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又是一次全新的机遇。 从某种程度上说,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这一新机遇之于今天的重庆,不逊于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可以这样说,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证明,对外开放是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对于内陆大城市重庆来说,统筹城乡发展,更应该采用这样的策略。 内陆开放与沿海开放的内涵不尽相同,内陆开放,本身就是统筹城乡的题中之义。重庆的内陆开放,主要是以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开放型经济解决劳动就业和劳务转移,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08,(6):76-76
凤城街道办事处围绕长寿区委、区政府把长寿加快建设成为重庆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独具特色的大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首善区的战略目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一个繁荣、和谐的新凤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当代党员》2008,(8):21-25
7月18日至19日,由国家商务部、重庆市人民政府、人民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开放论坛在我市隆重举行,18位嘉宾围绕“内陆开放型经济”、“城乡统筹及农村改革”、“西部城市经济发展”三大专题,以他们战略的思维、深邃的思想、广博的学识、精彩的语言,为重庆听众奉献了一场思想的盛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全力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齐心协力椎动重庆大开放,本刊特别摘编“内陆开放型经济”专题论坛上6位嘉宾的精彩观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5.
境外资本市场发展成熟,资本充裕。重庆要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应该大胆利用境外资本市场。利用境外资本市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重庆当前亟需建立、完善以下制度——  相似文献   

6.
张晓忠 《思考与运用》2007,(10):58-58,57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五个统筹,核心是解决好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如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如果重庆能够解决好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就可以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经验。重庆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市比较发达,农村比较落后。全市3100万人口,三分之二在农村。这种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基本国情的缩影。再加上大库区,又处内陆腹地,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在重庆特别具有代表性,在重庆开展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对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将具有示范效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做到城市和乡村、市民和农民的真正平等,是中国当前正在破解的一个大课题。作者就中央确定重庆成为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了专题采访。在2007年4月26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表了题为《中央同意重庆设城乡统筹试验区》文章。该篇文章被东南亚多家媒体转载。现将文章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当代党员》2007,(12):22-23
2007年6月,重庆正式获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起在新的历史阶段探索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城乡统筹之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机制,是统筹城乡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李爱国  周召彬 《探索》2012,(4):97-100
重庆保税港区是""内陆"和""水港、空港一体"的创新型保税港模式。,港区的功能是港区效益发挥的载体,。对港区开放型功能拓展与建设的进行研究,对于对于充分发挥重庆保税港区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探索内陆保税港区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重庆保税港区各开放型经济功能拓展及其建设进行分析,找出港区各功能拓展与建设中值得探讨的一些问题,针对港区开放型经济功能的拓展及建设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庆要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绝非某—两个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完成,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举全市之力共同参与。 树立适应建设开放型经济要求的思想观念 思想的封闭与保守,观念的滞后与陈旧,是内陆欠发达地区建设开放型经济的首要障碍。对于重庆来讲,内陆地区长期的封闭制度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陆开放,提升沿边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明了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方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把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作为推动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举措。因此,立足宁夏区情和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当前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统筹好八个方面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重庆民生导向科学发展之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价值引领,以执政为民为逻辑起点,以开放改革为强大动力,以改革创新为鲜明特色,以"城乡统筹"、"内陆开放"、"五个重庆"为具体抓手的科学发展之路。在践行科学发展中,重庆以具体战略措施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统筹进程、以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大众文化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庆民生导向科学发展之路取得了四大成效,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远景与现实发展进程的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性要求与以民生建设为突破口的战略和策略的统一、深刻理解和积极探索"包容性增长"发展道路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理论及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11,(4):24-26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重庆试验”以城乡统筹为目标的房改、户改、土改等一系列“新经济政策”,渐成中国关注的热点。有海外机构甚至把重庆做法总结为“重庆模式”,认为它超越了普遍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有可能为中国未来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审议批准的《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作出的“314”总体部署,准确刻画了当前重庆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了扩大开放的奋斗目标,全面部署了扩大开放的重点任务,必将把我市对外开放工作推向新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是重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的里程碑,是重庆探索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的行动指南,将指导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4.
李继樊 《探索》2012,(4):16-20
本文以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的政府行为作用为案例分析,阐述了政府在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显著作用,同时也分析了政府发挥作用时又面临的双重困局。为此,提出创新政府开放观,确立开放规模与开放效益、作用的有限性与有效性、培育市场主体与增强开放能力相统一的政府行为理念、模式和职责,提高政府行为的科学、合理与有效,以推动内陆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商务部与重庆所共同推进建设的内陆开放型经济,绝不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沿海地区所奉行的外向型经济,也不是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为典型特征的外需型经济,而是从内陆实际情况出发,以强调发展内需为重点,通过积极寻求产业优势、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突破空间地域限制,来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开放型经济。  相似文献   

16.
深处内陆,不沿边、不靠海,不能和世界“零距离”沟通,这是重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弊和痛。海不过来,我就过去。2008年11月12日,一道电波从北京传到重庆,一下子将重庆拉近到边境口和大海边。从“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设立的这一刻起,对重庆而言,世界变平了。  相似文献   

17.
《思考与运用》2007,(4):19-24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这是中央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全局的战略高度,为完成三峡百万移民这一世界级难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探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新路所采取的一个战略举措;是为加快中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促使重庆成为西部重要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8.
王毅 《当代党员》2013,(3):42-43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创新开放模式,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这一要求,对重庆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最近五年来,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崛起,进出口总额由2007年的7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5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由11亿美元增加到106亿美元。市委、市政府要求扩大内陆开放,拓展开放空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建立完善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到2017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成为国内重要的内外资集聚地。  相似文献   

19.
重庆正处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的关键节点——这是市委、市政府基于重庆发展现状和目标任务作出的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个月后,近期,胡锦涛总书记又对重庆工作提出了“四个着力”的新要求。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探索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客观分析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我们不难发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在城市和工业,难点在农村和农业,关键在减少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