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马克思阶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论。马克思阶级理论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思想整体,至少涉及阶级形成、阶级划分、阶级结构、阶级斗争、阶级解放和阶级分析六个方面内容。西方一些学者从基本概念层面、政治实践层面和方法论层面质疑马克思阶级理论,但马克思阶级理论并没有被"证伪",我们要坚持其科学性,有效分析当代资本主义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们长期以来把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解为生产方式基础上的阶级对抗。实际上,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有着丰富的内容,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三层分析结构的有机统一体,包括基于生产方式的两极对立阶级模式、基于社会形态的阶级互动模式和基于政治事态的阶级内部关系模式。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对于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在研究规模上继续维持一定的水平,并在研究视角和理论路径上呈现出多元化的新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客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新状况,并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梳理了阶级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阶级分析的现实框架;第二,从政治视角探讨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革命主体的新构成、新特点、新内涵;第三,基于生命政治研究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新变化、新形态;第四,从非物质劳动批判、生命政治学批判、知识产权和联合自治等方面提出了认知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4.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分析方法,也是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重要视角。以此分析危机前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为我们认识危机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危机前的阶级结构是:以金融资本家为代表的资本家阶级力量膨胀,劳工力量被削弱,中产阶级被挤压;危机后的阶级结构是:金融资本家未受实质打击,力量继续膨胀,中产阶级继续萎缩,民众在觉醒,劳工力量在壮大,但是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挑战资本的力量。基于以上阶级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短期内不会走二战后的社会民主主义之路,大资本将进一步右转,但是超越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大趋势,社会主义运动将最终壮大。  相似文献   

5.
法国总统选举制度是法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选举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设计理念就是通过政治博弈,寻求一个社会各阶级、阶层和政治力量的平衡点,从而达到社会的稳定。2012年法国总统选举显示了法  相似文献   

6.
李北方 《南风窗》2008,(7):44-45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被广泛关注的新阶层在人大政协上所占的人数有明显的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工农等"老阶级"在比例上的缩减。新阶层的崛起被寄予了推进政治生活进步的厚望,新阶层代表能否在为本阶层争取利益的同时,服务于推进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度碎片化是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大显著特征。碎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创建之初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团体相互博弈并与政府博弈的产物,政治力量博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左翼政治力量占据绝对优势、右翼丧失话语权的背景下,法国政府计划在优先考虑劳工利益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统一管理、统一缴费、统一待遇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然而,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不同的阶级、阶层和团体对社会保障存在从观念到利益的严重分歧。因此,伴随着右翼的重新崛起,雇主和新老中产阶级的利益上升为主要利益,他们的反对和强大压力最终挫败了建立"统一"制度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德国历史学家埃卡特·克尔将社会和经济力量引入对第二帝国海军问题的研究,针对传统兰克史学所遵从的"对外政策优先"原则,提出"国内政治优先"的论断。克尔在德国国内政治和社会经济基础上,揭示海军扩张与帝国主义政策这两个问题与当时德国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结构、利益集团和政党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克尔的研究侧重社会史,强调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重视阶级分析方法的使用,有很强的马克思主义色彩。克尔的研究表明,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的书写在档案之外还应关注更广阔的经济、社会力量,兼顾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综合社会、文化、经济和观念诸方面并展现它们相互影响和交织的立体图景。  相似文献   

9.
试论战后台湾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战后台湾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王建民战后,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的重大变迁,不断地改变着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地位,从而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与社会力量。这种阶级关系又同省籍区隔形成台湾社会的特殊构造,深刻影响着战后台湾社会、经济及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以来,全球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这次大规模的反资本主义运动是第三波全球性的反资本主义运动,第一波是20世纪初由经典左派也就是老左派领导的,第二波是20世纪60年代由新左派领导的。当前第三波反资本主义运动有一个很大的缺失,就是阶级分析在这次运动中完全消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现在被很多人认为已经失灵。由于苏联的崩溃以及很多的反苏宣传,现在人们认为,这样的阶级分析以及对无阶级社会的追求只能带来专制和低效率。这是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对当前的社会运动努力宣扬传统阶级分析却…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学者对社会主义国家阶层或阶级关系的讨论,涉及到对过去的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时期、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以及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阶级或阶层关系的观点与学说。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是一个阶级社会,以及当前在中国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又重构了怎样的阶级或阶层关系的问题,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具有争议的观点与学说。究其争论的根源,在于这些学说引...  相似文献   

