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股打着"档案解密""还原真相""范式转换"的幌子,通过虚无历史观、价值观、文化观和发展观,从而否定中国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思潮,因为苏东剧变的波及、西方思潮的激荡、传播平台的失控、特定人群的发泄而沉渣泛起,其流毒甚广,危害至深。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敢于并善于与历史虚无主义持续斗争,才能赢得意识形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建构是事关新时代党建工作灵魂与血脉的基础且关键的工程.当前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现状为,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形成了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组织制度机制,积淀并丰富着共产党人精神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并且始终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遵循着历史观逻辑、实践观逻辑和系统观逻辑,是历史与当下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统一.研究党内政治文化的现状与生成逻辑,对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营造清明的党内政治生态、巩固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多元"历史过程逐渐被揭开,中国各民族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古代民族研究不能再简单地理解"中华民族共祖"的丰富内涵。通过重读有关古典文献材料、系统梳理新近考古发现、专题探讨语系与族系的关联、汲取中国民族史与西南区域文明史研究新成果等多学科、多视角研究与讨论,把中国西南古代历史归结为"氐羌、百越、百濮""外来族群迁入结果"的叙事体系,已然无法立足。"三大族系说"是在20世纪中期"民族国家建构"运动中,处于"无献无征、考古无证"情境下产生的学术假说,已经证明是错误的。当前不少历史叙述,面对学术界的新发现、新成果,却不加甄别地沿用旧说,造成西南古代民族历史叙述上的混乱,必须将以修正。中国西南古代民族研究,要立足本土文化脉络与地方传统的梳理,摒弃"外来"思维,实现从"外来叙事"到"本土陈述"的回归。把材料还原到当地民族与文化大背景之中,才能正确地理解古代西南民族与区域历史和地方文化的关系,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丰富多样的历史进程。对"三大族系说"在内的近代以来中国学术史上习以为常的"外来说"叙事传统,包括各种"大迁徙""大传播""大叙事"等"典范历史"与"民族常识"的反思与再出发,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历史发展基本逻辑的认识,推动学术创新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历史叙事功能的退化与史学危机--兼论历史评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事本位"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然而近代以来的新史学,尤其是1949年以后的史学却日趋与中国固有的历史叙事传统渐行渐远,由此导致了史学的空框化.当代的史学危机实质上是叙事功能退化所引发的传播性危机,而所谓历史评价也往往表现为非叙事的当下意识形态评判或价值评判,故真正的历史评价也有赖于历史叙事本位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前进》2015,(8)
<正>一段时间来,网络微信上出现了一批打着"揭秘""真相"的招牌,以"你不知道的历史""这才是历史""我知道的历史"等名目捏造的"事实"与歪曲的"历史"。有的在刘胡兰牺牲60周年之际,称烈士刘胡兰并非被国民党所害,而是死于乡亲们的铡刀下,中伤刘胡兰"精神有问题""是红军连长的小三";有的说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邱少云被火烧而保持一动不动不可能,有的说雷锋日记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壮士其实是土匪;还有的说孙中山"包二奶"、岳飞是"大地主"、"林则徐飞起一脚,把中国踹入  相似文献   

6.
中国革命历史是社会大众建立共识、强化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根基。当前,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以"价值中立""碎片化叙事""娱乐恶搞"等手段解构革命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消解了革命文化的严肃性。对此,我们应夯实理论、扎实史实、联系现实,增强革命文化的感染力,让革命历史更鲜活。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70后"女作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界对其研究力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一曾经被遮蔽、被误读、被消费的群体终于浮出历史的地表。在她们的小说中,叙事范式与审美范式的转型尤为引入关注,她们的非历史化叙事、空间叙事、微观叙事、女性叙事,以及日常生活审美、中产阶级审美逐渐成为"70后"女作家创作的重要符码。  相似文献   

8.
话语是行为主体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价值立场的表达载体与叙事符号,寄托着特定的话语情意。"不忘初心"作为党的显性话语,承载着无产阶级的思想意向,传递着人民主体的价值导向。建党百年时代场域在变,初心话语的叙事语境、话语符号、语言特色、表达方式也随之而变。但"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容",其话语立场、主体导向、逻辑主线、情感温度,本质不变。新时代在"变"与"不变"的内在张力中稳中求变,以"不变"应"万变",要践行"源与流""内与外""情与理""制与治"的整体逻辑,牢记"我是谁""从哪来""向何去",推动"不忘初心"话语的制度出场与治理在场。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建党百年史上的重大成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基础和前提。近代中国革命实际上是一条寻路之旅,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在不断经历失败和曲折后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和制度,赢得了革命胜利。这背后包含了近代中国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叙事本位、史论本位与实事本位--与何平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叙事功能的退化与史学危机"一文对叙事本位与历史叙事的弘扬非常精彩,稍嫌不足的是对"退化"与"危机"这两个全文立论基础的实证还不够充分.要振兴中国的史学,使史学成果真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关键并不在坚持"史论本位"还是"叙事本位",而是必须坚持"实事本位".即不管"论"还是"叙",都必须树立确保所论所叙之事的真实、翔实与扎实的理念,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史学成果的公正、公信与公平.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21,(4)
正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切实做好党史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工作,《创造》杂志将刊发一批理论宣传文章,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选题方向。"百年奋斗历程与伟大成就""百年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与理论成果""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21,(3)
正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切实做好党史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工作,《创造》杂志将刊发一批理论宣传文章,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选题方向。"百年奋斗历程与伟大成就""百年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与理论成果""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0,(16)
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唐太宗李世民说过的一句话,里面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以史为镜,离不开历史,以人为镜,离不开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今年3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与领导干部谈历史》,从"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历史观""中国古代社会建设与民族关系""历史是人类的教科书""中国古代吏治及其当代启示""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汲取治国理政的历  相似文献   

