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戴永课  ;周何初 《求索》2007,(7):179-180
老舍小说具有浓郁的平民意识。这种平民意识与作家独特的成长经历、与“五四”新思潮对作家的影响、与作家浓厚的宗教情结都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张岩 《求索》2013,(6):148-150
以反传统姿态出现的中国现代文学高扬“破旧立新”的旗帜.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沈从文等作家却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讨的双重纬度上对古老的神话资源极为关注,表现出强烈的神话意识。对于中国现代作家神话意识生成形态、途径以及特点的考察,可以从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推进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中传统与现代之间复杂关联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朱庆好 《理论月刊》2007,(6):130-133
作家的主体意识对于文学创作关系重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家主体意识在打破政治局限之后,逐渐觉醒,但马上又陷入大众文化的浪潮之中,文学创作发生了变异.王朔是第一个跟大众文化亲密接触的作家,透过"王朔现象"我们能比较清楚地看到大众文化对作家主体意识的破坏以及由此给文学创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邱月  ;张福贵 《求索》2008,(8):171-173
都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都市生活是一种区别于乡村的新的生活方式,表现在文学上也形成了一套新的审美价值体系。都市所能提供的物质繁华性、欲望满足性,不断地吸引人对都市的向往与渴望,即人内心之中挥之不去的都市情结。都市意识的核心是商品意识,而商品意识本身是一种物质主义,这种重物质轻精神的结果,在都市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利于人自身完善的负面因素。过度的物质追求和过剩的欲望情绪带来了人的异化,人在精神上感到虚无、焦虑与漂泊感。这就是与都市情结相伴生的反都市情结。这种看似矛盾的两极,其实质是都市这枚硬币的两面,是都市意识的双生性特点,都市情结与反都市情结共同指向了都市意识。文学反映时代,这种都市化的情绪在当下的都市小说中有着清晰的表达,作家在都市文化想象中将都市生活的张弛两端和人性中的正反两极真切的表现了出来,进一步丰富了对都市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杨娟娟 《青年论坛》2009,(2):138-140
日本人在集团社会里,大多数人存有他律的耻意识和自律的罪意识。依据“耻意识”按照相同的规则一起行动,对集团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如果接受了他人的恩情的话则一定报恩。“罪意识”是自己能够意识到背叛了自己所属的集团,注重自律。而森鸥外的文学作品《舞姬》体现了耻与罪意识的重要特征。从小说的主人公去德国留学经历可以清晰了解,日本人的耻意识的统一性、责任感以及报恩意识。罪意识在日本自古就有,但是自己意识到背叛了集团时,耻与罪意识在同一个人物同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胡国威 《求索》2008,(7):182-184
沈从文的小说抒写着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了作家对于人的生存处境、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沈从文十分赞赏那种生命的原始强力,追求生命的自然和本真状态,对其小说的阅读即是一次对生命存在的理想形式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茅盾对于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呈现出男性立场与女性立场的对话。一方面,作者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女性心理、女性情感、女性意识进行了成功开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在性别意识上颠覆封建男权文化、建设现代人性价值观念的启蒙追求。另一方面,作家与生俱来的性别立场和视角使他的创作还残存着男权文化的遗迹。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当代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是体现作家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的一部作品,它一方面赞美了人能够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以及构建文化生态,创建文明、绿色生活的生态智慧,另一方面也谴责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揭示出人类命运与自然命运是休戚相关,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吴鹍 《前沿》2010,(16):143-147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以"和谐意识""德性人格""故土情结"的不同面貌投影于余光中的文学创作之中,成为作家所崇尚的思想追求和精神向往。而余光中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再现,不是被动的、重复的、守恒的,而是某种意义上的重新"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大都市人是由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新老移民构成的.不同时期移民及其后裔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族群特征.然而,在以大都市名称命名的大都市人(如上海人)与其他地方的人群相对应的情况下,其本质已经作为一个整体,具备了区域性族群意识,并通过文化表述出来.大都市人的族群性或族群意识是通过想象的共同体来实现的,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建构模式的产物.大都市人族群意识的形成,伴之以族群边界的维持,构成当代大都市人族群意识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