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东昶  张琰 《世纪桥》2008,(5):36-37
政府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行为主体。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政府应对危机的意识。通过建立和健全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培养公众危机治理参与意识;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法律机制以体现政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探索》2016,(1)
突发事件往往由客观危机事件和人的心理危机交互而成,危机背景下公众面临的最大心理威胁是公众安全感的丧失。通过文献梳理,假设危机事件、政府应对、媒体应对、个体应急能力、群体应急心理行为是影响突发事件背景下公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在经历过"4·20雅安地震"的人群中随机抽取了400个样本展开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五类因子聚合修正为四类,除政府应对与媒体应对题项呈现聚合外,其余三因素的影响假设均得到验证;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重新聚合的四个因素对突发事件背景中公众安全感丧失均有解释力,但呈现解释力强弱差异,由强到弱排序为群体应急心理行为、政府与媒体应对、危机事件和个体危机应急能力;基于公众安全感结构要素,进一步就四个因素对公众安全感的作用路径提出了解释。依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营造群体归属感、危机确定感和事态控制感是政府构建治理机制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3.
陈天祥 《学习月刊》2012,(11):41+47-41,47
近年来。在“华南虎事件”、“李刚事件”和“浙江乐清村长之死”等公共性事件中.民众普遍质疑相关政府部门对这些事件的解释。在政府主导的各类评比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活动中.人们对其中的成功者、获奖者也普遍颇不以为然,有“被文明”、“被卫生”之感。这些都说明.政府的公信力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它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对一个政府来说.公信力丧失是最大的危机.这一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势必影响政府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秩序主导力量作用的有效发挥.其后果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了突发危机事件的频发期。在新时代社会多元、意识多元和信息多元的背景下,政府对危机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的传播效能和成功程度,都会招致公众的审视,影响政府的威信和在公众中的形象。那么,怎样在危机管理中有效进行危机信息的传播,及时控制社会因危机而产生的恐慌动荡情绪,做好与民众的沟通,维护国家长远利益和政府公信力,成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进行危机管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政府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行为主体。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政府应对危机的意识。通过建立和健全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培养公众危机治理参与意识;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法律机制以体现政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公共事件发生后往往伴随着次生舆情,若是应对不当,易引发次生危机。因此,可以从政府回应角度,运用情绪评价理论剖析次生舆情的产生,分析次生舆情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研究发现,公共事件发生后,公众从期望度、相关性、归因和应对力四个层面对事件进行认知和评价,从而产生公众情绪。政府回应须契合公众情绪与情感诉求,情绪评价理论为政府防范次生舆情提供了思路与策略:快速主动专业回应舆情,满足公众社会期望;合理处理事件并及时追责,消解公众相关性感知;勇于承担责任,修复公众归因情绪;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满足公众参与诉求。  相似文献   

7.
科学应对网络危机提升政府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严重影响政府形象的网络危机事件频发,如何科学应对政府网络危机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媒体、公众是网络危机的三个主体,要科学应对网络危机,必须适应新形势重构这三个主体间的关系,要建立有利于三者之间双向对称、透明的信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和“SARS事件”表明政府危机管理的必要。本文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定义、危机管理的方 式和对策进行系统的论述,最后,从“SARS事件”引出的对中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石勇 《廉政瞭望》2012,(11):28-29
近来,在发生突发性的恶性事件时,面对舆情,很多基层政府往往应对失当。大致表现是:发布消息时疑点太多,表述失误,使一个本来很快就可以平息的事件闹大,处于舆论风暴的中心;或者,在一开始就遮遮掩掩,警惕媒体,最后以上级来“代替”其对媒体和公众发言收场。无论最终事情的结果如何,政府的公信力都受到损害。显然,对于舆情应对(更不用说接受早已不新鲜的“网络问政”),很多基层政府还很陌生,排除事件到底是什么性质,并没有掌握舆情规律。  相似文献   

10.
邵杰  黎慈 《世纪桥》2011,(3):129-131
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大量不和谐因素致使网络舆论危机事件频发,对我国政府形象以及公共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然而,我国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部分政府部门的危机管理意识不够强烈、网络舆论危机的管理制度尚不成熟。所以,各级地方政府急需寻求有效对策,完善网络舆论危机防控体系,以促进政府的形象塑造,增强政府公共管理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突发公共事件是和谐社会中的不谐之音。四川“蛆虫柑橘事件”体现了政府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存在的制度缺陷。导致问题的症结是由于预警机制不完善、信息披露透明度不强、政府市场调控能力有待提高、公众缺乏处置突发事件的必要知识等方面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全面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负面网络舆论事件频发,这些事件给政府的工作造成巨大的压力,政府处理不当必然会加剧不利影响甚至产生新的舆论危机。应对负面网络舆论应改变观念,正确理解舆论,了解互联网自身发展的规律,主动利用网络与公众进行互动,做到及时、有效地公开信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官员问责制度实践的不断推进,一方面,许多政府官员或因违反党纪国法,或因对社会危机事件处置不力而被相继问责,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政治层面,这都体现了权责统一的法治理念;另一方面,又因为官员的复出带有随意性、缺乏合法性,因而遭到公众的不断质疑与反对。“官员复出”指因问责被免职的行政官员在一定时期内重新担任、或异地调任相关领导职务的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社会管理危机频发的时代,频频发生的危机事件成为各级政府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复杂,这也对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危机虽然不可完全避免,但有效地应对、管理可以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或者降低危机事件的损失程度,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技术普及和发展,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越来越快捷,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公共事务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但同时,基于网络自由、匿名的特性,也使得网络舆论言辞比较激烈,容易误导公众,政府如果引导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就会形成舆论危机事件,并对行政管理工作及政府公信力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颢。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刺激公众的神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和谐社会呼唤建立健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机制.从当今社会的公共危机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进入危机管理时代的诱因.从而提出我国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基本思路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孙萍  王秋菊 《求实》2012,(4):60-62
网络时代的来临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对我国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公民意识的提升以及政府提升政策合法性的需要成为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推动力.在网络时代,“参与—协商”型治理模式成为必然选择.这一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公众被动参与阶段、公众主动参与阶段、合作治理阶段.同时要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确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治理理念;网络参与制度化,与传统协商制度互补;重视公众参与结果,提升政府的回应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在互联网时代的公共危机具备独特特征。“躲猫猫”事件凸显了公共危机管理领域的若干问题,通过对“躲猫猫”事件的深入分析,可以获得重要的教训和启示。为妥善应对公共危机,需要系统性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3,(8):56-56
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加快,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得到有效表达。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6.9%的公众认为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该征集民意。“民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征询民意的困难之处是确保“民意”的真实,尤其是确保“民意”不被“官意”所代替。近年来,政府在决策过程中通过听证等方式征求民众意见的事例越来越多,但有的效果不甚理想,听证会“逢听必涨”,被公众质疑为“走过场”,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管理对于各国政府来说都是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政府信息传达与及时公开情况对公共危机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信息滞后会加剧公众恐慌心理,不利于塑造政府诚信形象,降低公共危机管理的效率,不利于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我国公共危机应对中信息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部门在及时公开信息认知、信息沟通、监督机制、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可以进一步从树立及时公开意识、扩大公开方式、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培养信息管理人才等方面消解信息滞后所带来的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