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何志全  窦忠英 《中国兽医科学》2006,36(12):1013-1018
为探讨不同激活剂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效果及激活胚体外发育情况,用乙醇、Ca-A23187、SrCl2、6-DMAP及CB分别对小鼠卵母细胞进行了激活处理。结果显示,70 mL/L乙醇刺激小鼠卵母细胞时,以激活5~7 min的激活效果及孤雌胚发育较好,桑囊胚发育率可达29.11%;用SrCl2激活小鼠卵母细胞时,6~10 mmol/L为最佳处理浓度,3~6 h为最佳激活时间,桑囊胚发育率可达16.67%;以70 mL/L乙醇激活5 min,再用2 mmol/L 6-DMAP 5μg/mL CB激活3 h效果最佳,桑囊胚发育率高达35.77%。研究证实,小鼠卵母细胞经乙醇、6-DMAP和CB等复合激活后能较好地发育。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小鼠孤雌胚2-细胞阻滞的机制,本试验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垂体细胞作为饲养层培养小鼠孤雌胚胎,分析其作用机理。小鼠卵母细胞通过70mL/L乙醇激活5min,再用2mmol/L 6-DMAP、5μg/mL CB激活3h后,分别在不同饲养层的KSO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观察并比较各培养条件下孤雌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培养至第24小时,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都有较高卵裂率。培养至第48小时,用两种饲养层细胞培养的孤雌胚胎4-细胞~8-细胞发育效果好,与用单独一种饲养层细胞培养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发育至桑囊胚的比例为49.4%(42/85)(P<0.01)。结果表明,含有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垂体细胞的KSOM培养液可有效促进小鼠孤雌胚胎的发育并通过2-细胞阻滞(通过2-细胞阻滞率为74.1%),并可进一步提高其发育率(桑囊胚率为49.4%)。  相似文献   

3.
采用体外成熟的牛卵母细胞 ,经 5 μmol/LIonomycin 5min和 2mmol/L 6 DMAP 5 μg/mLCCB 4h激活 ,分别在TALP M 199(TM ,1∶2 )、BMOC M 199(BM ,1∶2 )和CR1aa培养液内培养 ,2 4h和 3 6h各组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分别为5 6.4%、5 5 .6%、5 3 .6%和 72 .0 %、75 .9%、79.0 %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培养 8d后囊胚发育率分别为 18.2 %、2 1.4%和 2 9.3 % ,CR1aa内培养孤雌生殖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TM (P <0 .0 1)。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的重组胚经同法激活后 ,分别在TM、BM和CR1aa内培养 ,2 4h和 3 6hBM和CR1aa内重组胚的卵裂率显著高于TM (4 9.7%、49.8%比 2 0 .5 % ;74.1%、73 .2 %比 5 0 .0 % ) (P <0 .0 1) ;虽然培养 8d后各组胚胎的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 ,但CR1aa内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稍高 (12 .3 %比 9.8%、11.5 % )。结果表明 ,CR1aa更适合孤雌生殖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紫外线 (ultraviolet,UV)照射对牛孤雌激活卵母细胞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卵裂和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 ,经UV照射 2 0s和 40s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都极显著低于UV照射 0s和 1 0s的卵母细胞 (P <0 .0 1 ) ,表明UV照射卵母细胞超过 2 0s降低了孤雌激活胚胎的卵裂和体外发育潜力。核移植中UV照射卵母细胞 2 0s后 ,重组胚的卵裂率极显著低于卵母细胞照射 0s和 1 0s时所构建的重组胚 (P <0 .0 1 ) ,但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而UV照射卵母细胞 40s时 ,所构建的重组胚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都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表明超过 2 0s的UV照射显著降低了重组胚的卵裂和体外发育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核移植中用UV指导卵母细胞去核时UV照射时间应控制在 2 0s以内 ,UV照射 1 0s对核移植胚胎的发育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37-39℃50 mL/L CO2条件下,用含80 mL/L发情牛血清及50 mL/L犊牛血清的M199成熟培养液培养牛的A、B级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18-22 h后以无血清的TCM199培养液洗涤3次,用透明质酸酶消化吹打脱去卵丘细胞,以无血清的M199培养液洗涤3次,移回成熟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卵细胞于成熟后第3 d开始出现卵裂,第5 d卵裂率达到37%,第9 d囊胚率达5%-9%.表明透明质酸酶可以促使成熟的牛孤雌卵母细胞激活并发育至囊胚.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集猪卵巢表面的卵母细胞,经过体外成熟和去核,供体细胞经过分离、培养和传代,注核并构建重构胚胎,融合和激活重构胚胎,以探讨供体细胞的形态、直径和传代次数对猪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胎的发育能力和核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表面光滑的卵丘细胞作为供体细胞核移植后的分裂率和囊胚率均显著高于表面粗糙的卵丘细胞(P<0.05),虽然融合率差异不显著(P>0.05)。直径小于15μm的供体细胞核移植后的融合率显著低于直径大于30μm的供体细胞(P<0.05)。直径20~30μm供体细胞核移植后的分裂率与直径小于15μm的供体细胞组的分裂率差异显著(P<0.05),与直径大于30μm的供体细胞组差异不显著(P>0.05)。直径20~30μm的供体细胞核移植后的分裂率与囊胚率(63.73%和21.54%)较高,囊胚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不同代数胎儿成纤维细胞核移植效果的研究发现,6~9代成纤维细胞的融合率显著高于3~5代和≥10代的成纤维细胞(P<0.05),但卵裂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表面光滑的供体细胞有利于重构胚胎的发育,直径20~30μm的供体细胞较适合进行核移植,用传代培养6~9代...  相似文献   

7.
