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由军旅诗人、歌词作家石祥写序,原中国书协党组书记张飚题写书名,我国当代著名无臂书画家刘京生的诗集《心路撷英》已由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2.
刘京生,一位没有双臂的书画家,在坎坷的人生路上,不畏艰难,屡经磨难,在创造艺术的同时,也谱写了一曲人生奋斗的生命之歌。刘京生26岁之前,他也是地地道道的健全人。26岁时一次事故使他失去了双臂。那是1978年的一天,在北京市造纸五厂当电工的刘京生正忙着检修设备。当他路过一根电线杆时,看见一位老师傅在上面检修线路,就说:“老师傅您下来吧.这么高还是我来干吧。’脱着爬上去替下了老师傅。可这时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一个电闸没断开。少倾,他惨叫一声,便不省人事了。从此,刘京生就成了失去双臂的残疾人。有一个故事,说的是…  相似文献   

3.
基层信息波     
▲北京市中关村社区服务中心7月1日举办了中关村街道残疾人“迎十六大”素质教育联欢会。北京市残联副主席贾志民、刘京生及该地区的100多名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志愿者参加了此次联欢会。会上,刘京生给大家讲述了他自强不息的经历;残疾朋友先后登台献艺,用各种形式表达他们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叫卖大王臧鸿先生也前来助兴。他的表演获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4.
《友声》1996,(2)
1995年12月,当对外友协副会长陈昊苏率领代表团访问希腊,出席第三届欧中贸易、金融、科技合作国际会议之际,他的诗集《追寻神迹——希腊之旅》在雅典出版了。这部诗集是他两年以前即1993年9月第一次访问希腊时写的。他先用中文写成,然后由友人译成希腊文,又由箸名的希腊诗人西亚多·派特瑞卡瑞阿斯加以改编润色。这本中希文对照的诗集引起希腊朋友的重视。西亚多·派特瑞卡端阿斯说:这部诗集体现出“诗人的灵魂在接触希腊(古希腊及现代希腊)所经历的震撼,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回应着这种震撼,它表明希腊从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伟大国家中国得到了一位知音。”征得陈吴苏副会长的同意,现转载他为诗集所撰写的序言和其中的一首诗《眺望爱琴海》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助残联谊会于1997年5月15日上午举行。副区长朱蓉先、区残联理事长藉秀珍、图书馆长董海、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刘京生等和本区部分残疾人出席了大会。 东城区图书馆馆长董海首先致词并向残疾人赠送由江泽民总书记作序的《自强之歌》和自强模范朱彦夫写的《极限人生》。同时宣布残疾人办理借书证、借书  相似文献   

6.
自出生之日起,他的命运似乎就注定是个悲剧──脑瘫:头部歪斜,四肢痉挛,口齿不清,连吃喝都不能自理。然而,这个名叫刘洪的重度残疾青年,却写小说、出诗集、上大学、办网站、搞发明,不断创造着奇迹。因为他对生命有个承诺。  相似文献   

7.
3岁那年,他偶然得到一本故事书,被精彩的情节所吸引,从此开始痴迷于文字,省下所有的零花钱来买书,还时常自己偷偷进行"创作",憧憬着将来要当作家。有一次,在课堂上,他突然产生灵感,拿出纸和笔,飞快地写了起来。结果,被老师当场抓住,将他的所谓"小说"撕得粉碎,用彩笔在他的背心后面,写上"我最愚蠢",然后让他站起来,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绕着教室来回走……这次课堂风波,让他感到很屈辱,但是对文字的痴迷,却丝毫  相似文献   

8.
邱君德昌是我老乡,更是我大学时的同窗,我常叫他"老班长"。他在大学一年级时就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参加工作后,笔耕不辍,迄今已出版诗集两本、长篇小说两部。最近,他捧出由海峡书局出版发行的诗集《山水性灵》,送我一阅。细细翻阅、品味他的诗集后,我的思绪里流动着一条名叫"乡愁"的暗河。乡愁是什么?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湾  相似文献   

9.
有为录     
《上海支部生活》2007,(2):45-45
小区里的高产“诗人”; 77岁的邹成友,是大众交通集团的离休干部,他的爱好是写“诗”。邹老伯自离休后开始大量写诗,至今已写了10万多首,上海市总工会沪东工人文化宫等单位为其义务出版诗集25本,收入他3万多首诗歌。 身边的“红色经典收藏家”。  相似文献   

10.
“一身是骨,嶙峋,槎桠\亭亭如绿宝石\连一片叶子也不要\栽一株于阳台\谁都说像我的一首诗。”这是皖籍台湾著名诗人大荒刚刚出版的诗集《剪取富春半江水》中一首题为《绿珊瑚》的诗。他将绿珊瑚比作他的诗,而他此集的诗也确像这株绿珊瑚“一身是骨”。大荒,原名伍鸣皋,安徽无为人,1930年1月2日出生,曾就读芜湖中学,到台湾后,毕业于台湾师大国文科,任国民中学教师,1951年开始写作,参与“创世纪”诗社的筹建,创办《现代文艺》杂志。小说有《有影子的人》等,写普通人性,流露出反战情绪,是台湾党禁时代最早反省战争本质的力…  相似文献   

