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含义与构成特征对于什么是著作权侵权行为,我国著作权法及其他法律都没有给予明确定义,理论上也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著作权侵权行为就是指除著作权法特别授权外,未经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的许可,擅自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行使著作权人的专用权利,而使其权利受到损害的一种违法行为①。这一定义揭示了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特征:第一,侵权行为侵害的对象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对未纳人著作权法保护范围的作品。著作权保护期届满的作品、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外国作品的使用,不会构成著作权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2.
2001年修正的《著作权法》把建筑设计作品作为工程设计予以保护不妥。建筑设计作品应作为广义的建筑作品来保护。设计单位一般为建筑设计作品的著作权人,建设单位有可能成为合作作者,提倡通过合同约定和自愿登记明确权利人。  相似文献   

3.
析我国著作权中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使用"是对著作权人个体利益的一种限制;"合理使用"的对象,是作品而不是作者的权利;"合理使用"是著作权法中为平衡著作权人的个体利益与社会信息传播公共利益而创设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对现行中国著作权法中,邻接权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权利的规范分析。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著作权法》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著作权人的权利,与邻接权人无涉;第二,表演者只能授权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权利,而不可能单独享有"自己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表演"的权利;第三,《著作权法》在录音录像制作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权利的规定中,出现了漏洞;第四,区分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与"发行"的关键在于理解音像制品与载体、有形载体和无形载体的区别;第五,广播组织不应该享有类似权利。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明文规定:著作权人享有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即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再现原作品获得报酬权及演绎权。同时对著作权的归属、权利的保护期、著作权的许可使用、法律责任等也作了详细的规定。《著作权法》在通过对作者享有权益的保护,激发作者创作的积极性,以便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作品的同时鼓励优秀作品的广泛传播,使全社会共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目前的立法和判例来看,当作品著作权与所有权发生冲突时,相较于著作权人,学界和实务界更倾向于对所有权人的保护。这种主张“所有权限制著作权”的倾向可能会导致对作者合法著作权的侵害,是对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的违背,也会造成后续疑难问题的产生。因此,应兼顾所有权人和著作权人的权利与义务,使所有权与著作权最终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7.
《民法典》第510条是合同漏洞填补体系的“火车头”。本条所列举的可填补内容为一般合同的非必要条款。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合同性质、当事人约定,一般合同的必要条款不尽相同。因非必要条款形成的漏洞不影响合同的成立,但影响合同的履行。合同漏洞的填补规则中的各关键要素需要作精细化的文本分析。“约定不明确”应当理解为法官穷尽合同解释仍不能确定争议条款的确切含义。“合同相关条款”不应局限于系争合同本身,可扩展至交易过程中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相关合同。“合同相关条款”与合同性质及目的相关。“交易习惯”需要做缩限解释。此外,运用诚信原则、绿色原则、公平原则做漏洞填补兜底工具。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集体管理是实现著作权人权利的有效手段,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此未作明确规定。为配合著作权法的修订,本文结合国外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发展状况和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现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设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作权法采用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提起诉讼的方式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是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代表人诉讼不同的模式,承认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当事人资格是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和促进著作权的合法、合理使用的需要.在信托关系之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当事人适格,是直接基于自己所享有的实体权利而当然具有诉讼实施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各国对倾销行为的规制,规避反倾销税的行为日益增多.反规避措施作为反倾销措施的补救措施,其重要性日益明显.同时,我国产品受到反规避调查的频率亦有上升趋势.密切关注各国尤其是欧盟和美国的反规避条款的修改,不断补充完善我国的反规避条款,使之与国际惯例接轨,有利于保证我国产业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维护正常的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