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温锐  刘世强 《求实》2012,(4):42-46
新旧世纪之交以来,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现实使流域生态补偿成为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重点领域,并形成了以流域源头保护为主的项目补偿、流域水污染控制责任制及跨区补偿和水资源短缺下的水权交易补偿等三种主要模式.三种模式都具有针对性强的共同特点,均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的有益探索.主要的问题是还没有综合系统考虑流域生态补偿问题,存在补偿面狭小零散且随意性强,既有疏于投入效益评估监督和缺乏长效机制问题,又有明显不公允及重惩罚轻激励的问题.流域生态补偿的进一步完善,关键是要在水资源单一国家所有制的基础上丰富与明晰水资源权益,建立以国家水资源终极宏观调控管理权和区域具体水资源财产收益权为核心的二级水资源权责制度,借助流域行政区域断面水量、水质的可测量技术及其已有流域补偿的成功经验,构建水资源补偿与优劣水质奖惩责任制相结合的流域跨区水资源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现实使流域生态补偿成为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重点领域,并形成了流域生态补偿的三种主要实践模式:一是基于流域源头保护的政府项目补偿模式;二是基于水污染控制的流域跨区补偿模式;三是基于水资源短缺的水权交易补偿模式.三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及政策含义,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补偿探索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各种实践均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尤其是至今仍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综合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其中的关键在于忽视了水资源产权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核心价值,应在水资源国家所有基础上赋予地区实际的水资源财产权.从而为在全流域建立系统的、完整的、公平的流域跨区水资源补偿机制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3.
实施流域综合开发是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流域开发诱发的行政区际生态利益失衡,根源在于:在以流域规划为基础、各行政区分散决策的多元化开发机制下,流域水功能区划无法兼顾行政区际生态利益公平,流域水资源分散开发具有明显的区际负外部性,流域水资源分散开发导致水资源利用结构的趋同性等.因此,建立强有力的流域机构,强化流域规划的指导性,促进流域区际产业分工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流域行政区际生态利益均衡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泾河作为黄河中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在维系流域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维护六盘山生态屏障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护好泾河水资源和源头地区生态环境意义重大。目前,泾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我区应抢抓机遇,以泾源县为试点,建立以国家财政为主,自治区和市县财政为补充,跨省际流域补偿相协调的水资源补偿机制,加大泾河源头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长江流域上下游相邻省份及省域市县间,纷纷探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致力将环保责任与经济挂钩,破除横向生态补偿的技术障碍。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补偿模式固化和横向跨界补偿机制起步较晚等原因,长江经济带跨界生态补偿机制面临困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难以确定;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依据不统一、补偿方式单一;横向跨界生态补偿机制缺少制度约束和资源保障等。  相似文献   

6.
王瑶 《当代贵州》2024,(Z1):22-24
<正>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再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深邃思想与生动实践相互辉映。贵州用实干和坚守作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今年1月起,贵州启动新一轮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在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范围等方面实现了提档升级,贵州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实行水质、水量双补偿的省份。流域上下游,同饮一江水,  相似文献   

7.
乌伦古河是一条内流河,在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乌伦古河流域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是阿勒泰地区综合实力较强的区域,也是供水矛盾十分突出的区域。为了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促进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就需要坚持洪水调度与资源调度相结合、汛期调度与全年调度相结合,实行科学调度、优化调度。协调好流域上下游的关系,统筹好兵地之间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改善流域和区域水环境。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核心,以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机制,为加快乌河流域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与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成都拥有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的良好环境,在横向生态补偿、饮用水源地保护、流域生态补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成都市应立足于自身实际,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模式,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张旭光 《实践》2021,(2):18-19
沙区生态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其发展理念符合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加快发展沙区生态产业,对防治荒漠化、有效利用沙区自然资源、缓解人地矛盾、培育沙区新增长极、落实生态文明战略部署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沙区水资源匮乏,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产业化动力不足,产业化发展存在限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沙区产业化有了技术支...  相似文献   

10.
海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利用法治化手段调整相关利益方在开发、使用、保护海域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化机制.海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福建省先行先试、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国内海域生态补偿实际案例的分析,进而梳理出海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与海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相应的海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月26日,武警银川支队组织200名官兵参加义务献血,共献血近万毫升,有效缓解了驻地血站冬季用血的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12.
唐春元 《新湘评论》2013,(21):40-41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各项建设事业都百废待举的时候,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兵团党校学报》2009,(5):33-33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该条例将明确实施生态环境补偿的基本原则、主要领域、补偿办法,确定相关利益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和保障措施,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细化流域、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等各领域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人口增长与经济产出不能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也就是资源再生与废物吸收的能力。提高生态承载力,是增强新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方向,而新疆内部水资源,很大程度上只能保证天然生态用水需要,因此要分析研究外部跨流域调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103m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00m3,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预计到2025年,人口增至16×103时,人均水资源量会降到1700m3,将成为用水紧张的国家。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加速建设时期,各地必须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尤其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和生态足迹赤字的城市更要通过加强水环境规划、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水污染控制、水源地保护等措施来防微杜渐。文章对我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的水源保护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成都郫县唐元、三道堰、新民场、安德、唐昌五镇的饮用水水源地走访调查,发现该地区当前面临水源保护和经济发展无法调和的现实矛盾,涉及水源规划、饮水安全、生态补偿、招商引资、农业发展、场镇建设、民生利益等诸多层面。文章研究指出,只有通过落地诸如金融财税支撑、法律法规保障、规划政策调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揽子措施,才能在有效保障成都地区用水安全基础上协调推进相关场镇的经济发展和维护城乡居民的民生利益。  相似文献   

16.
3月22日,中国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建华公开表示,我国水资源短缺,海河流域等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等生态问题,废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水体污染严重。"就目前公开发布的数据和报道研判,国内水污染状况比较严重,已从地表水蔓延至地下水,并且出现自上而下式的蔓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永生说。  相似文献   

17.
王业宇 《学习月刊》2010,(24):108-10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项大型的民生工程正在紧张热烈的建设,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前线》2009,(1):35-35
如果不能解决山区农民的吃饭问题,保护生态的措施将不会有持久的动力。北京市通过实施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兼顾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城乡统筹的新路。2004年北京投资1.92亿元,率先在全国启动了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确定给管护人员月人均补偿400元。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北京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口对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带来交通拥堵、就业紧张、住房不足、环境恶化、水资源紧缺等一系列问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解决人口规模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本文旨在探索北京调控人口规模的有效途径,实现首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构建流域跨区水污染经济补偿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流域跨区水污染经济补偿机制,是流域水污染治理外部成本内在化的客观要求,是保障流域下游地区政府环境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生态环境行政区分包治理的重要举措。现阶段我国流域跨区水污染经济补偿应当以行政区交界断面水质是否超过Ⅲ类为依据,以下游地区治理超标水质成本为标准。流域跨区水污染经济补偿机制主要包括区际协调机制、污染损失评估机制、补偿资金的筹集机制和水污染应急处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