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历史事实,中华民族的主体是汉民族.然而,"民族"却是近代以降从西方舶来的概念,我国传统的"人""群""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脉络.徐杰舜教授的《汉民族史记》对一条脉络进行细致地梳理,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早期历史叙事中的叙事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至西汉是我国古代史学建立的重要时期,其中足以构成史学发展阶段性的著述有《春秋》、《左传》和《史记》。《春秋》处在中国史学的草创阶段,其叙事极其简略;《左传》处于历史叙事的成熟阶段;《史记》处于中国早期历史叙事的辉煌顶峰,代表了中国早期历史叙事的最高成就。三部历史叙事文本的叙事者处于不同的位置,《春秋》的叙事者出现在本文的叙述层,《左传》的叙事者出现在本文的故事层,《史记》的叙事者以明确的身份“太史公”出现在交流层。  相似文献   

3.
研究楚史,除先秦史籍外,必须借重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特别是其中的世表、年表,这是无庸赘言的。由于种种原因,各表存在不少纪年错乱、史实脱漏或舛讹之处。虽然,小疵不足以掩其大醇,但也给楚史研究带来一些困难。清人梁玉绳在对《史记》的澄本清源、匡谬正疵方面、下过很大的功夫。他在《史记志疑》卷八和卷九中,对《史记》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及《六国年表》  相似文献   

4.
技术史和妇女史研究发源于西方学术界,近年来都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热点.谈到技术史的研究,我们无法不谈李约瑟(Joseph Needham)的巨著--多卷本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大陆和台湾的两个中译本都翻译成《中国科学技术史》),自1954年此书的第一卷出版以来,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张魁星 《乡音》2015,(1):43-44
如果把司马迁的扛鼎巨著《史记》比作浩瀚的文化海洋,那么李保平先生的新作《大写的智慧——品味太史公曰》(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大写的智慧》)就是作者畅游其中辛勤采集的智慧之贝。千百年来,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在于司马迁通过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和观点,皆对后世产生了广  相似文献   

6.
姚同发 《黄埔》2011,(6):66-68
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历史巨著《史记》,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太史公曰"。无独有偶,台湾大学名誉教授许介鳞的煌煌大作《台湾史记》,也为我们留下了耐人咀嚼的"台史公曰"。从"太史公曰"到"台史公曰",其间相隔二千余年,但是,许介鳞教授对于中华文化的仰慕与追随,是显而易见的;而他对于战后台湾的认识,也堪称精辟而深刻。  相似文献   

7.
《史记》的坎坷经历康仙舟《史记》人所共知一,它是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获了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大初四年,共计3000在历史风云,分本纪、世家、外传、书、表五种体裁,是我国一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曾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司...  相似文献   

8.
熊迅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5):191-196
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视野中,对少数民族研究的数量和经典作品都为数众多.相比起来,针对汉民族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具有极其广泛时空分布、文明成果丰富的民族来说,已有的研究并不算充分.徐杰舜教授出于学以致用的主位关照和追源溯流的学术追求,一生潜心研究汉民族并通过研究文本来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认同.《汉民族史记》是其多年研究和大量相关著作积累之后的攀峰之作,一方面延承《史记》和史学研究的传统智慧;另一方面融入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视角,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嵌套,大小结构的编织来呈现华夏文明的一体多元,揭示社会文化发展的潜在规律以及文明延续不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叙事与女性生存、革命叙事与民间伦理、女性叙事与性别修辞三个方面对严歌苓新作《第九个寡妇》中的性别修辞进行了解读,认为《第九个寡妇》还原了女性的性别场景,完成了对主流历史叙事的反思和对大历史中女性生存的体察;通过对民间生存伦理的挖掘质疑了革命伦理的民间生活的伤害;《第九个寡妇》还通过对女性外部经验的书写透视历史中的女性与女性经验中的历史,从而为性别叙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周孙武撰。考《史记·孙子例传》载,武之武十三篇,而《汉书·艺文志》乃载,《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故张守节正义以十三篇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杜牧亦谓武书本教十万言,皆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以成此书。然《史记》称十三篇在《汉志》之前,不得以后来附益者为本。牧之言固未可以为据也。此书注本极多,《隋书·经籍志》所载,自曹操外,有王凌、张子尚、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7.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波浪式”前进。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江泽民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提出“跨越式”发展。“波浪式”前进与“跨越式”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高校文化时尚的内涵,着力挖掘高校文化时尚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正确引导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的同构与传承,趋利避害地发挥高校时尚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