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剑 《新视野》2023,(2):121-128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新科技革命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变量。基于新技术对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结构的全方位冲击,新科技革命滋生出混生性不平等、主体性危机、个体心灵失序、价值共同体衰微等问题,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秩序两个维度均影响着共同富裕(共同幸福)的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应立足马克思主义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辩证理路,以平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主体性为价值依据,着力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秩序重整,超越资本和效率逻辑对技术进步的主导,规训技术力量回归其本原使命,使之真正堪当共同富裕实践的强劲助力,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筑造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现代良序社会孜孜以求的共通核心价值,大多与公共生活有关。在民主共和政治构架中策划重建公共交往、恢复公共自主,展现出通往良序社会的一种可能。以公共交往拓展公共生活空间、消除“自我”的封闭、唤醒尘封的公共关切,恢复公共性’的供给,才能在这个充满分歧与不平等的社会世界中调和冲突,延续共和、和谐、自由与公正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网络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当代发育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政治文明建设、公民文化形成意义重大。从古典公共领域发展到现代公共领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公共领域出现了新的发展形态——网络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4.
李水弟 《求实》2013,(1):35-39
作为人们在公共领域内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公共生活的健康、理性发展不仅离不开交往主体的道德素养的生成和提升,而且应以社会正义的彰显为其出发点和归宿点。社会正义应主要涉及物质资源和道德资源的两个层面,当今中国社会正义危机的主要表征更多为道德资源的匮乏和道德分配的不正义,公共道德的异化、私人道德的膨胀和道德共识的破碎,使得当今社会公共生活合法性裂变、正当性脱嵌和有效性阙如。  相似文献   

5.
网络公共领域成为共同生产的场景之一,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促进政府与民众在网络公共领域之中的共同生产.既有研究中的同质化视角使得学界赋予网络舆论以及政府的反应存在迥然不同的观点.为了明晰网络舆论议题是否能够促成共同生产的问题,在本研究中,将网络舆论划分为相依性议题与相驳性议题,将政府对于舆论的反应按照层级划分为地方政...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参与式治理的构架下对素质展开层次分析,提出了公共生活参与素质的新理念,凸显其作为型塑公民的核心角色和支撑分享式发展的要件.素质提升和公共生活参与氛围的形成,是一个习俗转换的过程,即要从熟人文化走向公民文化.为此,需要拓宽眼界和转换不发达心态,构建城市和社区公共生活参与平台,通过公民教育、能力建设和制度激励等教化过程,来积累参与素质和推进优良的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7.
王慧 《党史文苑》2007,(3):62-63
从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到强调建构和谐社会的进程,表明党的战略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的关键内容之一就在于,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了战略共识.  相似文献   

8.
当前,腐败现象充斥着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众的腐败现象影响着公共生活。消除公共腐败现象客观上要求我们将建设社会主义公共生活伦理置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焦点位置。对公共腐败的归因分析,从公共伦理观念确立、公共伦理制度的建立、公共伦理规范的完善等公共生活伦理建设的三个方面对公共反腐行动起到促进作用。从文化、制度、规范、教育等多角度多途径促进公共伦理的理性建设,进而消除公共腐败现象及实施公共反腐行动。  相似文献   

9.
从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到强调建构和谐社会的进程,表明党的战略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的关键内容之一就在于,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了战略共识。  相似文献   

10.
公共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领域,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以"主体性"为特征的人类公共生活已经"走向黄昏",现代公共生活必将朝着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的方向发展."主体间性"揭示了公共生活的现代本质,和谐的公共生活坚持"多元共生"的理念,恪守"消解中心"的原则和追求"和谐共赢"的目标.现代公共生活是人际"主体间性"觉醒的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1.
腐败本意指生物有机体变质,"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上》,后来逐渐被应用到社会政治领域中,通常把它定义为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发现,虽然腐败主要是以政府官员为主体的,但政府官员腐败并不是腐败的全部,  相似文献   

12.
李永刚 《探索》2007,(3):47-51
在现代公共生活中,妥协正在超越机会主义策略,成为一种主导性的冲突解决模式,甚至是一种精神气质或价值原则。其必要性来自多元价值、有限理性、博弈计算;其可能性则是基于民主的制度保障和市场的伟大共谋。使妥协正当的诸原则包括:底线共识、合乎法律、自由合意。不许、不愿、不敢妥协的心态应该改变。  相似文献   

13.
论"共同治理"中的"社会回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戚攻 《探索》2004,(4):41-44
在市场化、民主化进程中,近几十年席卷全球的"政府改革+社团革命",使共同治理模式的建构成为一种必然,并把建立"社会回应"机制这一与之关联的理论和实践的应然要求凸显出来.然而,从公共管理视角看,社会回应是政府共同治理模式的一种外部机制;而从社会学审视,"社会回应"("social reply")是共同治理模式的内在机制,是指公众在特定场域中依据社会和自身双向价值准则对政府及公共政策诉求与期望的认同程度和应对过程,以及政府对公众诉求和愿望的认同与实化.  相似文献   

14.
吕倩 《理论导报》2010,(9):30-31
阿伦特是最早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哲学家,她在分析人的条件、极权主义起源和现代西方宪政困境等问题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公共领域问题及其价值,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公共领域理论体系。抛开阿伦特"公共领域"的资本主义语境,其理论对探讨中国现代公共领域的成长和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政府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我国行政决策模式也正发生着从政府决策到公共决策的转换,这是我国政府转型的必然要求.作为两种不同的行政决策模式,公共决策与政府决策的根本性不同,在于是否以公共参与为原则.政府决策并不以公共参与为原则,而公共决策不仅以公共参与为原则而且公共参与度不断增强.目前我国行政决策正处在模式转换中,而要成功实现转换,必须加快体制建设,以体制机制建设“两个轮子”,推动行政决策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种模式,当然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共同内涵。虽然各国现代化具有共同特征,但实现现代化路径则是多样的,西方式现代化模式并非人类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中国自身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后发、并联、人口规模巨大等独特的基本国情,使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注定了中国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相似文献   

17.
张晓林 《前线》2014,(4):16-17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的先进性要求,但它同时又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是价值观念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群众基础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不能狭隘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只是社会先进分子的价值观,更不能视为少数精英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事业单位是传统政府体制中的一个部分,由于背景的置换及事业单位面临的现实困境,促使着事业单位体制的变革。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可归结为三种模式,其中综合配套模式更具有适用性,但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公共治理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公共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它超越了传统的管理型思维,强调共同治理,能够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杨兴林 《学习论坛》2008,24(11):65-68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崭新认识.这一认识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