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官德四看     
任敏 《先锋队》2012,(16):14
领导干部的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尺度。相对于普通人而言,领导干部手中握有或大或小的权力,能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正确行使权力,需要制度和纪律的约束,更离不开道德的力量。"官德"是领导所应恪守的职业道德,是从政之道、为政之德,是用权的行为规范。一个官员官德如  相似文献   

2.
说官德     
梁衡 《当代贵州》2013,(29):64-64
德是人的行为规范,头上三尺有神明.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种无形的道德约束,而官员又更多一层,这就是怎么用权.因为他比普通百姓拥有更多的权力.权对官来说有两重性.一是可以为百姓办事,服务社会;二是可以为自己谋私利,甚至欺压百姓.好官坏官由此区分而来.  相似文献   

3.
权与德     
梁衡 《学习导报》2012,(11):38-39
德是人的行为规范,举头三尺有神明。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种无形的道德约束,而官员又更多一层,这就是怎么用权。因为他比普通百姓拥有更多的权力。权对官来说有两重性。一是可以为百姓办事,服务社会;二是可以为自己谋私利,甚至欺压百姓。好官坏官由此区分而来。  相似文献   

4.
权与德     
梁衡 《新湘评论》2012,(11):38-39
德是人的行为规范,举头三尺有神明。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种无形的道德约束,而官员又更多一层,这就是怎么用权。因为他比普通百姓拥有更多的权力。权对官来说有两重性。一是可以为百姓办事,服务社会;二是可以为自己谋私利,甚至欺压百姓。好官坏官由此区分而来。  相似文献   

5.
官德,即官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操守。包括从政者的政治信仰、道德品行、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官员的德行不仅影响着社会风气,更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品性,乃至政权的兴衰成败,一直为古今中外治国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德是才的统帅、才的形成、才的体现。因此,做人要讲道德,从政要讲政德、为官要讲官德。官德对整个社会道德具有引领作用。习近平同志说:"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党和人民事业进入新常态新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求干部必须严以修身做事。严以修身乃做人之本、从政之基、成功之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贯要求、  相似文献   

7.
官员孝道     
什么是官员对父母的最大不孝?现代官员应如何尽孝?百善孝为先。孝道曾经被作为传统的道德标准决定官员的晋升。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现实政治语境下,中国各地不断掀起官员的孝道考核浪潮。官员孝道考核能否成为官员德考的标准?如何让官员孝道考核落地?本期策划试图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8.
王春 《廉政瞭望》2011,(21):14-17
什么是官员对父母的最大不孝?现代官员应如何尽孝? “百善孝为先”。孝道曾经被作为传统的道德标准决定官员的晋升。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现实政治语境下,中国各地不断掀起官员的孝道考核浪潮。官员孝道考核能否成为官员德考的标准?如何让官员孝道考核落地?本期策划试图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9.
正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官以德为本 ,从政必讲德 ,全体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才能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心系百姓、无私奉献、掌权为民、用权为公的良好形象。只有具有良好道德的领导干部才能赋予积极性、创造性、高尚情操、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进取精神 ,才能做到努力开拓、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 ,是一种精神现象 ,也是一种社会规范式的高层次、高品德的约定俗成 ,道德的本质是对真善美的向往、追求、恪守和实施。我们讲德就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坚…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干部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这是我们进行党性教育和公仆意识教育的绝好话题。做人之本是道德品质,才与德相比,德更为根本;领导干部要做好官,首先要做好人。为政用权,掌用的是国家政权,其中最主要的是党委和政府权力;一切领导干部都应当彻底回归"公仆"本位,把为人民解困苦、办实事、谋幸福作为衡量政绩的唯一尺度。用权最关键的就是一切权力都要为民所用;公权就要公用,公权不能私用,各级干部要牢牢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相似文献   

12.
王杰 《唯实》2013,(1):83-85
中华民族一直都是重视礼义道德的民族,确立起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之一就是重视道德修养,尤其是官员的道德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人生天地间,做人是第一位的,做官、做事都是从属于做人的,做不好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做人的基础是立德修身正心。  相似文献   

13.
当官要有官德.官德,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当官无德,必然致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出现严重问题.因此,加强官德建设至关重要,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刘朋 《先锋队》2012,(1):23
为官之德,不仅表现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官员生活无小事。官员生活不仅是检验为官之德的重要场域,也是现实中官员腐败堕落的多发地和滋生地。为官者的生活德行是影响官员职权行使、关乎工作全局的大问题,姓"公"而不姓"私"。因此,为官从政首先要注意加强生活美德建设。为官的生活美德包括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正派的生活作风及处理好家务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人治思维的历史惯性、权力至上的体制缺陷、法治信仰的普遍匮乏和法治生态的先天失衡,导致部分领导干部知法与守法相互脱节。构建领导干部法治自觉约束机制,要使法治信仰首先在官员群体中普遍牢固树立起来,成为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要实现法治监督在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无缝化和全覆盖;要加大各级官员违法用权的风险成本,彻底打消其滥权渎职的侥幸心理;要强化各级官员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夯实其自觉遵法守法的思想基础;要施行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做到法治监督关口前移;要构建官员依法用权的民主监督机制,借助民众的法眼打造一把严格度量权力边界的戒尺。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对“德”解释为“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如“功德、品德、德才兼备、德行”等。官德,指的是官员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政治操守。培养良好的官德在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官员道德与公民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员道德与公民道德是不同道德主体的不同道德水平要求,两者在表现性质、内容、形式和手段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当前,我们既不能以官员道德替代公民道德,也不能以公民道德取换官员道德,公民道德是官员道德的基础,官员道德是公民道德的延伸和发展。一、从性质上看,官员道德表现为群体性道德,公民道德表现为个体性道德所谓官员道德,即指官员的职业道德。它是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在官员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既是官员在工作实践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也是他们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官员道德作为党和人民对官…  相似文献   

18.
张志远 《新长征》2010,(1):64-64
品德乃为政之基,慎为乃用权之道。从近年来发生的腐败案例不难看出,许多领导干部坠入腐败深渊往往源于不修品德、自我放任。要想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挡浪墙”,必须做到常修“七慎”之德。  相似文献   

19.
李晓 《廉政瞭望》2012,(22):67-67
头顶乌纱,责任千钧,莫轻德行。看古往今来,众望廉政。为官之德,廉洁为上。秉公用权,造福百姓,青史流芳万古名。五千年,数华夏清官,普天仰尊。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5,(9)
<正>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对官员的评价常常是将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认为"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纵观历史,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大都强调为官从政要以修身为本、正己为先:春秋的管仲提出了"道德当身",宋代的司马光提出了"取士之道,当以德为先",等等。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明确提出"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评价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