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恩来与李宗仁归国杨明伟1965年7月17日,周恩来异常繁忙。处理完一天的诸多政务以后,还有一件重大的事情在等待着他。夜晚,他通宵未眠,一直在静候一架由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机场起飞的飞机的消息。18日晨,周恩来接到有关部门报告:李宗仁乘坐的飞机已经进入...  相似文献   

2.
李宗仁凄然飘零海外,心中无时不惦念着祖国,他早年的秘书程思远先生便在居间奔走,为着他最后的回归。 1963年底,程思远要到瑞士苏黎世会见李宗仁。行前,他于11月先到北京去见周总理。周总理提出了四可、四不可和过五关的原则精神。这四可是:李先生可以回国定居,可以回国后再去美国,可以在方便时再回来,可以在欧洲暂住再定  相似文献   

3.
《党史文苑》2002,(2):45-45
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飞机外逃,消息一经证实,有人立即提出用导弹打掉、毛泽东摇摇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而伯伯曾拿着话筒向林彪乘坐的三叉戟喊话:“林副主席您无论在国内哪个机场降落,我周恩来都去机场迎接。”接着,为了处理这一突发事件,伯伯吃住在人民大会堂,几乎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  相似文献   

4.
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飞机外逃,消息一经证实,有人立即提出用导弹打掉.毛泽东摇摇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而伯伯曾拿着话筒向林彪乘坐的三叉戟喊话:"林副主席您无论在国内哪个机场降落,我周恩来都去机场迎接."接着,为了处理这一突发事件,伯伯吃住在人民大会堂,几乎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  相似文献   

5.
杨飞 《湘潮》2008,(8):49-50
李宗仁是国民党著名高级将领,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李宗仁流亡美国。 1965年,在周恩来等的精心安排下,思乡心切的李宗仁冲破重重阻扰,由美国辗转回到祖国。归国后,李宗仁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6.
二十、向中央的最后一个请求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同志即根据周恩来的生前遗愿,向党中央请求:周恩来的骨灰不保留,撤掉。这是有56年党龄的周恩来最后一次向党中央提出的请求。  相似文献   

7.
1971年7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会谈结束后,周恩来立即向中国当时仅存的3个盟友进行了通报和解释。7月13日,周恩来前往越南河内进行通报,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北京,会见了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博。紧接着,他赶往朝鲜平壤,在7月15日的两次会晤中,向金日成作了长达7个小时的通报。  相似文献   

8.
肖小华 《世纪桥》2009,(20):31-32
一、与井冈山失之交臂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了。这是无产阶级在反革命的血腥屠杀面前,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在这历史转换的严重关头,郭沫若表现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坚定立场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8月3日,当他在九江得知南昌起义的消息后,立即和李一氓、阳翰笙、梅龚彬一起奔赴南昌,加入起义部队。当时九江到南昌的火车已经停运,  相似文献   

9.
故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破四旧”开始后,故宫被批判为封建主义的堡垒,红卫兵要冲入故宫内砸烂“封建余孽”。得到消息后,1966年8月18日,周恩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关闭故宫并停止开放。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月,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至1月21日,蒋介石在一片质疑声中无奈宣布下野,并有文告称:“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其职权。”而在这一时期上台的李宗仁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象征“罢了,和蒋介石共事多年,他深谙蒋介石“虚让实控”的政治伎俩。于是,李宗仁后来借口体恙就医,远走美国。5年后(即1954年),李宗仁被蒋介石免去副总统职务,成为一介平民。  相似文献   

11.
张改 《党建文汇》2002,(8):18-18
瑞士政府3月3日终于涉险过关,在全民公决中以微弱多数赢得了国民对本国加入联合国计划的支持。根据瑞士电视台公布的最后投票结果,54.6%的瑞士选民和全国23个州中的12个州赞成加入联合国,符合瑞士联邦宪法规定的“双多数”要求。这一结果宣布后,瑞士联邦主席卡斯帕·维利热立即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瑞士加入联合国的口头申请。此间评论认为,当天的全民公决是二战之后瑞士最具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瑞士人最终抛弃了“孤立主义”。  相似文献   

12.
朱洪 《党史文汇》2000,(1):42-45
1971年夏天的一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突然接到国内指示,要他立即回国一趟。什么事,没有说。根据外交纪律,也不能问。这年4月,中国邀请在日本打球的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此次回国,可能与中美关系有关。黄镇当时还不知道,这个月9日,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抵达北京,直到11日离开,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了多次会谈。4天后,黄镇悄然归来。7月16日,中美发表公告说,尼克松应邀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条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动。此后一天,黄镇叫曹桂生去一趟。到了大使办公室,大…  相似文献   

