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华民族绵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培育、继承、发展起来了伟大民族精神,这就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体现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思想精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重维度,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时代价值,始终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社会反映。反思传统文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儒、道、释”学说的有机结合,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底蕴。评判民族文化,目的在于创造、发展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深刻地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发展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焦国成)《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广东 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蒋斌、周薇)《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梁周敏)《秉承奥林匹克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彭永捷)《地域文化研究与弘扬民族精神》(雍际春)《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灵魂》(方雪松)《弘扬民族精神是文艺工作的崇高使命》(刘彦武)《优化民族心理弘扬民族精神》〔杨丽霞)《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一脉相承》(蔡文学)《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永恒的旋律》(魏正君)《我眼中的中华民族精神》(任娅娜)《昨日重…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持续不断的一种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凝聚、调节、推动、教化功能的一种活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中国五千年文明的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性格的体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经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更坚强,十分重要的是有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支撑。这种民族精神体现在中华民族与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众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中华传统文化绵延博广、海纳百川。根植于这一民族基础和文化土壤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漫长的中华各民族历史演进历程中,许多有不同血缘联系的人们,通过地缘、政治、语言、文化、经济、信仰等多方面的联系,在互相交往、互相吸引、不断融合、不断认同中逐渐形成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民族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华民族精神既源远流长,又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人类的生存和文化的发展又都是在一定空间进行的,必然存在着地域性和地域差异。因而,产生于这一差异基础之上的地域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也必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千万不要把“新农村”变为“洋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骥才 《民主》2006,(8):1-1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农耕时代,由于历史悠久,民族多样,文化板块众多,形成了缤纷灿烂、风情各异的民族民间文化,真可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广大农村至今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农村的文化包括各类民俗、民族语言、生活民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杂技和各种传统技艺等等,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地流传于农村,它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既是那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与民族心理息息相关,是民族心理的升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离不开对民族心理的扬弃与优化。民族心理包括个人心理素质和社会心理素质,本文主要是指社会心理,即中华民族的全体心理素质。 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心理。心理素质在民族的构成要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民族心理是指构筑在一个民族的经济地域上并渗透着该民族共同文化传统,决定该民族人们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共同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叶素云 《学理论》2012,(22):13-14
在众多价值观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拥有着主要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思想积淀,也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精练简洁,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是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文化观念综合作用、长期积淀、不断塑造的结果。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特定形态,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现实基础和时代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更有其特定的方式。只有完善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既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又培育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随着科学技术、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导致部分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淡漠、民族精神逐渐失落,继而影响到他们对民族的认同和责任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李勤德 《团结》2004,(3):45-46
中华民族精神,是从民族优秀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是从民族的传统思想里经过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既有哺育培养优秀华夏儿女的作用,同时,在这种文化精神的营养中得以成为伟大人物又充实丰富和推动了中华文化精神。孙中山先生正是依照这种模式而和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自述说:“文、爱国若命”。爱国主义是他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爱国主义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把爱国主义与振兴中华联系起…  相似文献   

14.
<正>戏曲艺术是中华文明古国之国粹,展现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风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办戏曲院团承担着传递、传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担负着国家的政治责任和社会意识形态教育责任。在文化差异逐渐缩小、同质化趋势严重的今天,地方戏曲的有序发展,对于中华民族语言的挖掘、传承和弘扬,有  相似文献   

15.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沿着正确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必须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本期特邀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历史虚无主义是对民族精神的消解”“民族精神孕育道路自信”“百年奋斗史: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弘扬”,推出特别策划——“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2)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苏同盟则是中苏关系史上的重要问题。中苏关系的破裂是多方面的,不同文化和民族心理对中苏关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它影响着人的心理决策。作为历史产物的民族文化,对民族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和观念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后来人的观察与思考。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心理深深地影响了赫鲁晓夫时期中苏两国领导人的思维和决策。  相似文献   

18.
正民族精神是鼓舞民族前进的号角,是激发民族活力的灵魂,是滋养民族品格的食粮。中华民族要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实现以强大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一、民族精神与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佐书 《民主》2008,(3):8-8
代表们一谈起春节、中秋节等重大传统节日,思绪万千。大家深情地说,这些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承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它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具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积淀在其文化传统中。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在于对和谐的追求。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和谐是其最高价值标准。儒家的理论和实践,无论是讲修身持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