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确定和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这一战略方位即理论和实践地位,对于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出现的四个多样化的挑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思考之一:从“基本理论”上看,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是紧紧伴随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描绘了宏伟蓝图,全党上下广泛掀起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构建和谐社会是一篇大文章,涉及到方方面面,而要在短期内达到社会和谐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我们发扬长征精神,从一步一步的基础性工作抓起.  相似文献   

4.
促进党内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课题。本文对党内和谐内涵、提出党内和谐的原因和促进党内和谐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关于党内和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党内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课题.本文时党内和谐内涵、提出党内和谐的原因和促进党内和谐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永苏 《学习论坛》2007,23(7):77-80
建设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在民主法治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使人与人之间有合理的规则可循。为此,要正确理解公平的含义,把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存在贫富差距的原因和贫富差距的程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营造贫富和谐的社会环境;正确认识城乡差距产生的必然性,通过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使农民向城市转移,减少农民数量,缩小并最终消除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7.
一儒家和谐论有三个重点:(1)强调“和”与“人和”及“和谐”的极端重要性:一是强调“和”是礼的重要体现,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1](《学而》)。二是把“和”看作是天下之正道,“和者,天地之正道也”,所以为人处世都要讲究“贵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子路》)。三是强调“和”是最高的德性,“德莫大于和[”2](《循天之道》)。四是强调“人和”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公孙丑下》)。(2)提出中庸是实现和谐的方法。中庸也可叫中行、中道,其含义有三:一是要求人们在待人…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是灵魂。实现文化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思想基础。实现文化和谐,重在创新。一是服务内容的创新;二是方法途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高校校风建设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建立高校的和谐校风,并使其得到良性发展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从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建设高校和谐校风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五河县地处皖东北,东与苏北接壤,是东向发展的前沿阵地。全县面积1595平方公里,人口71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县。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紧紧抓住东向发展的大好机遇,努力实现在皖东北率先崛起,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呈现出蓄势待发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1.
任俊  仰金波  黄福玲 《党史博采》2008,(1):49-49,51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高校校风建设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建立高校的和谐校风,并使其得到良性发展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从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建设高校和谐校风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善待关爱自然,创造和谐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与自然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矿产资源;另一部分虽然可以再生,但它们的增长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生产、生活资料的天然富源和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只能是一定的和有限的。人类需求的增长和人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必须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和自然界所能承受的限度相适应,人必须尊重、保护和珍惜自然和自然资源,把自然界…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就是把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具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把杭州打造成"中国女装之都"是杭州城市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之一,是杭州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杭州女装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还必须在转变观念、加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发挥好政府、企业、市场、行业协会的作用、整合资源、搭建产业平台、提升企业形象,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王一帆 《世纪桥》2011,(13):18-1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加快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考虑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实践证明,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将更加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现状出发,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同学习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相结合。在“三讲”教育中,要端正学习风气,明确学习目的,注重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在各级领导干部重点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一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热潮。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指出:“要研究制定国有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布局,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集中力量抓好大型国有企业,对一般小型国有企业进一步放开放活。”中央在关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企业改革和改组的思路是“搞好大的,放活小的”。目前,“抓  相似文献   

18.
陈佳 《理论建设》2008,(2):38-40
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是在立足与中国内政与外交的现实需要和世界发展总体趋势的基础上,对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创新。这一重要理论对推进中国的外交事业与和平发展道路,对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共同繁荣,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马莉 《新长征》2009,(2):50-51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和谐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的不断发展所形成和表现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现阶段,各个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不成熟。因此,必须关心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缩小贫富差异。完善好社会保障体系,以求促进社会和谐,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