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作辉 《理论学刊》2020,(4):119-129
作为西方近代以来政治哲学之主流,自由主义始终以市民社会为其理论立脚点。马克思在批判自由主义、解构市民社会过程中发现了人类社会,明确了在革命性实践中把握人类社会的现实可能性,从而将其政治哲学坚实地奠立在人类社会的立脚点上。马克思以人类社会为立脚点的政治哲学是西方政治哲学从古代到近代持续演进的必然结果和历史性飞跃,是对自由主义困境的破解和超越。以自由主义为范本解读甚至消解马克思政治哲学是学理上的错位,相反,只有立足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立场才能认识和透析自由主义,并在合理批判借鉴中使马克思政治哲学自身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一生都在关注现实政治,关注人的解放问题,《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檄文,他在批判鲍威尔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解放的观点,笔者就从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三个方面试图解读马克思的解放理论。  相似文献   

3.
从柏拉图到马克思,欧洲政治哲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思想嬗变。总起来说,欧洲古代政治学追求符合"至善"理念的道德共同体;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欧洲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人的自由权利为核心内容,追求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利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以"人类解放"为基本价值取向,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立足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与自由主义政治学说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方"政治革命"直接造就了"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离,在促成公民身份的同时还最大限度地发展了私人任性.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必须由"人类解放"来克服."不间断"的无产阶级革命乃至一定时期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一般途径."政治解放"不仅导致了"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离,同时还促成了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资本主义的自由与任性不仅造成了劳资间的对立和斗争,而且还导致了民族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必然件随着民族利削和民族压迫的内容.无产阶级革命也必然会采取民族解放的形式,而民族解放也自然成为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一个必由环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解放的价值关切则是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5.
平等思想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深入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块举足轻重的"敲门砖"。《论犹太人问题》这篇文章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研究马克思平等思想的重要依据。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所实现的作为公民的权利平等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马克思在批判布鲁诺·鲍威尔的基础上认为,只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时,才能真正实现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首先是为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关于犹太人解放的观点而提出的。与鲍威尔的思路不同,马克思认为,宗教解放与政治国家的完成并不矛盾,政治解放的前提是先将宗教问题化为世俗问题。政治解放就是指国家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解放出来。马克思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已经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国家、市民社会和人权的本质,不仅从理论上指出要超越政治解放、实现人的解放,而且找到了实现这一变革的头脑和心脏即哲学和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耿超 《求实》2010,(Z1)
<正>约翰·罗尔斯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于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西方复兴的标志,在西方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遭到了诸多批评。为了不断修正和完善其思想,罗尔斯于1993年出版《政治自由主义》一书。可以说,包括《政治自由主义》在内,罗尔斯后期思想的着力点就在于力图将  相似文献   

8.
"社会解放"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那里,"社会解放"的一般含义是指将"属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并展现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两个层面和历史阶段.本文认为解读马克思的"社会解放"思想,具有重大的价值学意义和现实生活中社会改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第一次从理论上直接阐述了人权理论,并提出了其人权理想的最高价值目标——人类解放。本文试图揭示马克思在《论》中所体现的主要批判原则和价值立场,包括:批判宗教神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批判政治、市民社会二元化中所体现的对个体与类和谐统一的追求及以人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人类解放理想,对我们今天的马克思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权思想的逻辑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的马克思深受法国革命和德国古典法哲学的影响,形成了以人类自由理性为核心的理性批判主义的人权现.但是,理性批判主义的人权观不断受到物质利益问题的纠缠,促使马克思对近代资产阶级人权观进行法哲学批判,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了完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开始对资产阶级人权进行政治批判,集中体现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针对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所发表的文章中;尔后,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天赋人权"进行了政治经济学剖析.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强调,只有以人类解放超越政治解放,才能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瞿磊 《求实》2005,2(5):4-6