14.
李磊 《探索与争鸣》2022,(4):168-176+180-181
当前,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叙事面临着话语更新的需求。国外学者从内亚史观、东北亚海域史观、民族交际空间史观出发的东北史叙事,对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论构成了挑战。事实上,传统中国的区域历史发展是普遍政治秩序与地方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战国、秦汉、魏晋的郡县体制塑造了东北的政治地理格局,为新兴政权提供了制度样板,同时为处于前国家阶段的诸族群提供了建立政权的文化资源与政治思想。隋唐以后,东北区域的体制化出现了类郡县化(明代都司、卫所)、属国化(渤海)、敌国化(高句丽)、王朝化(辽、金、清)等多元路径,但这些路径只是在普遍政治秩序中寻求位置变化,而不改变秩序模式本身。东北与西北、中原等各个地域之间具有联动关系,影响到中国历史运动的整体进程。因而,从区域发展的角度阐释传统中国的普遍政治秩序及其作用机制,是重构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叙事的一条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5.
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首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构成的"三史合一"的合奏曲。从初心使命的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可视为一部以初心使命为本源、推进两大历史性任务、形成三维一体结构、历经四大历史阶段、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共同创造的历史伟业。这个"一二三四"的叙事体系,包含了党史的大本大源、任务目标、结构维度、阶段分期、创造主体等核心要素,有助于掌握百年党史的精义要领,把握百年大党的发展规律,怀握民族复兴的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16.
臊子面是丝绸之路沿线关中—天水文化带上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面食。有关臊子面的形成有"长寿面""嫂子面""斩蛟龙制作臊子""竣余"仪式等4种说法。事实上,臊子面起源于周代,前两种说法属于后人的讹传。"斩蛟龙""竣余"仪式两种说法,分别揭示了臊子面历史真相的一个方面。在早期民间故事、神话中英雄屠龙叙事母题的背后,隐藏的是人类面对灾异的"受迫害的想象"和替罪羊机制,龙成为"公共替罪羊"。从这个意义上说,"龙"可以理解为史前人类在祭祀活动中对危害自身生存和农业丰产的各种水生动物的"祭坛想象集合体"。斩杀恶龙祭天的英雄叙事,世俗化为后世以田猎形式获取动物的祭祀活动。在周代,诸侯在重大祭祀活动结束后,向大臣赏赐脤膰礼,对脤膰祭肉的享食是臊子面之核心。从文献和考古两方面的材料来看,面食的制作原料和制作工艺在这之前已经具备并走向成熟。把臊子掺入当时非常珍贵的祭祀用小麦面食中,使尽可能多的人分享到天子或诸侯所赐的胙肉,得到神灵的庇护是臊子面的文化传统所在。臊子面的食用在人类学上就是吃圣餐。臊子面食用的文化传统背后是来自宗教信仰的支配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科学阐释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特点优势、实践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把学习贯彻新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紧密结合研究室工作实际,坚持"大学习""大调研""大宣传",不断提高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  相似文献   

18.
刘大任的“保钓三部曲”小说均以曾参与保钓运动的知识分子为主人公,融入大量自传性材料,注重对知识分子追寻道路与思想困境做社会历史分析,深度呈现知识分子介入革命实践的历史真相。这些作品在文体实践上采用多声部、多视角的叙事形态,是有感于保钓运动的意义陷落于当下历史视野中的危机,着意于还原历史真相,并隐含着对年轻世代的召唤结构。本文以这三部曲为分析文本,探究其思想轨迹及文体实践,致力于把握作品背后复杂的精神感受与思想脉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底色、人民主体的价值取向、多元主体协商合作的运行逻辑和包容差异的结构特性等方面高度耦合。两者呈现出双向塑造的内在逻辑:一方面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巨大优势和强大功能,它为国家治理提供制度供给、制度动能和制度效能,另一方面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成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落地和优化发展提供实践平台、评价依据、价值导向和促动机制。两者的高度耦合与互动融合关系决定了新型政党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存在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在对"转型语境"、"司法过程"和"二维叙事"三个基本问题进行追问的基础上,本文对当下中国司法过程中"实然方法论"与"制度方法论"、"道德叙事"与"法律叙事"等"二维叙事"现象进行了描述和反思。我们发现,此种"二维叙事"现象深深植根于现行的意识形态、制度设计、职业安全和人类固有的心理倾向等事物之中,但是为了实现法律正义,我们必须实现当下方法论叙事的法律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