12.
法国社会党:"新阶级联盟"的主张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社会党成立于1905年.战后以来,该党一直是法社会中的重要政治力量,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曾长期执政.1997年6月,该党在丢失政权4年后,又在立法选举中获胜,再次上台执政.此后,该党为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变化,锐意变革,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在纲领政策调整方面,该党提出的引人瞩目的主张是建立包括中产阶级、平民阶层和"被社会排斥者"在内的"新阶级联盟".  相似文献   

13.
谁是新工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此宪法原则在法理层面规定了中国的国家性质,但现实的情况远为复杂.市场化的浪潮冲击了每一个人,总体而言,工人在利益上承受的损失是最大的,表现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急剧下降.阶级分析的方法在工人研究领域也悄然退场了,事实也大部分如研究者所看到的那样,工人已不是一个有着同一性的"阶级",而是一个严重分化的庞大"群体".  相似文献   

14.
德国《马克思主义报》2004年第5期发表了艾克哈德·利伯拉姆(EkkehardLieberam)题为《阶级分析、社会两极分化和阶级形成》的文章,详细地分析了德国统一以来德国阶级结构的变化以及主要特征。现将其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变动的规律及其对阶级斗争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为无产阶级争取和团结中间阶层、壮大革命力量、促进革命形势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中间阶层思想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探讨和研究这一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拓展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认识我国社会中间阶层的现状和变动趋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德国政治社会学家克劳斯·奥菲立足于现实,试图对福利国家背景下的新社会运动加以解读。他从社会要素和社会联盟两个角度对新社会运动的行动主体进行分析,指出新社会运动行动主体是以新中产阶级为核心的广泛社会联盟。此外,奥菲也指出了新社会运动在行动者、主题与目标、价值取向以及行动范畴上的特点。从根本上讲,奥菲对新社会运动行动主体的分析实为对其阶级基础与结构的分析,总体上秉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思想,但又有所发展。同时,奥菲的分析也体现出对系统功能理论、葛兰西无产阶级霸权思想以及英格哈特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等既有理论的扬弃。  相似文献   

17.
英刊《新左翼评论》2009年11—12月号刊登了著名阶级理论学者埃里克·奥林·赖特题为《理解阶级》的文章,综合分析了三种阶级理论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新的分析框架,并利用这个新的阶级分析框架,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尤其是美国的阶级状况。文章内容如下。笔者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撰写有关阶级方面的文章,当时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是两种有着根本性差  相似文献   

18.
意刊《工会研究》2006年第4期刊登了意大利经济社会研究院研究员萨尔沃.莱奥纳尔迪的文章《论阶级投票的趋势——以意大利的情况为例》。文章系统分析了学术界关于阶级投票下降的争论,全面阐述了意大利阶级投票的主要特点和干预因素,着力讨论了阶级分析的实质及其在社会环境深刻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4,(16):9-9
<正>人类社会自从有了阶级以后,工作就被当作奴役和压迫、惩罚与赎罪的象征,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莫不如此。《诗经》中的《伐檀》,就是农夫们一边吭吭哧哧地干活,一边高一声、低一声地骂财主:"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作家郑振铎注释说:"‘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骂得是如何的蕴蓄而刻毒!"直到解放以前,国内多数工农阶层所从事的工作仍被视为苦役,视为阶级压迫的象征,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之  相似文献   

20.
思潮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