11.
被文坛誉称“在90年代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作家张平,已是百姓读者耳熟能详的人物。今年六月,他的新作《十面埋伏》的出版,又一次在文坛掀起张平作品热。一心为百姓写书《今日山西》的编辑们约我们“写一写张平吧!”看得出来,他们为有这样一位作家的今日山西而自豪。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几次出入省文联家属院六层楼之基的张平的家。这套居室只有几十平米,光线昏暗陈设简单,但他的妻还是为他辟出了一间3.8平方米的储藏室作书房。很难想象,这位现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享有‘平民作家”、“法律小说家”、‘政法小说家”等美誉的名…  相似文献   

12.
他写作不为名不为利。"就是喜欢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苦的乐的都写。写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白天,不是扛着锄头去地里干活,就是提着工具去建筑工地帮人建房装修;晚上,不顾劳累又拿起纸笔在昏暗的灯光下忙着爬格子……农民作家黄志伟痴心写作20多年,先后发表了大量的新闻和文学作品,并牵头创办了广西首个农民文学社。在被称为"广西省尾"的西林县,一个"农民作家"和他创办的农民文学社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个农民就是那劳乡那劳村老街屯39岁的黄志伟。迷上写作笔耕不辍憨厚朴实的黄志伟出生在平果县太平镇巴乐村乐下屯。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但当  相似文献   

13.
1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亚楠的散文诗集《落花无眠》,里面的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惊讶,惊讶于散文诗竟可以写得这么纯净、唯美。诗篇中涓涓流淌而来的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不动声色地打动了我。作者笔下有太多美好的事物,他能把散文诗写得如此充满灵动的美感,只能说亚楠有着一颗纯净的心。  相似文献   

14.
熊树文 《创造》2011,(4):86-86
将军诗人董书民的诗集《书民诗词》近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细读下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纳天地入怀、写丹心壮歌的博大胸襟与气度。全书共收录诗词作品三百余篇,题材丰厚宽广,其中有展现金戈铁马军旅生捱的激越豪情之作,  相似文献   

15.
流沙 《观察与思考》2006,(18):63-63
<正>一位作家为了写完一本已经答应过出版社的名叫《在我母亲家的三天》的小说,决定去看望他那住在南方的母亲,准备在跟母亲聊天、打开记忆的闸门后,把小说写完。然而他却一直未能成行。女人、旅行和其他出版计划纠缠着他。他一直忙于旅行、阅读、谈情说爱和游手好闲。为了完成这本书,作家一直在痛苦中挣扎——税务机关跟踪他、编辑们对他绝望、亲人们对他忧心如焚、他自己也得了超级忧郁症,但只有母亲一直在鼓励他。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晕倒住院,  相似文献   

16.
<正>在焦裕禄逝世五十周年时,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焦裕禄之歌》,令我感动。在中国诗歌因脱离人民大众心声而受到群众冷落的今天,他们能出版诗集,是有胆识的。这本诗集原名叫《党魂——焦裕禄之歌》,2001年,为纪念中共建党八十周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这次重新出版,把1966年写的焦裕禄三部曲全部编入,以作对当年的纪念。在原书的自序中,记下了我写这部诗的过程。1963年冬与焦裕禄相识,1964年5月14日焦裕  相似文献   

17.
他给人的印象:一个典型的东北大汉,似粗犷、但细腻,一位纯粹的党务干部,但却多才多艺:歌唱得动听,舞跳得优美,在异国他乡弹过钢琴,在攀枝花这片热土上写过诗篇,象一个“不近人情的高高在上者”,却下至幼童上到老者有口皆碑。他就是王俊超——攀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 文可出“诗集” 武当选“十杰” 1994年对王俊超来说是“双喜临门”的一年。一是出了《钢花·诗花·攀枝花》的“三花”诗集,二是在巴蜀获得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杰人物”称号。  相似文献   

18.
喜欢诗歌和散文的朋友们,对席慕蓉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早在十几年前,席慕蓉的诗歌和散文就在大陆风靡开来,甚至有些明信片和贺卡上都印着她的诗句。她的诗集《七里香》、《无  相似文献   

19.
王珂 《福建乡土》2014,(6):60-61
正年轻的赵云在16岁时就"少年老成"地思考生命,写了《悲剧》:"悲剧是个灰黑色的圈子/有一天你走不出这个圆圈/悲剧便诞生了。"读赵云诗作,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孩提时山野里长的野葱,与"家葱"相比,它更细弱,香味也没那么浓郁,但却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野菜,最贴近人间烟火。这本诗集太真实了!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日记"——以诗写的日记。正如他在诗集的题记中说:"我的诗就是我的声音。我的声音起自青萍,远上白云:来自小溪,奔向长空。希望我的声音能悦人耳目,  相似文献   

20.
凤章  玉龙 《台声》2004,(4):44-46
在徐家汇港汇广场的“上海人家”,作者邀请台商高产作家陈彬便餐一顿。因为,过几天他就要回台湾过年。 从火锅店的“老板”到台湾高产作家。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 这一顿饭的时间,作者终于探了个虚实。 当我们见面后坐定的时候,他拿出了当时最新出版的大作《上海商机》,并认真地在扉页上写下了 无心,听者有意。“对呀,我要把“敬请凤章兄点评指正”、“敬请玉 这几年的‘酸’、‘苦’、‘辣’都写龙兄点评指正”几个大字。他告诉 出来,也算解解心头之怨气。”这作者,这是一年半时间里出版的第 里为什么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