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权力、责任是生态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的中心范畴.生态后现代主义通过对"主人"话语、"非共相主义"话语的批判,倡导人们建立具有生态智慧的"关系"话语形态;通过对父权制、权力游戏的批判,鼓励人们抛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传统的权力模式,使人人都成为宇宙过程的参与者而非主宰者;通过对传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批判,确立责任价值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生态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伊格尔顿在对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进行概念区分的基础上,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主义、反总体性、反连续性、反阶级性等观点进行了深刻而独特的批判: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共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坚持现代性的价值导向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审慎对待后现代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吴志成 《传承》2014,(10):76-77
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超越实质上是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分离,其基本主张是反"逻各斯中心主义"、消解主体性的非理性主义及"向统一的整体开战"。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哲学范式的转换,但也存在未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分离、偏离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等后现代缺陷。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多元化和去权威性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二分法遭到拒斥和质疑。在后现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界限有所模糊,更强调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主体间多向互动的教育新模式。运用后现代主义"去中心化解构和重构"与"对话和复调"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概念进行解读,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与生成,增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文化美学思潮出现在80年代的台湾涛坛,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与社会背景。在涛思方面,台湾后现代女性涛歌的本质特征是"消中心"和"反理性";在涛艺方面,台湾后现代女性诗歌主要采取了边界消失与即兴演出、后设语言与意符游戏、博议拼帖与谐拟手法、形式实验与"零度写作"等多种艺术策略。台湾后现代女性涛歌独特的涛学品格更在于其将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有机融合,对男性权力、秩序和统治进行瓦解性与破坏性书写,重视日常化生活形态的表达。因此,在台湾当代涛歌史上,后现代女性诗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辩证法"在东西方思想史上均有不同的阐释;后现代主义在中西学术界也有殊异之解读.本文倾向于把主奴关系辩证法解读为"人的内在自我教化"和"方法论功能",并以此作为理论质点,绘出现代性的主人谱系和后现代性的奴隶谱系,把主奴关系的辩证运动理解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发生的真正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一些人认为后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相遇,这个相遇是女性主义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趋炎附势,但本文认为后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重新思考长期以来该理论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疑问后发展出来的新思路,为女性主义增添了新的分析维度。从"女性主义"到"后女性主义"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上的先后之分,而且是代表了对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思考和适时发展,因此,任何武断的定义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8.
韦雅莉 《前沿》2010,(6):33-35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流弊及畸变的一种反思,一种纠正趋向。与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不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把建设一个新世界作为其努力方向,它倡导的后现代科学观由于其特有的历史连贯性、有效性,从而试图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建起对话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视域:道德价值的归“元”与“文化自由”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在骨子里天然独具的"建设性",本质上为建立在道德自由基础之上或者是蕴涵其中的意志自由、文化自由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人性基质,提供了充足的理论资源.后现代主义已经或正在唤醒我们对人类普遍价值和道德生活的纯正理解,进而为实现道德和道德价值的归"元",并在超越道德的基础上实现道德自由,开辟了通道.道德价值的归"元"和道德自由的实现,其根本的也是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在使我们成功走出后现代道德困境、全面解放人的智力、实现意志自由的同时,实现了道德价值与文化理想、道德自由与文化自由的深度对接和成功对话.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今世界颇有影响力的西方思潮,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基于对后现代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内涵和特征的理解和分析,认为后现代主义对非理性的重视和对平等民主的倡导,给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带来了积极影响,而后现代主义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迷失、理想信念的放逐和责任意识的淡化,给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带来了消极影响.通过加强对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讨、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能够有效应对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姚公涛 《求索》2010,(6):214-216
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于1934年由西班牙批评家奥尼斯在马德里出版的《西班牙及西属亚美利加诗选》中首先提出,他在这部诗选中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术语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变。接着著名美国学者哈桑概括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即不确定性、非合法化、无深度化等。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的欧美文坛有较大的影响。而荷兰学者杜威将"新小说"派看作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我们认为,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看,"新小说"的不确定性、非中心化、文本的开放性和从历时走向共时等特点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特质有明确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程军 《求索》2012,(7):194-196
"双重性"是当代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两种对立的、相反的要素、性质、价值或意义的共存、并置并结合在某一事物之中的存在状态。在巴赫金看来,双重性是"对话主义"精神的具体化形式;解构主义理论家把双重性看作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哲学观念的解构;后现代主义者把双重性当作后现代主义本身的矛盾、宽容、多元和相对主义的精神气质的具体体现。从哲学层次考察,主体间性是双重性概念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3.
拼色潮流     
吃的有双拼饭,穿的有拼色的鞋子、裙子、帽子……如今,拼色成了潮流新宠。两种以上的颜色搭配、拼接,经过设计上的整合与协调,呈现出新古典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拼色"风格。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传入中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目前已经成为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对近30年来发表的后现代主义学术论文进行分析与探讨,无疑将为当前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我国近30年的后现代主义研究大致经过了四个研究阶段,参与此研究的研究主体分布广泛,关注主题始终紧扣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影响研究,但也存在参与研究的研究主体过于分散、个案研究不足、对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关注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洪波  周远全 《传承》2008,(22):34-35
后现代主义提倡的反对个人主义、反工具理性主义和反自由丧失等理论,批判和超越西方后现代主义,克服西方现代社会弊端,对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洪长安  梁立新 《前沿》2008,(9):134-136
解构与解构主义决定了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风格和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通过“解构”实现了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批判和颠覆,造就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但是,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存在的过度的“解构”以及相对主义的缺陷。某种程度上,社会建构主义超越了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论电视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永然 《青年探索》2003,20(5):56-58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代电视与后现代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先从解释后现代主义入手,并分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述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下电视所表现出来的征候.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时代与全球化时代本质上属于非对抗时代.作为这一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是以和谐为其思维特征和以自由为其价值特征的堪称"和谐自由生活论"的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以"和谐"与"自由"为基本范畴的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在观念上既有相通的一面,又有着原则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陆军 《传承》2011,(23):24-25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世界各国社会有着广泛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基本原理观察和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以期探寻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实质和趋向,解开人们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理性选择犯罪学思想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选择犯罪学思想是当代西方较有影响的犯罪学思想.它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与古典犯罪学联系紧密."惯常行为理论"和"环境选择理论"是其重要的流派.理性选择犯罪学思想为当代西方社会共同防控犯罪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