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在投资、消费和  相似文献   

2.
新意一:消费、投资、出口顺序变化 公报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赵振华 《前线》2010,(11):4-6
<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据估算,目前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GDP增长0郾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增长0郾87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不言而喻。随着宏观调控成效的显现,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有所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扩大消费需求,这是2005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从近些年来看,我省消费需求呈现出以下特征。1、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不协调。2001年以来,我…  相似文献   

5.
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把增加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投资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作用。我区一方面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国内市场容量增加的机遇,努力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性地扩大区内消费需求,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促进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一、自治区消费现状近年来,随着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全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相应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1998年城镇、农牧区居民消费支出分别为3106元、1577元,比1990年分别增加了2124元、1085元,平均每年增加266元、136元,扣除价…  相似文献   

6.
扩大消费需求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拉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思路。大量事实表明,要扩大消费需求,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处理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城市消费需求与农村消费需求、物质消费需求与精神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与公共消费需求、远期消费需求与即期消费需求、消费数量需求与消费质量需求、潜在消费需求与现实消费需求、扩大消费需求与节约消费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提升农村消费需求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细究2008年底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深层次原因是传统发展方式所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这表现在:一是投资与消费的关系长期不协调,  相似文献   

8.
张爱群  王艳 《新长征》2007,(12):15-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9.
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流出需求(俗称出口需求),三者被统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和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虽有所不同,但只有三者协调、健康发展,区域经济才有可能持续、和谐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关键在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只有搞清楚生产与消费、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率,加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力度,才能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9,(8):33-34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是靠“三驾马车”来拉动的:一是消费、二是投资、三是出口。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的出口形势愈加严峻,出口下滑已成定局。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央决定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以期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变一直以来过度依赖投资、消费需求不足、消费率低下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2.
荆合楚 《前线》2009,(6):63-63
从2008年下半年起,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国际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受此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下滑,经济进入下行。面对困难局面,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并推出一系列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一般来讲,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而谈及投资需求、消费需求,通常会遇到投资率与消费率这两个概念。那么,什么是投资率和消费率?它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它的变化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3.
消费是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让消费逐步成为社会投资的“引路人”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已成为共识。但目前伊犁州直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严重偏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有效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问题有加剧的趋势。研究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州党委和政府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关键是找准扩大州直消费需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金融危机造成外需下滑的情况下,加大投资、扩大内需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效途径。扩大内需,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他还明确指出要优化投资结构,强调“政府投资必须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绝不能用于一般加工工业”。  相似文献   

15.
王甫轶 《新长征》2009,(12):6-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阶调拉动转变的方针。这既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也是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从我省实际看,在外需急剧萎缩且恢复前景不乐观的背景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育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对保持我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代”扩大内需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危机影响深化的背景下,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将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理性选择。投资和消费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两大要素,但经济增长不能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政府应通过增加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消费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大和 《求实》2013,(2):38-42
重储蓄积累,轻消费支出;重一二产业,轻第三产业;重重工业,轻轻工业;重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加,轻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重城镇区域扩张,轻农村人口转移;重物质资本效率,轻人力资本投入,是当前我国扩大消费需求面临的主要矛盾,要破解这些矛盾,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中小城镇建设,推进人口城市化;调整社会生产结构,推进产业现代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引导分配结构橄榄化;夯实居民消费基础,实现保障体系社会化;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农民需求显性化。  相似文献   

18.
张弥  孟耀 《学习月刊》2011,(2):22-2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需求的增长最终仍然需要依靠消费的增长来实现,因为其自身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没有消费需求增长的支持,投资需求增长形成的新增生产能力将会大量闲置,不论是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还是投资需求增长本  相似文献   

19.
杨威  罗翔 《当代贵州》2008,(14):60-60
2008年6月24日,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威宁马铃薯文化节在威宁自治县召开,主推贵州马铃薯文化的本届大会的召开,成为我省近年来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又一个新亮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威宁自治县这样一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党委、政府在面临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面前,紧紧抓住机遇,立足区域优势,深化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充分发挥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兆庆 《理论学刊》2006,46(6):40-42
消费率偏低严重抑制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作用的发挥。造成消费率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积累率过高、经济增长片面依靠投资拉动、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进入新时期后,特别是在“十一五”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必须千方百计扭转经济增长越来越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作用,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