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平  林红华 《党史天地》2006,(11):41-43
因“中山舰”事件而闻名的历史当事人李之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尽管“中山舰”事件的真相至今仍然扑朔迷离,但在中共党史上,一般都将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逮捕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看成是蒋介石第一次公开暴露其反共面目,独揽党政军三权于一身的一次“反革命政变”。李之龙最后死于国民党的反共屠刀下,而在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却未能获得“烈士”的称号,这必然会引起世人的极大疑惑。本文根据原始档案及相关资料,披露建国初期李之龙遗属向政府申报烈士及有关部门审核意见之内幕,以期对了解李之龙“烈士”悬案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1926年3月18日,时任黄埔校长的蒋介石与军校内孙文主义学会蓄谋,在蒋结拜兄弟欧阳格(时任海军学校教育长),以学校驻省办事处名义,命令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调中山舰至黄埔港待命.当中山舰开至黄埔后,蒋介石竟否认有过调令,竟诬称中山舰擅入黄埔,是“共产党员阴谋暴动,要推翻国民政府”.并于20日晨3时宣布戒严,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了李之龙,并拘捕了黄埔学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部共产党员达40余人,解除了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并将第一军党代表周恩来软禁起采,逼迫其为首的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中山舰事件”.中山舰,原称永丰舰,是清末(1910年)由海军大臣载洵与海军统领萨镇冰在日本三菱工厂订购的一艘护卫舰.  相似文献   

3.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诬蔑国民党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指挥的中山舰要炮轰黄埔,共产党要暴动,借以宣布戒严,派兵逮捕和监视共产党人,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办事处,从而在广州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拉开了蒋介石集团反共分裂的序幕。中山舰事件发生至今已70多年了,然而该事件扑朔迷离,它的许多疑团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  相似文献   

4.
1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一手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这是一次不流血的反革命政变。 这年2月26日,蒋介石突然扣留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王懋功,第二天将他押送出境,改派自己亲信刘峙担任卫戍广州的第二师师长,首先清除他实施反革命的后顾之忧。随后,3月中旬派黄埔军校驻省城广州办事处主任欧阳钟手执他的命令,通知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速派有战斗力的军舰到黄埔听候调遣。当李之龙派中山舰开到黄埔后,立即谣言四起,说是要劫持蒋介石等等。3月19日晚上8时,蒋介石派人密邀亲信阵肇英、徐桴、欧阳格“筹商对策”。经过一番密谋,蒋介石于次日凌晨以“共产党阴谋暴动”为由,在广州卫戍司令部宣布紧急戒严,占领海军局,扣押中山舰。  相似文献   

5.
说到中山舰,相信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1926年,蒋介石利用“中山舰事件”扩张势力,逮捕了中山舰舰长李之龙(中共党员),并迫使中共中央向其让步,为其后来公然发动“清共”埋下伏笔。事件前后的中山舰到底经历了哪些跌宕起伏的悲壮往事.值得后人去追寻。  相似文献   

6.
因“中山舰事件”而闻名的李之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李之龙最后死于国民党的反共屠刀下,而在共产党取得政权后未能获得“烈士”的称号,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收藏有两份与中山舰事件有直接关系的小册子:《校长宴会全体党代表训话对中山舰案有关系的经过之事实》和《中山舰案报告书》.在这两份文献中,作为中山舰事件重要当事人的蒋介石和李之龙对事件过程有着截然不同的描述. 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要求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选择退出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相似文献   

8.
正说到中山舰,相信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1926年,蒋介石利用"中山舰事件"扩张势力,逮捕了中山舰舰长李之龙(中共党员),并迫使中共中央向其让步,为其后来公然发动"清共"埋下伏笔。事件前后的中山舰到底经历了哪些跌宕起伏的悲壮往事,值得后人去追寻。舰名更易:从"永丰"到"中山"中山舰的前身为永丰舰。甲午中日战争后,清王朝为重建海军以加强国防,决定再次购买军舰充实海军实力。1910年,清政府派遣海军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与"中山舰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宇 《广东党史》2003,(3):47-50
1926年3月2O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又称“三二○事件”)。从此,国共两党的关系急剧恶化,最终拉开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的序幕。“中山舰事件”的发动者究竟是谁?对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时期,苏俄在华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同蒋介石的关系比较复杂,此种关系经历了一个由融洽、破裂到对立的发展过程。中山舰事件之前,鲍罗廷把蒋介石看成“好朋友”。直到中山舰事件前夕,鲍罗廷在北京向苏俄观察团团长布勃诺夫提供的报告里,仍把蒋介石的第一军排在“可靠的”序列之中。中山舰事件后,鲍罗廷觉得蒋介石对他的态度大有今非昔比之感。此后,鲍罗廷一  相似文献   

