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洛娜 《行政与法》2009,(8):125-127
专家证据的主客观统一性、事实针对性和证明相对性的特点,决定了专家证据具有证据资料、证据方法的性质.由于诉讼的过程就是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现代诉讼中,一切事实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这一观念早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证据裁判原则"或者"证据裁判主义"的诉讼原则.法官通过借助专家发表意见来协助其认定案件事实,专家证据就成为作为证据材料引入到诉讼中的必然,并且具有查明案件事实,解读其他证据,鉴别和认定其他证据的诉讼功能.  相似文献   

2.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点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要想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就必须运用行政诉讼证据。和其他证据一样,行政诉讼证据材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必须是与案件有关联的事实;(三)必须是依法可以提供的材料或事实。  相似文献   

3.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运用证据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性是诉讼活动的中心问题。如何运用各种证据来证明是否存在强奸事实;证明犯罪分子和被告人的同一;证明犯罪活动的各种情节,是我们审理强奸案件最基本的问题,是正确定罪处刑的前提。同其他刑事案件相比,强奸案件的证据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有关犯罪对象的主观心里内容及其外在表现的证据在审理强奸案件中至关重要。由于违背妇女意志是强奸罪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不仅要查明被告人的主客观方面,而且更重要的必须查明受害人的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什么是行政诉讼证据,在我国法学理论界说法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几种:一是认为,“从《行政诉讼法》第31条所确定的证据种类来看,行政诉讼证据是指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手段。”并且主张“把一般证据同可定案证据区别开来。一般证据是指诉讼法中所规定的各种证据,即能够用来作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或手段。可定案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可定案证据必须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这三个特征。二是主张“行政诉讼证据应是指被诉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以及其他当事人和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诉讼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收集的,经法  相似文献   

5.
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办理案件中形成鉴定结论等法定证据的重要手段,它对查明事实真相、侦查破案、执法办案和案件诉讼发挥着支撑作用。案件事实只能依靠证据来推断,但证据有真有假,所以, 正确认定证据,是正确判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的基础。有学者甚至建议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准则改为“以证据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从查明事实的办案观转向证明事实的办案观,其实质就是要遵循现代司法活动中“以证据为本”的原则,即司法证明必须以证据为本源和基石,司法活动必须以证据为中心。正因如此,刑事技术鉴定的证据效应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证据,是在民事诉讼中用以证明和确认案件事实的各种依据,是人民法院查明事实真相,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司法是否公正,审判结果是否具有公信力的决定性因素。民事诉讼证据只有同时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个特点,才有作为证据的可采性。所谓非法证据,根据《诉讼法大辞典》,是指"不符合法定来源和形式或者违反诉讼程序取得的证据资料"。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  相似文献   

7.
诉讼证据是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也是正确适用法律的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育责任提供证据。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对举证期限作出规定,影响了人民法院审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时间具有一维性和不可逆性,案件事实是事过境迁的事实。人类还没有发明如科幻小说所描述的“时间隧道”,因此法官要受到时空限制,根本无法看见发生在过去的事实,只能根据证据来查明和认定案件事实。只要承认这一点,那么就必须肯定在诉讼中存在真假难辨情况。真假难辨情况是指,在诉讼程序结束时,当所有能够证明事实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诉讼证据是指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它是人民法院判明案情的依据,也是作出正确判决的基础。强调当事人举证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10.
执行程序中证据的运用张保勤,彭欢燕,邹绪明执行程序中证据的运用是指执行开始后,人民法院依法对执行中出现的事实予以证明或否定的取证,用以查明执行案件的真实情况,保证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实现的诉讼活动。在执行中正确运用证据,对于解决“执行难”具有积极意义。执...  相似文献   

