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两个历史任务:一个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关联着的。只有...  相似文献   

2.
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但数十年来一直把它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研究与教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多年来史学界虽然趋向于把这段历史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但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把这段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对它的基本线索与发展阶段作一初浅的探讨,望方家赐教。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是曲折发展的世界性进程,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革命和建设都必须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坚持和扩大改革开放,注重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文明成果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防止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和平演变是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5.
一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人类社会历史上罕见的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世纪。大致说来,这个世纪的主要历史事实和它有别于以前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特征如下:一、20世纪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制度由产生、发展到逐步走向衰落的世纪,而又以帝国主义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空前浩劫为特征。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为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由帝国主义发动、随即变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势力之间的战争。20世纪下半期没有发生世界大战,不是因为帝国主义不想发动…  相似文献   

6.
张惠玲 《求索》2013,(11):120-122
现代语境下,荒诞用来指示一些不合乎情理或明显有悖于情理的事或物,多数情况下荒诞表现出扭曲、变形或夸张的形态,用于对客观世界或人类生存状态的客观夸张写实或揭示。作为一种叙事形式,荒诞文学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得益于西方的荒诞文学理论和中国的本土文化因缘。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着现代转型,当时的中国文学几乎一盘散沙,文学纲领无从说起。此大背景下,西方现代思潮蜂拥而至,迅速瓦解的中国现代文学几乎融为西方文学范畴,荒诞叙事手法似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唯一之希望,并迅速整合西方强势的现代思想,筑为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文学因子,并为中国现代百年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20世纪八十年代,得益于社会政策环境的相对宽松,中国荒诞文学再次绽放迷人光彩。但是,囿于时代和社会背景,中国荒诞文学终究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即便如此,荒诞叙事作为一种作家对文化精神追求的叙事方式并未消逝。  相似文献   

7.
谢露 《传承》2010,(27):12-13
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第一次巨变,打开了中国跻身世界现代化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巨变,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第三次巨变,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这三次巨变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虽然这三次巨变发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和目的,但是三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8.
9.
回首20世纪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起伏跌宕 ,既取得过高歌猛进般的胜利 ,也经历了极其严重的挫折。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 ,依据时代特点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对百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系统和深刻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 ,无疑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一、社会主义在不断探索中前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成为科学 ,成为广大劳动群众谋求解放的现实道路。当然 ,马克思恩格斯只是为这条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社会主义在发展进程中 ,必然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冲  楚哲强 《求索》2007,(9):184-186
对于20世纪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认定问题,文学评论界历来争议颇多,一部分学者对之加以否认,而一部分学者则加以肯定。厘清新古典主义文学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确认新古典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本文认为新古典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政治理性主义.即文学必须为现实政治服务;其次新古典主义文学所产生的革命与强权国家现实基础。在新古典主义文学观念的规范下,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一条清晰的轨迹,即新古典主义文学发生、勃兴、沉寂与回潮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童华胜  肖平 《求索》2012,(10):217-219
20世纪初由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的国民性改造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并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国民的社会价值观、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以达到提高国民素质、塑造一代新民的目标。国民性改造运动客观上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体现了国民自我检视和批判的自觉,呈现出现代公民意识启蒙的特征,对于实现人的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彪 《学习与实践》2012,(7):134-140
当代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对20世纪早期中国的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很强的用自身文化视角来审视中国历史的特点,有意或无意地透射出其背后的预设立场,这些立场体现了日本比较主流的中国观和历史观。在具体了解日本历史教科书相关记述后,我们可以发现,多数日本历史教科书在记述历史的过程中,对于架设起中日理解的桥梁作用呈现弱化的态势。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记述问题,才能真正促进中日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西南古代教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教育文化遗产,成为历史 悠久并成就突出的西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线索,主要有西南 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进程、西南古代文化教育的演进深受汉族文化教育的影响与渗 透、西南古代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性、西南古代文化教育的继承性与沿续性、人口迁移与西南古 代文化教育的发展紧密联系等。理清这些基本线索,对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西南区域教育是十 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胡素萍 《新东方》2004,(9):30-34
20世纪全球化发展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最能反映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20世纪世界贸易的连续性增长表明各国经济已经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世界贸  相似文献   

15.
刘复生 《新东方》2008,(9):49-52
一、海南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1.南方写作:海南诗歌的文化生态背景 海南诗歌的发展与海南特殊的地域文化氛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海南浓郁的热带风情,更重要的是多元、宽容的文化背景,散淡洒脱的生活格调,使它天然地具有诗岛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杨清涛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就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全新课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命运的最重大的课题。几十年来,各个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程人乾撰文指出,20世纪是人类社会在艰难曲折的前进运动中取得空前伟大进步的世纪,是各个民族、  相似文献   

18.
1920年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  相似文献   

19.
进化史观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显著标志。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进步。理性的觉醒和理性精神的发扬,使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20世纪的中国史学突破了传统的自我封闭和个人英雄史观局限,使历史涵盖面更宽广、内容更丰富、体系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国内外舆论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①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后期取得的最大收获,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和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的基本理论。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紧紧扣住“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关键点,紧密围绕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见解和新观点,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