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判定蓝色中性笔字迹色痕形成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染料成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较系统地研究蓝色中性笔墨水中染料成分含量随书写时间的变化规律,获得了蓝色中性笔染料含量与时间变化规律曲线,可确定约30个月前字迹的相对形成时间.另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蓝色中性笔墨水字迹自然光老化和人工老化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获得了自然光老化规律曲线,为蓝色中性笔墨水字迹的绝对形成时间检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鼠标输入计算机的手写体字迹图片在互联网中出现的越来越多,有些已经成为违法犯罪的手段.这种字迹属于书写条件变化笔迹,具有书写速度较慢、笔画粗细均匀、横竖笔画僵直等特点.其特征变化规律主要体现在字的概貌特征、运笔特征、搭配比例特征易改变,而字的写法、笔顺、运笔趋势特征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签字笔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书写工具之一,涉及鉴定签字笔字迹形成时间的案件日益增多。字迹形成时间的检验是文件检验界的一大难题,目前还没有一种系统可靠的检验方法。一般而言,检验字迹形成的相对时间比检验字迹形成的绝对时间更具可行性。利用薄层色谱法和薄层扫描法,对待检验的签字笔字迹检材和样本进行油墨提取、有机溶剂溶解,再将油墨样品溶液薄层展开,并对展开后的谱带进行薄层扫描,进而获取薄层色谱扫描曲线和谱带峰面积数据,最终通过分别计算检材与样本的峰值比,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检材的相对书写时间。本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件制成时间的检验多年来一直是国际法庭科学的热点问题。上世纪 30年代以来 ,各国法庭科学工作者利用各种现代分析仪器对墨水字迹、圆珠笔油墨字迹形成时间进行广泛研究 ,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我国对墨水字迹书写时间检验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 ,始于 5 0年代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 ,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 ,在许多基层办案部门 ,受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开展该项业务还缺乏科学规范性。  相似文献   

5.
热分析确定蓝黑墨水字迹书写时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应用热分析法直接测定不同时间的鞣酸铁墨水字迹在程序温度控制下理化性质与温度的关系,根据DSC曲线的变化情况对试样的相对书写时间作出鉴定。  相似文献   

6.
把含有真实印文和签名的证据作为一个系统,依照证据形成的时间、空间顺序,由易到难对证据各个要素逐一鉴定,包括整体布局、印文盖印时间、字章时序、内容字迹与签名字迹形成时序、内容字迹的书写时间等,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对证据在整体上的真伪做系统鉴定。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性笔芯内的胶状物通常为非油性的,形成的字迹类似钢笔墨水字迹,同时其外型和字迹形成方式又与圆珠笔相似,兼有钢笔墨水字迹和圆珠笔的特点,应用特别广泛。通过中性笔笔痕的研究,以及中性笔笔痕与圆珠笔笔痕、钢笔笔痕的比较,可总结出中性笔笔痕的特征、影响因素和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笔迹特征是书写者笔迹的具体征象,是个人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的表现。在笔迹检验中,笔迹特征是检验人员进行同一认定的客观依据,其价值高低是笔迹鉴定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而笔迹特征的价值高低取决于特征出现率的高低。笔迹检验中影响连笔特征出现概率的因素主要有行笔路线(影响连笔笔画的环绕特征)和笔顺(影响笔画的连笔部位特征)。笔迹检验中应统计分析出各类笔迹特征的出现概率,判断其形成原因和价值高低,以提高笔迹检验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荧光物质溶液中杂质的含量多少,对其产生的荧光强弱有较大影响。据此,本文阐述了如何显现被墨汁、碳素墨水、绘图墨水掩盖的同种书写材料所写字迹。  相似文献   

10.
笔迹鉴定是依据经验知识探索检材字迹与样本字迹是否同一的一种鉴定活动,在笔迹鉴定过程中如果没有鉴定直觉的存在,笔迹鉴定将寸步难行。因而在笔迹鉴定过程中的直觉是客观存在的,发挥着为采取初始鉴定行为提供指引的作用。其存在形式主要有鉴定行为获取的直觉和初始鉴定结论发现的直觉。我们应该对笔迹鉴定过程的直觉有所认识并做好笔迹鉴定过程直觉偏差的控制,控制手段主要在于对文书鉴定人员自身提高要求及在外部对笔迹鉴定程序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