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最难就业季"的低温春夏里,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着699万应届生的"去向"问题,但有另一个群体的就业情况一直被人们忽略、遗忘。他们就是"后应届生"。他们刚刚走出校园一、两年,在职场上还算新鲜人,但其中有不少已经面临着职业转型和职场困惑,在2013的就业寒风中,他们也想尝试着转换自己的职业跑道,遭遇危机,又让他们屡屡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2.
观点     
▲专家呼吁拆除心理"一米线"大学生毕业后不断更换工作,或成为"校漂族"的现象十分普遍。专家认为,究其根本是"人已毕业,心未毕业"导致的现象。专家呼吁,应当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于社会的理解、信任度,拆除他们与社会的心  相似文献   

3.
当前,军队离退休干部因年龄、文化、经历、家庭、社会环境及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及心理活动也不尽相同,大致分为以下七类: 自尊心理、优越心理、依赖心理、攀比心理、抱怨心理、猜疑心理、失落心理。为此,应采取如下对策:1、强化学习,抓好教育,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在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开展"五比"、"五反思"活动,即与在乡红军、复员军人、伤残军人、革命功臣、英雄人物,比信仰、比理想、比奉献、比政治待遇、比生活待遇;反思:参军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5164万残疾人中,非智力和精神因素的残疾人有3953万人,占76%。这些残疾人有正常的思维能力,有丰富的情感。他们渴望社会对他们理解并提供帮助,但他们又不需要怜悯;他们有极度的自卑心理,但他们又拼命为实现与健全人"平等的价值"而拼搏。大部分残疾人就是在这种矛盾和困惑交错的心理状态中,艰难地生活着。笔者多年从事基层残疾人工作,对残疾人的心态变化作了些尝试性探索,现予笔录。一、非智力和精神因素残疾的人一般心态和心理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5.
历史翻过沉重的一页,往往是以打破大学生的心理平衡为代价的."89风波"周年以后,大学校园似乎风平浪静,不少学生恪守"沉默是金"的信条,潜心向学.笔者在同他们交往中发现,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天平仍处倾斜状:部分学生认为:"时代精英当不成,混个普通老百姓."也有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学潮翻了船,形象扭曲失真,还有什么价值可言."个别学生则认为:"社会栋梁不再想,个人前途不敢想,实现价值成梦想."鉴此,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导向,引导他们在社会价值的系统工程图上,理性地选择个人价值的科学座标.寻觅实现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中教学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往今来,人们对社会责任感相当重视。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慷慨激昂地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今人们将社会责任感、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列为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作为“德育主渠道”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也十分强调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可见大力培养我国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极其重要。如何提高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所有高中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1.教师要善于分析、挖掘教材中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追求成功的时代,职业成功是每个人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职业成功,人们孜孜不倦地奋斗在各行各业.事实上,现实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对于职业成功的评价标准有着一些偏见和误解.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不仅使人们在盲目追求所谓的"成功"的同时付出了很多代价,而且对于人们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近半个世纪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大量事实后,对“健康”一词作了全新的定义:“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它要求人们不但要重视生物因素,也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要承受社会的紧张刺激或社会心理压力。心理素质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精神健康,而且波及躯体。警察也是人,由于他们从事的是一种高危职业,他们的心灵更需要呵护。中国警察需要自己的心理专家,尽快建立起更加完备的警察自己的心理支持与心理援助体系已经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9.
应关注低保群体心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市低保群体在知识技能、生存条件、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人格尊严、心理感受等诸多方面与"体制内"人员,与不断提高的社会消费要求形成强烈反差,因此,在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着以自卑心理、不平衡心理和依赖心理为主要特征的弱势心理.  相似文献   

10.
对"校漂族"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在高校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已经大学毕业了,却仍留恋学校,迟迟不 能离去,他们住在高校及其附近地区,经常到教室听课、学习,到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到 食堂用餐等,从表面上看,他们俨然是高校中的一员,然而实际上他们已经走上社会,与学 校并无隶属关系,这部分人被称为"校漂族"。"校漂族"作为"漂一代"的特殊群落最早出 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但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还是在2003年,"大学生毕业不离校"、"学校已 经成为学士后流动站"、"'校漂族'在扩军"等一些消息纷纷见诸报端、网络。 "校漂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为何在短短的几年里迅速发展壮大,他们的 生活是精彩,还是无奈,让我们走近"校漂族",去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活。  相似文献   

