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父亲是军人,我是1964年父亲任空军中尉时出生的。1971年的冬天,我放学回家,见到了身穿军装的父亲。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到他。他入伍15年,按部队规定可以把家属、孩子带到北京去生活。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后,有几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第一件就是教我学会了做饭。父母的工作非常紧张,又有了小妹妹,没有时间照顾我们,父亲便教我做一些家务,起初我不太愿意,也不愿意管妹妹,只想和小伙伴们  相似文献   

2.
一位朋友告诉我,以前总觉得孝敬父亲的机会很多,所以,回父亲家的时候总想着找当年的发小、同学狂侃、疯玩。有一次,他听到父亲说起,好几个自己小时候都很喜欢他的长辈已相继去世时,他才猛然惊醒:自己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已经可以用次数来计算了:父亲今年已经77岁了,假若父亲再活10年,  相似文献   

3.
父亲     
个父亲的生命就要走到终点。他打算把自己一30万的财产让儿子继承。这个父亲生有一儿一女。女儿10年前就出嫁了。妻子20年前死于一场交通事故。父亲经营一家不大不小的汽配厂,全力扑在事业上,没有再娶。儿子就要从父亲那里得到一笔不小的财产,当然很激动。儿子不想再做父亲那样  相似文献   

4.
今年又有一位中共老党员,我国金融、水电行业出色的管理领导干部,以近一个世纪的年华(96岁)驾鹤西去了,他的名字叫李葆华。也许有不少年轻一代不很熟悉他的名字,那么他父亲却有着家喻户晓的英名,真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他就是1921年中共的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导师——李大钊。李葆华和父亲一样,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毅然决然离开了颇为富饶的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他出生于河北乐亭县一个书香门第。1925年,年仅16岁的李葆华就在父亲李大钊的教育引导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大钊先生年仅38岁就被军阀在北…  相似文献   

5.
父爱无言     
吴健 《新青年》2004,(9):14-14
父亲不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形象.我心目中一直渴望有这样的父亲,他儒雅,有一股书卷气.我很容易把与父亲年龄相仿的老师看作父亲.我一直以为父亲于自己是不可依赖的,一直以为正是父亲的不可依赖成全了我,造就了我,使我独自去面对,去解决.父亲不善表达,他沉默得近乎冷漠,但他一直是健壮的.直到有一天,在我不经意的一瞥间,忽然发现父亲老了.  相似文献   

6.
2012年第一期《江苏老龄》杂志的封面人物是一个94岁的老人,他就是抗战老兵——徐世椿。徐世椿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的经历如同一坛老酒,仔细品味,还真的不一般。和徐老伯聊天,讲的最多的事情还是抗战,于是,我就有了写他的想法。父母叫儿打东洋上个世纪20年代初,徐世椿出生在安徽省巢湖边上一个叫徐小圩的小镇父亲徐东莱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识文断字的人物。辛亥革命爆发,父亲徐东莱带头在村子里剪了辫子,到处宣传辛亥革命的新思想。"革命"两字,虽然徐世椿在幼小的心灵里知道的很浅显,但是他觉得  相似文献   

7.
铁匠的儿子     
在伊朗德黑兰东南100公里的阿拉丹村,有一个贫穷的铁匠,他有7个子女,为了能让孩子们活下去,这位父亲整天要不停地打铁。有一个孩子特别懂事,7岁那年,他就成了父亲的帮手。每天,他都要站在火红的铁炉前给父亲当助手,铁锤的敲击声伴他度过了童年岁月。  相似文献   

8.
国王与女家庭教师 1825年,一位暹罗王子(他的继承权被夺,生命危在旦夕)躲到一座佛寺避难,平时披上黄色袈裟作僧人装扮。他的父亲,即人称彭一定一克郎的暹罗第一或至尊国王驾崩后,当年20岁的王子昭法孟固顺理成章成为王位继承人;由于他是正宫皇后的长子,就算不是他的绝对权利,但按照惯例和传统,他是菩一巴王朝合法的王位继承人。然而,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长,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她自报家门:"我是汪曾祺的女儿——汪朝,正在编我父亲的全集。前些天碰到你们作家出版社的萌娘,谈起此事,说她手头还存有我父亲给她的信件。她提供给了我,真还挺有意味。我想你手上也会有我父亲给你的信吧?麻烦你也找一下好吗?"我一想,明年该是曾祺先生逝世20周年了,能出他的全集,当然是件好事,便答应王朝:"我马上就找!"曾祺先生1997年5月16日逝世之后,我搬了一次  相似文献   

10.
机场的孩子     
正我是在军队机场长大的孩子。1971年的冬天,我放学回家,见到了身穿军装的父亲。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到他。父亲把我抱在怀里看了好半天,问想不想他,学习怎么样?调皮不调皮?我和他有距离感,很陌生。爸爸给我吃苹果,还有一个大菠萝,那是我第一次吃这玩意儿,又酸又甜,直到现在我仍喜欢吃这种水果。  相似文献   