11.
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是否确为本案的犯罪分子,是案件所需查明的具有重要诉讼意义的事实,也即案件的主要事实。这一主要事实,可以依靠各种证据获得直接的证明或间接的证明。所谓直接证明,就是单凭该证据就能直接指明犯罪行为是被告人实施的。所谓间接证明,即单凭该证据不能直接推理出被告人就是犯罪分子,而只能证明与案件主要事实相联系的某种次要事实,然后通过一系列次要事实,才能推断被告人是犯罪分子。由于间接证据只能指明与主要事实相联系的次要事实或情况,故在外国证据法学上,有的又称之为情况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分类,就是按照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不同关系来划分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多数学者认为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是同一个概念,并在理论上将二者不加区别地使用。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刑事诉讼客观地存在着控诉、辩护和审判三种不同的诉讼职能。三种职能分别由不同的诉讼主体承担。它们都服务于相同的诉讼目的,即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正确应用法律。因此,所有执行一定诉讼职能的主体都必须通过证明活动来实现自己的诉讼职能,对案件事实都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可见,证明责任是一个范围广泛的概念。但是,不同的诉讼主体,由于执行的诉  相似文献   

13.
证据是查明案件客观事实的依据。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适用刑法,惩罚犯罪分子,使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实现刑事诉讼的任务。因此,在刑事诉讼的立案,侦查、批捕、起诉、一审、二审审判等一系列诉讼环节上,主要是围绕着调查研究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进行的。如何收集,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在刑事诉讼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证据价值也称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意义。刑事诉讼法第31条第1款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由此可见,证据价值的有无及其大小取决于两因素:其一,证据本身必须是真实的,具有客观性;其二,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客观的联系,具有关联性。只有具备以上两个条件,证据才具有证明力和实质的诉讼意义。证据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一种证据的价值有无和大小,因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而  相似文献   

15.
国家赔偿案件的举证责任,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赔偿诉讼案件或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在做出国家赔偿决定过程中,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人对有关事实和主张,必须举出证据加以证明,否则就要承担对自己不利后果的一种责任承担问题。一定举证责任制度的确立,首先取决于所要解决的争议的性质。如对民事  相似文献   

16.
一、间接证据的概念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有六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在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更好地收集和运用证据来定案处理,依照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程度,或者按照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将证据划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两大类.所谓间接证据,是指与案件主要事实只有间接的联系,并且只有借助其它证据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与直接证据的主要区别是:一是证明的对象不同.凡是单独一个间接证据所证明的只是与案件主要事实有关联的个别事实情节,而查证属实的直接证据均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二是证明关系不同.凡是单独一个间接证据,即使已经查证属实,还必须借助其它证据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查证属实的直接证据,均能单独和直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诉讼中事实是处理案件的根据,而证明案件事实的则是证据。证据问题是整个诉讼活动围绕的中心,是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律师作为刑事被告人的辩护人在忠实于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参加诉讼,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材料意见,而这一任务完成的关键之一在于律师对证据应用的好坏。本文拟就律师在诉讼活动中的证据应用及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律师应用证据的特点辩护是从控诉中派生出来的对抗性职能,它是从对被告人的有利方面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从轻、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协助法院作出正…  相似文献   

18.
谈举证责任的运用谷长飞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表明查明案件事实是适用法律的前提,而适用法律则以查明的事实为基础。在审判活动中,查明案件事实总是第一位的工作,而案件事实又须通过证据得到确认,因此,“谁主张...  相似文献   

19.
在贪污贿赂等职务经济犯罪案件中,一般都存在着相关的财务会计事实,需要通过审阅、复算、核对、比较等会计检查的方法发现和收集证据,查明犯罪过程及犯罪结果。审阅是所有司法会计检查活动都必须采取的一种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所谓审阅法,就是通过阅读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来检查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业务,寻找、发现和收集诉讼证据的一种司法会计检查方法。而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直接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记载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如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商业汇票、支票、材料入库单、领料单等。原始…  相似文献   

20.
当前,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还较普遍地存在着执行刑事诉讼法有关程序不够严格,过去的某些习惯作法还相当流行,“未审先判”就是突出表现之一。“未审先判”,这里的“审”,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案件的诉讼活动。它包括宣告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以及被告人最后陈述等程序,其任务是查明案件事实,查实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证据。这里的“判”,是指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处理决定,其内容包括确定被告人是否应负刑事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