄安(今红  相似文献   

7.
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环境的艰苦和条件的恶劣,使得很多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分开。董必武与妻子陈碧英的情感经历令人慨叹。  相似文献   

8.
1998年,我到广州采访了我们家乡的革命人物袁溥之。虽然当代很少有人知道袁溥之,但她曾是最早和董必武一起开展革命活动的女性,还曾是出席国民党“二大”的中共女代表之一。她的一生和中国革命的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和许多中国革命的著名人物有过交往。  相似文献   

9.
正“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性习于俭,俭以养廉。”这是“延安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立下的座右铭,如今刻在了湖北省红安县的董必武纪念馆。他以此自勉自励,也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用钱要记账抗战期间,董必武在国统区工作,经常教育工作人员:我们共产党人要讲革命,不要讲阔气。他总是穿着最常见的长袍马褂,戴着最便宜的礼帽,脚蹬最普通的皮鞋,  相似文献   

10.
徐特立、谢觉哉和董必武,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三位著名的革命长者.中央红军长征时,他们被编在红军干部休养连,常在一起行军,一起休息,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相似文献   

11.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因追随孙中山,先后加入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1921年,董必武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既是国民党的元老,又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从两次国共合作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他以丰富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为推进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2.
1975年3月5日,是董必武90岁的生日,生日刚刚过完,董必武的病情突然加重,他不得不乘飞机从广州飞回北京,并住进了北京医院新建成的北楼高干病房。4月2日晨7时58分,身患肝癌的董必武与世长辞,他也是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最长寿的人。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开幕,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举行了中共“一大”。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年的中共“一大”13名代表经历了漫长的28年的革命岁月后,有的人为革命英勇牺牲了,有的中途脱党,有的甚至当了叛徒、汉奸,只有董必武与毛泽东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并成为中共领袖。关于董必武的研究资料仅次于毛泽东,可谓是汗牛充栋,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这位中共“一大”代表与中共“一大”的一系列研究中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3.
伟俐 《新湘评论》2010,(8):48-49
对于陈云、李先念、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关于他们的治家之道,我们又知道多少呢?  相似文献   

14.
伟俐 《学习导报》2010,(8):48-49
对于陈云、李先念、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关于他们的治家之道,我们又知道多少呢?  相似文献   

15.
孟红 《党史纵览》2006,(10):9-12
在举世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董必武这位年已半百的共产党元老,用汗水、意志和勇气,横渡了24条大江大河,翻越了大大小小约千座山峰,随中央红军胜利到达了陕甘根据地.尤其令人叹服也令董必武格外自豪的是,他率领的30名革命女战士都历经千难万险,安然完成了长征,后来均成长为妇女界的领袖人物或党的高级干部.  相似文献   

16.
将帅与对联     
革命将帅中有很多人是能文能武、多才多艺,陈毅、董必武、左权等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他们在革命的一生中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对联,今天欣赏这些对联,不但可以得到思想上的提高,更能获得艺术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看将桃叶与君同──叶剑英与董必武的诗词交往江英宝塔山下,春风荡漾,1942年的春天到来了。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站在延安的窑洞前举目远望。回想一年前在重庆南方局工作的岁月,革命老人董必武的音容笑貌仿佛又浮现在眼前。他思念老友,不由吟出一首七律《怀董老》。...  相似文献   

18.
一双破胶鞋 一双胶鞋,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也许是不值一提的。 但在战争年代,在红军长征时期,哪怕是一双破胶鞋也 是极不寻常的。 董必武开始长征时,被调到中央纵队总卫生部卫生 支队妇女队任队长,徐(特立)老任副队长,这两位可敬的 革命老人,带着一大批妇女干部、病号,60副担架进行长 征。他们对革命工作非常负责,每天像年轻人一样背着 东西行军,加之董必武还要负责照料伤病员,照应担架、 民工和收容工作,所以行军跑前跑后,走的路就特别的  相似文献   

19.
陈曦 《当代党员》2022,(17):53-55
红岩精神是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精神风范的集中展现,是伟大民族精神与伟大革命精神的深沉积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重要精神基因和动力源泉。红岩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追随辛亥革命的湖北先进青年董必武并没有气馁,他于1914年和1917年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法律,学习马克思主义,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回国后,于1920年8月与陈潭秋等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