11.
总有一些东西,终究是要在风中逝去的。比如炊烟。比如村庄上空的鸟声。比如父亲,像一朵柳絮,在村庄的枝头上悄然逝去的父亲。父亲说,我怕黑,我怕停电。父亲是怕无边的黑暗把他给吞噬了,怕在暗夜之中被死神牵住他的衣角,他怕寂寞,他怕冷,怕这样一个人孤零零地离去。尽管此刻我还守在他的身边。旁边,还有我的姐姐和我的母亲。现在,我们还是完整的一家人。但这种完整已经是非常的脆弱了,现在父亲努力地维持着这种完整,以他的抱病之躯,尽管另外的三个支撑点还顽强的坚持着,但仍旧显得无济于事。父亲说,我是有儿有女的命。父亲说…  相似文献   

12.
父亲与山     
魏鹏 《新青年》2004,(12):16
离开苏北老家来到省城,转眼间已3个年头了。3年来,我无时不在思念年过花甲的父亲。3年前,母亲病故,父亲退休,我是他们惟一的儿子,又外出谋生,家中空荡荡的。父亲一人在家,让我放心不下。我曾想方设法让他来城里生活,但他不肯。2002年春天来城里一回,不到一周就回去了。他说他要  相似文献   

13.
父亲去世多年了,他那间房子没人再去惊动,很多资料和他用过的东西依然和原来一样,虽说时常有灰尘,但母亲和我也很少进去,总觉得父亲没有离开,还在那间屋子里,还有他苍老略有微弯的身影。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快到了,我想为父亲整理些那个年代遗留下的故事和资料。前些天,我翻开了父亲的老照片,有些发黄,有些残破,但依然可见父亲年轻时英武的身影,这身影勾  相似文献   

14.
父亲印象     
陬人 《新青年》2004,(12):11
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小学才上了3年就开始跟着石匠师傅学手艺给人修房筑路去了.有什么办法呢,家中7个兄妹,父亲是老大,照顾未成年的兄妹成为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漂洋过海改变一生航向 1942年8月17日,阿维热出生于意大利距威尼斯100多公里的小城波多隆纳市。父亲是个商人,在他3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1945年3月,沿着当年马可·波罗的航线,经过20多天的海上漂泊,  相似文献   

16.
一他又一次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夜行列车。他座位对面坐着父子俩,从上车起,少年就和父亲闹着别扭。那父亲脾气极好,也不急躁,极有耐心地哄劝。少年嘟嘴不理,脸上全是厌烦。列车快停靠站点时,父亲又急步向外走去,  相似文献   

17.
15年前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当张延平随父亲张雨卿先生第一次踏上故乡的黄土地时,“故乡”两字便从他的心灵深处凸现出来,而他对故乡的爱也从此愈加炽烈。十几年来,他虽身居海外,但心中一直装着故乡这片热土,也一直牵挂着故乡的老乡亲。那年张延平还很年轻,他随父亲回甘肃泾川老家寻根问祖。站在丰台乡广袤的原野上,父亲指着周围郁郁葱葱的庄稼地,深情地对儿子说:“这就是咱们的家乡,是咱们要寻的根呀。你要记住这里,以后要常来常往。”延平会意地点着头。两年后,父亲溘然长逝,而他如同父亲在世时一样,依然年复一年关爱着故乡。一个生长于台…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北京清华大学水电工程系教授梅祖彦先生经多方努力,首次有机会到台湾访问。他驱车前往新竹,由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先生和张昌华教授陪同,来到位于梅园的父亲梅贻琦先生墓前行礼致哀,献上了一束迟到的鲜花。他的眼前浮现出四十二年前与父亲在美国纽约辞行的一幕,父亲慈爱清癯的面容宛然如昨。梅祖彦先生不禁潸然泪下,两行清泪洒在了墓园的土地上……玉汝于成临危受命梅贻琦先生,字月涵,1889年12月29日生于天津,祖籍江苏武进。梅氏远祖为明初高级武官,受命驻防天津卫,全家北迁。清末家道中落,父亲梅伯忱考中秀才,后任盐务职员。190…  相似文献   

19.
母亲去世后不久,他把父亲接到了城里。父亲一开始不愿意,说城里太远,他一走,怕母亲在乡下孤单。他知道父母感情很好,母亲的去世让父亲很伤心。父亲的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太好,他说:“就到城里去散散心,过些日子再回来。”父亲这才没有坚持。他在家陪了父亲两天,然后就上班了。他很忙,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做着部门经理,事情千头万绪,烦杂缠人。他想请个保姆,但父亲没有同意,说又没有什么事,不必花那个钱,再说,自己还不习惯有人伺候。“要不你下班的时候带份报纸来。”父亲说。他上班的时候,父亲就在家里看电视,有时也会下楼,到附近走走。他生…  相似文献   

20.
正不晓得为什么,祖父在我一出世就认定了我只能做读书人。临终前,他把我父亲母亲叫到床前,交待说以后不管怎样难,都要让他孙子读完大学,考上状元。那时候是1956年,科举已经是遥远的事情,但年近九旬的老人满脑子仍是一大堆旧梦。他的话不幸言中。以后的确有了很难的日子,以至初中毕业之后,我不能不失学。父亲和母亲为此终生都对老人怀了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