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们的军队就在人民中间"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大海外华侨掀起了支援祖国抗战的热潮。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南洋组织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华侨为祖国捐款。因为对当时中国的抗战前途并没有多少信心,他决定带一个考察团回国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与形式。然而,广东地方党组织在组织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却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有:成为团结全国各民主党派的主要组织者;在筹备新政协会议中,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开始形成;成为策反国民党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重要策源地;成为联络南洋华侨的主要组织者。尤其是广东地方...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的企业公司发展很快,盛极一时,但大多数的企业公司不务正业,被人们斥之为投机公司.主要由上海和内地产业界、金融界和新加坡华侨台资组建的跨国经营的南洋企业公司却与众不同,它是一个产业资本和金融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始终坚持为生产服务.并为大后方提供急需物资,支援抗日战争,作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一、公司潮中“南洋”的业务宗旨——甘冒敌人统制风险,坚持开发生产事业八一三沪战发生以后,上海租界成为“孤岛”,内地战区人口不断蜂拥而至,游资日益充斥,一度因受战事影响而萧条停顿的市场,不久…  相似文献   

4.
潮龙起 《理论学刊》2005,(6):110-111
在近现代华侨史上,如果说旅居南洋的陈嘉庚先生是南洋华侨的一面旗帜,那么久居美洲的司徒美堂先生则是美洲华侨的杰出领袖。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的数十年间,他们各住一方,为了华侨利益和国家富强,抛头颅,洒热血,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华侨和祖国。几十年来,学界对司徒美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后半生创建中国致公党、支援国内抗日战争、晚年回国参政以及参加新中国建设等方面。笔者在此试根据有关资料,对司徒美堂早年的护侨爱国活动进行论述,以图再现其作为一个爱国华侨的完整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侨务思想是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精华。其主要内容包括:立足时代任务,强调吸引侨力致力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依据时代新要求,重申华侨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时代新机遇,阐明华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6.
黄禹康 《世纪桥》2012,(10):45-49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为了慰劳祖国抗战军民,南洋华侨首领陈嘉庚亲自组织并率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会回国慰劳团(简称“南侨慰劳团”),对重庆和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通过对战时国共两党的近距离观察,陈嘉庚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官员大失所望,对毛泽东的中共及延安军民则大加赞赏,并作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军民和华侨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7.
延安晤面 1937年,国内全面抗战开始之后,海外华侨掀起了支援祖国抗战的爱国热潮.陈嘉庚先生领导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南洋华侨踊跃捐款,购买救国公债,选送华侨司机回国,在滇缅公路运输抗战物资,为祖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悠闲是一种境界,在一个快节奏的都市里.要葆有一份悠闲.并非易事:因为时代流行的口号,乃“时间就是金钱”也。要想悠闲度日,首先要有得以悠闲的治安保障.不必时时担忧祸从天降;还要有悠闲的物质基础。至少是温饱无虞吧;以上两点,其实许多大都市早早先于贵阳。但他们却没有贵阳人的悠闲心境。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南洋在张爱玲的小说、散文和回忆录里时有出现,在考察她与南洋的渊源时.香港大学与其母亲黄逸梵是两个无法忽略的因素.与此相联系的.还有上世纪的上海书报及影视传媒业.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其华洋杂处的社会文化氛围对张爱玲南洋形象的建构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的抗日战争中,素以爱国爱乡而著称的海外华侨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从各个方面支持和参加了这场神圣的民族抗战,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战前夕,在世界各地的华侨总数为一千一百四十万人,其中南洋华侨八百万人。  相似文献   

11.
曲靖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共有527.7万农民,占全市总人口的87.3%。如果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市的稳定;没有农村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就没有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三农”,主战场在“三农”,难点也在“三农”。近年来,曲靖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新加强;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  相似文献   

12.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归国参加抗战的汽车司机和修理工的通称,共3000多人。这些南侨机工是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发动、招募和组织起来的,他们分期分批回国后即奔赴祖国各抗日战场。他们中的大部分进入"西南运输处",服务于滇缅公路的军事运输;少数  相似文献   

13.
正一抗战爆发以来,陈嘉庚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抗战形势,他所领导的《南洋商报》每天都刊登关于国内战况的消息。他的心中也一直有一个想法,希望能组织筹赈会派代表回国慰问抗日军民,考察战场情况,同时也将祖国的抗战形势报告给南洋侨胞以鼓舞他们的抗日热情。为了尽快组织起一个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做事公道的陈嘉庚于1939年12月在《南洋商报》刊登启事,一方面说明组织南侨慰问团的动  相似文献   

14.
一、深厚的渊源高度的评价 叶剑英出生在著名侨乡广东梅县。他的三位伯父是马来亚华侨,父亲叶钻祥留家守业,亦曾往返于南洋和梅县雁洋堡之间,为华侨和侨眷捎钱送物,传递信息。 1915年,叶剑英从东山中学出来,次年随水客赴马来亚怡保谋生。1917年,云南都督唐继尧派人到南洋宣慰华侨,招收华侨子弟入云南讲武堂就学。胸怀大志的叶剑英顺利通过了考试,被正式录取。 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叶剑英回到广东,追随孙中  相似文献   

15.
在抗日战争中,广大华侨以空前的爱国热情,支持并参加这场战争,其丰功伟绩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永远激励后人。 福清是著名侨乡,福清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东南亚(即南洋)各国,尤其印度尼西亚最多。在全民族抗战中,福清华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林卫国 《党史文汇》2011,(11):52-56
近几年来,笔者在研究“海外华侨与祖国抗战”的过程中,采访了一些抗战爆发后自南洋回国参战的归侨老兵,获得了一批反映中共抗战的重要史料,其中有三张鲜为人知的历史照片至为珍贵。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侨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支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在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中,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成部分的海外侨胞,他们身在异城,心系祖国,从各方面给予祖国抗战事业以有力的支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是人力方面的支持。当时,经过广西回国参加抗日的华侨团体就有:马来西亚斯乃司机服务团、泰国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菲律宾归国华侨青年乐队、马来西亚爱国华侨机工队,香港《天演》、《南华》、《自由》三家报馆工友回国服务团、第二期华侨回国服务团,缅甸华侨义勇工程队等等。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还输送过3200名汽车司机回国,在滇缅公路以及…  相似文献   

18.
<正>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广大海外华侨青年认定延安是革命圣地,是中国希望之所在。“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成为海外赤子的共同心声。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诗歌:“一壶一钵去长征,不怕关山万里程,满腔热血去受训,不到延安誓不停!”为争取华侨支持和参加抗战,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洋华侨回国服务团延安办事处的基础上,成立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简称“延安侨联”)。1940年9月5日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成立大会,有170余名华侨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侨具有强烈的爱国爱乡传统,在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侨被誉为“革命之母”.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的抗日战争中,海外华侨更是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资”的拳拳爱国心,和祖国人民一起,同仇敌汽,广泛发动抗日宣传,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口号,在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支援祖国抗战;与此同时,在政治上声讨蒋介石的反共政策,努力维护国共合作与民族团结,为抗战取得最后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宋庆龄在抗战期间曾指出:“海外各地的华侨,在其居留地政府的统治下,久已深切体会到被…  相似文献   

20.
回国服务共拯危亡“南侨机工”的全称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南洋各地回国支援抗战的3000多名华侨汽车司机与修理技术人员的通称。其中,1000多人在抗战中牺牲,1000多人战后复员南返, 近千人留居国内,经过60年的风雨沧桑,目前全国幸存者仅有十几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