用改良的McCoy’s 5a培养液(含 3 mmol/L L-谷氨酰胺、1 g/L BSA、29 ng/mL睾酮、2.5μg/mL转铁蛋白、100 ng/mL胰岛素和4 ng/mL硒),在96孔培养板中,每孔250μL培养液条件下,研究了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牛腔前卵泡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中添加 3种不同浓度(4、6、8 IU/mL)NGF对体外培养的d<60μm腔前卵泡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在体外培养10 d时,3种不同浓度NGF组的d<60μm腔前卵泡及其卵母细胞直径平均增长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对60μm130μm的腔前卵泡作用不显著。同时,不同浓度的 NGF显著提高了d<60μm腔前卵泡的发育率。  相似文献   

8.
从电脉冲次数、脉冲强度、脉冲间隔时间三方面对兔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注射HCG后 16h的MⅡ期卵 ,用 1.4kV/cm、6 0 μs的直流脉冲电激 ,脉冲次数分为 1、2、4、8次 4组 ,每次间隔 30min ,随着电激活次数的增加 ,活化率从 4 6 .5 %增加到 95 .8% (P <0 .0 1) ,但是电激活 8次后 ,桑椹胚率却从 6 3.6 %下降到 2 1.2 % ,囊胚率从 2 3.6 %下降到 2 .8%(P <0 .0 1) ;用 6 0 μs的直流脉冲电激 3次 ,每次间隔 30min ,分为 0 .4、1.2、2 .4kV/cm 3组 ,以1.2kV/cm脉冲强度的兔卵母细胞激活较为理想 ,脉冲强度增加到 2 .4kV/cm时 ,卵细胞死亡率升为6 7.1% (P <0 .0 1)。用 1.4kV/cm、6 0 μs的直流脉冲电激 3次 ,电脉冲间隔时间分为 30、12 0、2 4 0min 3组 ,卵细胞活化率分别为 6 8.6 %、91.5 %、91.9% (P <0 .0 1)。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较佳的牦牛胚胎培养液,将成熟的牦牛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后分别置于培养液SOFaa和G1/G2中进行发育培养,观察培养开始后第24、48、96、120和168小时胚胎的发育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NMT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SOFaa液中2-4细胞胚胎、4-8细胞胚胎、9-16细胞胚胎、桑葚胚和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87.50%、68.00%、40.00%、34.29%、12.86%;而G1/G2联合培养液中2-4细胞胚胎、4-8细胞胚胎、9-16细胞胚胎、桑葚胚和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89.33%、81.33%、58.67%、49.33%、17.14%。胚胎中DNMT1基因在G1/G2联合培养液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OFaa液中的表达量。以上结果表明,G1/G2联合培养液可通过调控DNMT1基因的表达而提高胚胎发育率,可作为牦牛胚胎体外培养的较佳培养液。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重荧光分染方法 ,结合免疫外科手术 ,对来自TCM 199和SOF培养系统的牛体外受精囊胚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 ,TCM 199培养系统的囊胚发育率为 31.9% (335 / 10 74 ) ,平均细胞总数为 73.1,内胚团细胞数为 16 .8,其中生存细胞占 99.5 % ;SOF培养系统的囊胚发育率为 2 0 .9% (2 4 8/ 1186 ) ,平均细胞总数为 5 6 .2 ,内胚团细胞数为 11.3,其中生存细胞占 96 .5 %。证实 ,使用TCM 199生产的囊胚质量和囊胚发育率优于SOF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11.