11.
《先锋队》2005,(11)
曹渊曹渊是大革命时期北伐军攻打武昌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年仅24岁。周恩来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曹渊,安徽寿县人。1924年5月报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为军校第一期学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受党组织派遣到叶挺独立团任第一营营长。1926年9月,北伐军攻打武昌,叶挺独立团以第一营作为奋勇队(敢死队)攻城,曹渊率战士攀登攻城时,不幸头部中弹阵亡。曹渊等烈士的牺牲精神激励着独立团广大指战员。10月10日,武昌城终被占领。战后,独立团党支部决定在洪山建墓,将攻城以来各次…  相似文献   

12.
中山舰是以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代名舰,曾经历中国近现代史上护国讨袁、孙中山先生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武汉保卫战等重大历史事件,1938年10月24日,中山舰在抗击日军机群的战斗中,其舰体受重创后沉入长江金口水域,舰长萨师俊等25名官兵也壮烈殉国。可以说,中山舰是“半部近现代史”、“一部爱国主义教科书”。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知道得最多的是沉没在长江金口水域的中山舰,而对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墓地的确切位置却因年远失记而语焉不详。作为中山舰抗战殉国地的金口镇,我们在全面启动中山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程建设中,也和一些热心人一起,怀着对中山舰及其抗日阵亡将士无限崇敬、无限缅怀的心情,对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墓地进行了艰苦曲折的寻访工作,终于找到其确切的位置,重新拾回了这页珍贵而沉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话说中山舰     
据近日一些报刊称: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代名舰中山舰的修复保护工程己经在武汉竣工,待水上专用设施建成后,中山舰便可“坐”上船坞、巡展各地,供人们参观与景仰。中山舰在其服役的25年中,曾先后经历了孙中山领导的两次“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广州3.20事件” 和武汉保  相似文献   

14.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革命军推为鄂军总督,之后相继任中华民国副总统、总统,始终是一个傀儡。但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是“忠厚长者”和“稳健派”,很多人都说他和蔼而谦虚。值得人们首肯的,不是他这些“优点”,倒是他的另一面。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帝位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消息传出,黎元洪坚定地说:“我意已定,决不接受,即牺牲个人,亦所甘心。”其实,在袁世凯为称帝作准备时,黎元洪就坚持反对,终不为所动。自1915年8月6日以后,概不出席参政院会议,一再请辞副总统、参政院长等职,但都没有得到袁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山舰事件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综述,并提出中山舰事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蒋介石为买他的人头悬赏10万。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最好的共产党员”、“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是湖北黄被县(今大悟县)徐家赛人,祖上六辈都是窑匠。小时只读过三年半书,9岁开始学烧窑。当了9年“窑花子”,还当过放鸭娃子。1925年,他离开老窑,出走到武昌,先是卖水为生,而后当兵。卖水为生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7.
杨度(1874—1931),湖南湘潭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他一生的经历曲折奇特,颇具戏剧色彩。他曾从一个学习新学、探寻立宪救国之路的有志青年,转变为依附袁世凯、策划“洪宪帝制”的“筹安会”首领,又从一个“帝制余孽”演进为拥护孙中山、倡导民主共和的革命者。几年后,他又脱离国民党。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度人生角色的变换,折射出中国近代历史风云的变幻。那么,杨度的思想和政治追求是怎样发生变化,他又是怎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呢?  相似文献   

18.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一艘钢木结构的炮舰,由日本三菱造船厂制造,舰身长82.1米,宽8.9米,排水量780吨,吃水深度2.4米,功率为1350马力,最高航速13.5浬,主副炮8门,由清政府1910年向日本订购,193年建成后加入袁世凯政府海军第一舰队服役.第一舰队是当时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有4300吨钢板巡洋舰1艘、220至 2950吨巡洋舰4艘和其它吨位不等的巡洋舰.驱逐舰.炮舰10艘.永丰舰是舰队中的“小不点儿”.可就是这艘“小不点儿”,因其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而被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9.
陈公博在《苦笑录》中曾经提到:“中国现代史上有两个谜题,一个是究竟起因为何的中山舰事件,一个是如何结束的西安事变。”中共的决策,如何引导了西安事变由审蒋走向释蒋,一直迷雾重重,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和革命征途中,坚持奋斗71年、享有91岁高寿的靖仔秋同志,不幸于1996年5月3日在上海因病逝世。这是我们党的一大损失,令广大同志、尤其是许多与他相处过、受过他感染。启发的同志万分悲拗,无限怀念!(-)靖任秋1905年出生于江苏铜山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家乡地处苏鲁皖交界,系南北交通要道。政治经济、文化交会要冲,是英豪辈出之乡。1925年“五卅”运动时,任秋同志在南京东南大学学习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年底,组织决定他到黄埔军校学习。他到达广州时,正是蒋介石刚刚阴谋发动中山舰事件,要中共党员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