11.
私有财产对人而言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成为个人延续自己种生命,确立自己独立性的物质基础;而另一方面,它导致人对物的依赖性,并形成人的价值的物化。马克思曾把共产主义解释成为"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在这里,所谓共有财产意味着为人的类生命奠基,即,使人们能够在拥有自己和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还生成人的类本质,成就人的共同的社会生活和宇宙生命。这就是积极扬弃私有财产的状态下人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障碍是由心理征候集合而表现出的心理病变状态.监狱人民警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包括:工作劳累导致"心累";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社会不理解,遭人非议;人际关系紧张、冲突;家庭成员的不理解、埋怨等.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调适,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地有效调整,使监狱人民警察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状态的过程.对监狱人民警察中出现的心理失衡现象,其克服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自我心理调适;家庭的心理调适;监狱领导机关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人民论坛:当怀抱梦想的底层公众遇到流动的"天花板"的时候,他们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朱力:依笔者之见,底层社会群体在经济上是最贫困的人,在政治上是小人物,在社会上是无声望的人,在心理上是最自卑的人。他们是社会公正的阳  相似文献   

14.
"赌博"历来为人们深恶痛绝。孔子说:"君子不博"。司马迁亦斥之为"恶业"。"赌博",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瘟疫。正如民间流传的歌谣云:"赌赌赌、赌赌赌,世间万恶赌最毒;帝王赌,政事昏庸失疆土;官吏赌,弄权受贿又贪污;老年赌,抛儿别女当家屋,青年赌,偷摸扒窃骗父母;女人赌,卖笑卖身成淫妇;男人赌,持刀劫时进牢屋。赌赌赌、赌赌赌,杀人放火进地府……"。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曾使"五毒"绝迹。但是近些年来"赌博"死灰复燃,并且大有难以抑制之态,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和忧虑。从道理上讲,不少人也很清楚,"赌博"是一种社会"腐蚀剂",它涣散人心,败坏社会风气,使少数人欺诈而得,不劳而获,成为丧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是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通常理解为人们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物质力量。简言之,生产力是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并且是存在于人自身之内的能力或力量,它只能附着和依附于人自身或类自身,而不能存在于人身之外。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  相似文献   

16.
在部队干部调整中,总有一部分人主观愿望得不到实现而成为重点人.从而凝聚思想疙瘩,背上思想包袱.如果不注意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很容易对部队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对"重点人"的思想引导,单靠批评、教育不易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用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的原理去分析研究"重点人"在干部调整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剖析产生这些心理的原因,就很容易找到调节他们心理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空洞、深奥的,而是浅显、实在的,但效果却是非常理想的.  相似文献   

17.
期望理论视角下的农村高中生弃考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高中生弃高考现象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高中生弃考现象尤以农村更为突出,本文从期望理论的效价和期望值视角入手分析农村高中生弃考行为的原因.文章认为,少部分农村高中生选择放弃高考,除了与通常所说的高校收费偏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及城乡毕业生就业机会不平等等因素有关之外,更与农村社会结构以及农村社会对子女高考升学的价值判断有关.由于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导致未能实现高考升学期望值的学生面临多方面的社会压力,由此产生的扩散效应使得农村高中生群体对高考升学的期望评估值比城市高中生更低,并导致一部分农村高中生最终选择放弃高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广州市的一所省一级中学为例,说明当前高三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心理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高三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心理困扰来自于职业选择、学习心理(学习时间分配和记忆上的问题)、情绪调节和考试焦虑、人际交往等五个方面;尤其在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上,绝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知道自己的性格适合干什么,不知道该选择什么职业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笔者认为,良好的心理状况可以帮助高三学生顺利度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因而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高三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扰  相似文献   

19.
议题五改革共识:改什么,怎么改大多数人对"要加快改革"达成了共识,但是对"改什么"和"怎么改",仍有争议。比如,虽然人人都在说改革,但每个人对改革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国企领导嘴中的"国企改革"跟舆论期待的"国企改革",其内涵肯定是不同的。这样的讨论,反映了当下社会对改革的认知:每个人都意识到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可对改什么、怎么改、选择怎样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三形态说"是贯穿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核心理论构架,以具体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关系为研究视域,论述了三种社会形式下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样态。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依附性存在的生命政治表现为政治统治权对人的自然生命的惩戒,构成了传统社会政治治理的主导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以物的依赖性存在的生命政治呈现为资本权力对人的独立性的一种规训:既包含对种生命的惩戒也蕴含着对类生命的调节;在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个性的生命政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的基础上。究其实质而言,马克思"三形态说"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视角勾勒出的正是一幅从"人的依附性"到"物的依赖性"再到"人的自由个性"的生命政治学图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