水牛卵母细胞去核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2 h后,分别用盲吸法、点击法和纺锤体成像系统(Spindleview System)去核。结果,三者的去核率分别为65.1%、81.8%和95.0%,差异极显著(P< 0.01)。以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为供体,通过核移植构建的重构胚的融合率、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 在上述3种方法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认为点击法是一种较为简单、实用和有效的去核方法。  相似文献   

12.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和猪肠道α冠状病毒(PEAV)是两种新发现的猪传染性冠状病毒,临床上均以腹泻症状为主,症状相似,临床上难以快速诊断。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区分PDCoV和PEAV的二重RT-PCR方法,本研究根据PDCoV和PEAV N基因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阳性质粒为模板,对二重RT-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能够扩增出PDCoV和PEAV的特异性片段,大小分别为690 bp和208 bp,且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无扩增条带;对PDCoV和PEAV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5.13×102copies/μL、4.73×101copies/μL。对60份临床腹泻样本病料进行检测,结果PDCoV的检出率为21.6%,未检测出PEAV。本研究所建立的二重RT-PCR方法可用于临床流行病学监测,为快速诊断PDCoV和PEAV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疫苗生产综合成本,本研究探讨了以低血清培养基(M08011)替代常规细胞培养基(DMEM)的可行性。本研究依次采用含100、80、50、30、20、10、0mL/L血清的低血清培养基(M08011)驯化PK-15细胞,并考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在低血清培养的PK-15细胞系中的增殖规律。结果显示,驯化后的PK-15细胞在含100、80、50、30、20 mL/L的低血清培养基中生长状态良好,与常规培养基所培养的PK-15细胞无差异。低血清培养体系培养PK-15细胞时,血清最低添加量为20 mL/L。用该体系培养的PK-15细胞接种TGEV后,TGEV的TCID50为10^-4.97/100μL,与常规条件培养的TGEV的TCID50为104.88/100μL相比,差别不明显。TGEV接种PK-15细胞,低血清培养基中血清浓度降低至20 mL/L,毒价未受到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PK-15细胞及TGEV低血清培养体系可初步应用于TGEV的增殖培养,为相关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小鼠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保存的有效方法,以5周龄昆明小白鼠的卵巢为材料,分别采用不同的冷冻保护剂、平衡时间、冷冻载体和组织块大小对小鼠卵巢组织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玻璃化冷冻保存的基本程序:取小白鼠卵巢,切块,玻璃化冷冻。玻璃化冷冻效果评判的方法是解冻玻璃化冷冻保存的卵巢组织块,收集其中的未成熟卵,体外培养和体外受精,观察其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所形成胚胎的发育能力。结果表明,小鼠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保存以卵巢组织块大小为1mm3、以半麦管作为载体、在75mL/LED(EG+DMSO)中平衡15min、以用150mL/L ED玻璃化冷冻液处理3min的方法,冷冻保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检测犬新孢子虫更为特异、敏感的PCR方法,分别以MAG1、SAG1和Nc5为靶基因进行PCR检测,并从敏感性、特异性和临床样本检出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以Nc5为靶基因的PCR方法敏感性最高,最小检测DNA量为17.8fg/μL;以MAG1为靶基因的PCR方法敏感性最低,最小检测DNA量为17.8pg/μL;而以SAG1为靶基因的PCR方法的最低检测量为178fg/μL;3种靶基因引物均扩增不出刚地弓形虫、牛瑟氏泰勒虫、猪附红细胞体等基因片段,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28份已攻犬新孢子虫标准株的BALB/c小鼠组织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以Nc5基因设计的引物检出率最高,为75.0%(21/28),明显高于SAG1基因的67.9%(19/28)和MAG1基因的53.6%(15/28)。本试验为新孢子虫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更为敏感、特异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检测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原核表达口疮病毒B2L蛋白与6×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蛋白;对纯化复性后的重组B2L蛋白进行Western-blot鉴定;用复性后的重组B2L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ORFV抗体的间接ELISA,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评价,最后应用所建立的间接ELISA对来自四川部分地区的384份山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成功原核表达出42 ku的重组ORFV B2L蛋白。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反应性。间接ELISA最佳反应条件为:包被抗原质量浓度为5μg/m L,1∶100稀释血清作用2 h,酶标二抗以1∶2000稀释作用30 min,TMB显色时间为15 min。在该优化条件下,D450≥0.31为阳性。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临床样品的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总阳性率为66.67%(256/384),其中未接种过疫苗的羊只抗体阳性率为34.81%(55/158)。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可用于ORFV抗体的检测,四川部分地区山羊场羊只感染野毒的概率较大,疫苗免疫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一种能够准确、快速地鉴别猪肠病毒G型的诊断方法,本研究参考猪肠病毒G型的3D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预计大小约为104 bp,将3D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的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猪肠病毒G型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到临床样品的检测。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设计的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标准曲线的Cq值与质粒标准品模板在2.92×10^8copies/μL^2.92×10^2copies/μ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斜率为-4.023;组内与组间重复性试验显示变异系数很小,在0.26%~1.57%之间。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量可达2.92×10 copies/μL。使用本方法对2017-2019年广西部分地区的猪场临床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猪肠病毒G型阳性检出率为18.42%,说明广西部分地区的猪场存在猪肠病毒G型的感染。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猪肠病毒G型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猪肠病毒G型感染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