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性审视,是黑格尔和马克思政治思考的共同生长点.黑格尔主张以理性国家克服古典经济学的市场自发和谐论.通过对黑格尔理性国家的批判,马克思纠正了黑格尔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的"头足倒置",以人在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双重存在的异化,揭示了政治解放的限度,得出了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结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梳理这一早期思想,为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历史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李福岩 《学习论坛》2009,25(12):48-50
马克思政治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为理性的自由主义。马克思把他青少年时代自发接受的伴随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而来的那种自由主义的观念化为德国哲学的理性形式:理性的自由主义。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到马克思在莱茵报社工作期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要是依靠法国的自由主义理论对封建制度展开批判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既保留又批判了黑格尔政治哲学,其政治思想是以对黑格尔近代社会政治理论进行批判并实现全新转折为起点的。在对市民社会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认识到:国家不过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政治革命、政治解放是有限的,必须进行不停顿的革命,实现人类解放的目标,而无产阶级正是完成人类解放任务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制度化的性质和内在限制是黑格尔和马克思面对的根本问题.黑格尔一方面承认现代性的成就,同时也在自由国家看到没有实现的要求.通过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他提出了超越市民社会和超越自由国家的任务,但是黑格尔把落后的普鲁士君主国家理解为现代性在更高程度上的实现.在严厉批判黑格尔的哲学唯心主义和政治保守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重新解释了现代性的内在困境,展开了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批判,并通过对共产主义的论证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现代性理想.黑格尔、马克思批判、超越自由主义的努力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政治设计与政治证明是西方政治哲学对政治合法性证明的两种理论方式.古典政治哲学以政治设计为主,现代政治哲学以政治证明为主.政治设计表达对政治理想的追求,是对政治合法性的间接性证明;政治证明表达对政治理念的确认,是对政治合法性的直接证明.政治设计以道德哲学为基础,实质是目的论证明;政治证明以契约论为代表,实质是程序证明.两种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显隐交互运用,把政治证明作为政治哲学的本质凸显为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杨晓平 《探索》2011,(3):166-170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第一篇檄文。在该文中,马克思首次对现代的政治解放、启蒙原则和市民社会作了全面批判,指出政治解放由于未能也不可能消灭自己的前提,即私有财产和宗教等,因此不是彻底的人类解放;启蒙原则所确立的自由人权由于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分离基础上的,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权利,因此绝非普世价值或人的自由;而市民社会由于资本金钱统治着一切,拜物教或利己主义成为基本原则或精神,因此也是一个彻底异化并产生出上述异化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乔翔 《唯实》2008,3(5):20-24
马克思并没有否定市民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积极意义,但他更关注的是,如何克服市民社会的私利性特征,超越政治解放的局限,实现人的完全解放。在此意义上,“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对现代市民社会的根本性颠覆。在当代中国,需要构建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而绝非以“利己原则为基本原则”、“实现私人利益是根本目的”的所谓“现代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8.
李敏  赵勇 《理论文萃》2006,(1):15-20
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研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规范理论研究的复兴。一大批观点各异的政治哲学家们脱颖而出,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新自由主义的罗尔斯和诺齐克。作为新自由主义旗手的罗尔斯于1971年发表了其传世之作《正义论》,这一著作同时在哲学、伦理学、政治学领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它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哲学最重要的文献。罗尔斯的理论受到了其哈佛大学同事诺齐克的强烈抨击,诺齐克于1974年发表《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一书,两人开始了长期的政治哲学对话,构成了当代政治哲学中独特的风景。本文对两人建立在正义基础上的国家学说进行分析,将两位大师的国家观进行综合对比。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价值多元事实的价值共识探讨是当代现实政治反思的维度之一.西方理论界,尤其是自由主义,对此问题的分析从来都是陷入自相矛盾之中.其实,这个现代性悖论一直在马克思的视野之中.马克思早年基本是秉持自由主义立场,同样的困惑使他转向了对自由主义的批判,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价值共识思想:价值共识根源于社会生活,随历史发展不断变化,最终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本人对"自由"、"解放"有着不同的认识.基于此,马克思对"人权"也有着独特的思想解读.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以"政治解放"为实践前提的人权追求与无产阶级以"人类解放"为实践前提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价值取向."政治解放"的实践价值在于使人从某种狭隘的群体附属状态中独立出来,从神权专制和封建特权中解放出来,使"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成为普遍的东西.而"人类解放"的实践价值则不仅仅在于人的独立性的实现,它的意义重在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在于克服人类自身由于不断受到具有物的形式和偶然性的社会关东的统治而早致的人的个性的丧失,实现"自由人联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