13.
1965年7月20日,新华社从北京播发了一条轰动整个世界的新闻: “前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和他的夫人郭德洁女士,从海外归来,今天上午乘专机抵达北京。” 李宗仁一行回国途中的经历曲折而惊险。30年来,不少中外报刊相继从不同角度予以报道和描述,但却大多语焉不详,甚或是捕风捉影的虚构,以至以讹传讹。 李宗仁回国一事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的。这件事从开始酝酿到最后实现,前后几乎经历了10年的漫长时间。其间,日理万机的周恩来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整个过程都是在极其机密的条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在和平解决两安事变时,蒋介石当面表示,希望能在南京与周恩来直接会商两党合作的事宜。中共中央注意到这一意向,周恩来的南京之行已在酝酿之中。可是,在张学良送蒋介石去南京被扣后,中共中央考虑到周恩来的安全,改变了原先的计划。1937年1月5日和6日,毛泽东等连日给在西安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15.
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虽然已经离开我们22年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周恩来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周恩来对立场问题非常重视.在对敌斗争中,他有坚定的原则性.对待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他决不屈服.在民主革命时期,他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27年“四·一二”事变的第二天,周恩来就和赵世炎等人在上海组织领导了20万工人大罢工,向国民党讨还血债,并给党中央写出了《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意见书,要求为死难者报仇.1941年1月11日,“皖南事变”的消息传到重庆,周恩来立即向国民党代表张冲提出抗议.1月17日,当得知蒋介石签发命令,要取消新四军番号,审判军长叶挺时,他立即给何应钦打电话,斥责国民党的作法是“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本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晚上,国民党新闻检查官无理  相似文献   

16.
今年1月2日,天津《今晚报》登载了一条周恩来在1956年悄悄回过故乡淮安的消息,此后,《作家文摘》、《北京晚报》、《南京日报》、《宿迁回报》等多家报纸争相转载。作为周恩来研究人员的我,在1月中旬曾多次接待来访和电话询问,远的有沈阳,近的有姜捻市,直到1月20日,我才从一张1月10日《宿迁回报》三版上见到《周恩来返乡往事披露》(以下简称《往事》)。然而一读文章就知道这是一篇纯属编造的“往事”。《往事》一文说,周恩来的邻居王佩华是听周恩来的侄儿周尔辉对她说过的。笔者因淮安筹建周恩来遗物陈列馆的需要,两天前曾去南…  相似文献   

17.
1996年8月8日《报刊文摘》头版刊有一则摘自8月1日《广州日报》的消息:《周恩来邓颖超订婚照将公开》.消息还说,由邓颖超在津同学与同事张广煦收藏的这批资料将由其儿子张文藻捐给天津筹建中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其实,凡是了解周恩来、邓颖超两人相识、恋爱和结婚经过的人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俩不可能有订婚照.周恩来和邓颖超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在天津相识的.当时,周恩来21岁,邓颖超只有15岁.名字还叫邓文淑.后来,周恩来因领导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逮捕,获释后即去了欧洲.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只是相识和短暂地相处,根本没有,也不可能谈情说爱,也就更谈不上拍什么订婚照了.周恩来旅欧时经常与国内的亲友、同学们通信,而收到他信最多的人就是邓颖超.通信多了,彼此的了解也就加深了.“周恩来主动向邓颖超求爱,并要求尽早得到她的答复”.邓颖超后来回信答复了.因此.他们“是在通信中确定恋爱关系的”.如果这时他俩就算订婚的话,一个在欧洲,一个在天津,怎好拍订婚照呢?1924年周恩来回国到广州投身火热的大革命运动.他于1925年1月趁上海出席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的机会托北京代表高君宇当“红娘”捎信给邓颖超,这时,邓颖超也因在天津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遭反动当局通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为300名反革命嫌疑犯摘“帽子”程子华闻知毛泽东到达吴起镇,是在榆林桥战斗以后。一天,交通员送来一封信,程子华拆开一看,是洛河川特委书记李景林写给他的。信中说:“10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领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还说:“马回回骑兵到了吴起镇,并送来陕甘支队布告。我们即向中央写了报告,讲了陕北各方面敌军部署,我们的作战方针,集中主力打东北军,同时报告陕北正在肃反。”程子华看信后,立即给李景林回信说:“中央红军到了,望立即动员群众欢迎慰问。”他也立即组织部队,积极做好欢迎中央红军和…  相似文献   

19.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回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一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景台适了。”1950年6月30日深夜。中南海西花厅,周思来仍在伏案工作。正准备出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染成文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周恩来从客厅西头的办公室里走出来,他对柴成文说:“你的工作有变化,不要你去柏林了。朝鲜爆发了战争,中央考虑要尽快把驻朝使馆建起来。聂荣臻建议派你去,伯承也觉得合适。你自己有什么意见?”柴成文立即回答:“总理,我坚决服从组织决定。”赴朝的准备工作不到一个星…  相似文献   

20.
正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壮举令世界为之震惊。随后,以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为代表的一批美国记者先后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以敏锐的目光,客观公正地向世界报道了中国革命的真相,从而赢得了人们的敬佩。然而,并非每位进入延安的西方记者都如此幸运,瓦尔特·博斯哈德就属于后者。博斯哈德是瑞士《新苏黎世报》的记者,1931年来华工作。作为首位采访红色延安的欧洲记者,他的故事曾经尘封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