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月要论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各级政府是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应该做到依法行政,勤政廉政。国家公职人员应该依照公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权利最坚实的制度保障,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基础。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大,再由人大产生其他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和法定公职人员依法行使各自职权,实际上是接受人民的委托,实现人民对国家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海南特区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贪污贿赂现象比较严重,它不仅吞噬社会财富,同时也败坏特区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声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极大关注。为了遏制这类腐败现象的蔓延,我省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建立专门的反贪污机构,制定廉政勤政的规章制度,深入开展严厉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活动,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反腐败浪潮。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就如何更有成效地开展反贪污贿赂的斗争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的探讨和研究。本文试图从海南特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贪污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4.
沈林 《小康》2006,(5):86-87
韩国政府向来对政府官员的廉政十分重视。不久前,韩国国家清廉委员会又出台了一项新规定,为了防止公职人员发生职务腐败行为,禁止国家公职人员同民间机构负责人一起打高尔夫球或参与奢侈性娱乐活动。“高尔夫门”是导火索韩国国家清廉委员会于3月23日推出了《关于高尔夫球和奢侈性娱乐活动公职人员行为准则的方针》。方针规定,所有公务员和公共机构岗位负责人,不论何人承担打球费用,都不许同民间企业的负责人打高尔夫球。公职人员如遇特殊情况打高尔夫球,必须在事前或事后向所属机关或监督机关的首长报告。公职人员之间打高尔夫球,上级人员…  相似文献   

5.
《新疆人大》2014,(1):45-46
一、人大代表在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人大代表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简称。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但十三亿多人难以做到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需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可以操作的途径和形式,需要一个代议机构,这就是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再由这些代表组成人民的代表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6.
反腐败斗争需要“法治”。依据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政府的法规规范各级各类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惩处他们的违纪违法表现,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最基本要求,而且在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中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权力与权利这两个词,只有一字之差。然而,摆正它们的关系,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来说,又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仔细想一下,无论立法和执法,不可避免地涉及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同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所享有的权利的关系。权力与权利是什么关系呢?从理论上说,是权利在先,权力在后;权利是本源,权力是派生物,是用来维护权利的。宪法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由全体人民一道、直接地行使国家权力,是很不现实、难以操作的。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办法,由人民通过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机关(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代表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再由代表机关选举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去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这里,整个的选举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委托,即人民把本来属于自己的国家权力委托给自己选出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人民通过委托产生的国家权力是干什么用的呢?概括起来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行为。其结果或是危害政府和国家的利益,动摇统治集团的执政地位;或是分割公民利益,引发人民不满;或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最终必将危害国家社会政治稳定。因此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由于...  相似文献   

9.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实行人民代表制度。越南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国会及各级人民议会,国会和各级人民议会均由民选代表组成。国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集中立法、行政、审判、检察等权力,在它之下,各国家机关分工负责,政府负责行政管理工作,最高人民法院负责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安树昆 《创造》2003,(2):36-37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目标之一。工职人员是受人民委托,代表国家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的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如何,不仅关系到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是否能得到增强,关系到全民法律素质的能否得到培养和全面提高,而且是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问题。当前,公职人员究竟应当增强什么样的法制观念?一、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基于这个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各试点省、市在设立监察委机构的同时,国家监察法、宪法需要修订适应。国家监察机构有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职务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调查的权利,与检察院、纪委形成分工合作、互相制衡的关系。2016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在3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从体制机制、制度建  相似文献   

12.
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有利条件,通过权力公开中每一项具体的实际工作,实实在在地体现为人民服务如何把权力公开的原则体现在各级政府的具体工作中,确是我们多少年来一直在政府体制、机构和工作制度层面努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政府权力是否公开,表面上是一个政府工作的方法问题,但究其实质,是一个态度问题,一种理念问题。从态度上来讲,那就是我们的政府领导是不是真正愿意让广大人民群众来更广泛地参与政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制度文明,制度文明的核心是宪政。宪政要求的是宪法的落实与全面实施,这需要一系列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支撑与保障。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治理或制约国家权力。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各级政府公职人员确立行政法治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公职人员贪污新动向林代昭公职人员贪污是各国人民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建国以来,我国在铲除腐败,杜绝公职人员贪污方面可谓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应当看到,贪污行为仍是困扰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尤其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公职人员的贪污行为出现了一些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政府服务观理论与实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政府服务观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政府服务观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政府服务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府服务观"中国化历史递嬗演进的理论和实践结晶。毛泽东认为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邓小平认为领导就是服务,江泽民认为执政就是服务,胡锦涛认为要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他们的政府服务观理论与实践都留下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0月1日,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它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中国农工民主党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的参加者,从一个地下党成为一个参政党,它的地位和任务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共产党一起担负着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系统和各个大区、省(市)、县(市)各级行政机构中,都有党员担任实际领导职务。在中央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7.
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提出:“研究论证建立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方面的法律制度”。本文拟从行政伦理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一、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行政伦理法制定位所谓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就是通过行政伦理立法,要求公职人员在任职之初、任职期间,在规定的时间以及离职之后的一定期间内向相关机构报告或公布自己及共同生活的亲属的财产状况。公职人员财产申报于1766年首先在瑞典施行。1883年,英国《净化选举与防止腐败法》规定,各候选人在选举结果公布之后,必须按照规定申报其竞选中各项费用的开支情况,并向社会公开。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则是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行政伦理法制化开始。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相似文献   

19.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深情之言。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人民的尊严”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彰显了国家领导人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体现出党对各级干部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又规定了人民法院是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唯一机构,它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大监督,向人大负责。法院的司法,现代各国都认为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即使是国家或政府的行为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可向法院起诉讨回公道,更不用说其他。它象社会的镜子,镜子若看不清楚,社会正义就会出问题。而管理这面镜子的,在我国就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由各级人大监督本级法院。下面,笔者试述一下人民法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