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赛事节目日益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在新媒体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利用信息网络直播体育赛事节目,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止。各地法院对于体育赛事节目的性质认定并不一致,导致采用的保护方式不尽相同。对《著作权法》的体系化解读认为,体育赛事节目性质为录像制品,应该用邻接权进行保护。未来的著作权法要以权利整合为立法路径,创设向公众传播权,以更好地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体育赛事节目日益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在新媒体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利用信息网络直播体育赛事节目,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止。各地法院对于体育赛事节目的性质认定并不一致,导致采用的保护方式不尽相同。对《著作权法》的体系化解读认为,体育赛事节目性质为录像制品,应该用邻接权进行保护。未来的著作权法要以权利整合为立法路径,创设向公众传播权,以更好地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体育赛事本身不可能受到著作权法保护,而体育赛事节目一般宜被认定为录像制品,而非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同时,通过互联网转播赛事节目的行为也无法受到现行《著作权法》中广播组织权的"转播"条文的控制。建议本次修法将"网络实时转播"也纳入广播组织权中的"转播"。  相似文献   

4.
当前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化趋势愈来愈明显。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需要与国际接轨。为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 TRIPs协议等国际条约的要求,《著作权法》被作了第一次修正。修改的内容涉及到权利内容、权利客体、权利保护、权利限制等方面。通过对《著作权法》的修正,我国著作权制度已基本与国际接轨。这次对《著作权法》的修改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当前 ,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化趋势愈来愈明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需要与国际接轨。为此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 Tr1 ps协议等国际条约的要求 ,《著作权法》被作了第一次修正。修改的内容涉及到权利内容、权利客体、权利保护、权利限制等方面。通过对《著作权法》的修正 ,我国著作权制度已基本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 ,我国的著作权保护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为此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进行了全面修改 ,以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已由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于1990年9月7日审核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1号令,自199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文着重对著作权的含义、著作权的主体、内容、客体,著作权的范围、使用、限制和保护、法律责任以及仲裁与起诉等法律问题作一论述.一、著作权的含义著作权是指著作人(自然人[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依法对科学研究、文学、艺术诸方面的著述和创作等作品所享有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因此,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民事权利,是知识成果,其具有无形性、双重性、专用性、地域性、期限性等特点,故我国《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对其作了专门的法律保护.二、著作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作权法》及《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对实用艺术作品均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定,实用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至今仍为空白。我国应结合国际公约、条约和国外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在《著作权法》中应明确规定对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节目版式的著作权保护并非是一个新的法律问题,但节目版式能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始终存在争议。通过国内外相关案件判决的梳理,世界各国对于电视节目版式的定义、性质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也始终没有达成较为统一的意见。事实上,一档综艺节目版式的核心与价值在于其版式创意,属于著作权法中的“思想”范畴。另外,从节目版式之间的竞争法上法益关系分析其保护出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部全面保护智力成果的《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于1991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又一重大步骤。《著作权法》不仅充分规定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给编辑等合法传播者明确规定了与著作权有关的正当权利义务。大学文科学报是理论期刊中的一类,文科学报编辑除了要具备“政治意识、社会意识、哲学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法与刑法一直存在衔接问题,虽然著作权法刑事责任条款或明或暗地发挥了限定打击范围、指引立法及法源补充等功能,起到了桥梁作用,但是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两法衔接问题在《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著作权罪修改之后有所缓和,但概念不统一、类型不确定、犯罪圈划定立场不明等困境依旧存在,民法概念思维与刑法类型思维的抵牾尤为明显。因此,有必要在著作权法中设立实质意义上的附属刑法,同时以“群+类型”行为为核心整合著作权法刑事责任条款与侵犯著作权罪,从形式和实体两方面实现两法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法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现行著作权法实施以来,在保护著作权与邻接权,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科技和国际著作权制度的迅速发展,其有关内容已不适应新的需要,在实施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修改和完善著作权法来实现。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对我国著作权法改革有所种益。(一院于作品著作权法对于作品的分类和范围的划定关系到作者的智力创作成果能否享…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明文规定:著作权人享有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即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再现原作品获得报酬权及演绎权。同时对著作权的归属、权利的保护期、著作权的许可使用、法律责任等也作了详细的规定。《著作权法》在通过对作者享有权益的保护,激发作者创作的积极性,以便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作品的同时鼓励优秀作品的广泛传播,使全社会共  相似文献   

14.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二稿第42条“合理使用”条款出现了两处变动,由此引发了网络环境中对于合理使用的认定争议.通过对谷歌数字图书馆案的研究显示,两大法系代表——美国和法国对网络时代著作权法律保护呈现出不同态度及价值选择.对比我国现行著作权相关立法及近期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我国立法者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合理使用”在网络环境下的适用态度及价值取向,即希望能够在适当的标准下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日本共4次通过均名为《修改著作权法一部分的法律》修订著作权法,它是保护日本文化产业的重要法律。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频繁立法和修法、为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修法、扩大权利人权利和保护公益并举、高度重视著作财产权是日本著作权法律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论时事新闻与著作权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传媒产业化的发展,时事新闻要求更有效的法律保护。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将时事新闻排除在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之外。我们可以从时事新闻独创性的缺失、公众知情权的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效保护等三方面来分析这种规定的原因。目前我国在时事新闻著作权立法上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使得侵权者有恃无恐。本文通过分析时事新闻著作权的立法现状,找到其中的疏漏,并结合新闻实践,提出关于如何完善对时事新闻著作权的保护的一些想法,以期对著作权法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网络期刊的著作权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期刊这一新的作品表现形式的出现,对如何适用著作权法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关键性的问题是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主体和网络期刊出版者的权利,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主体包括网络期刊中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人和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人,其中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人是作者,而出版者则是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人。由于网络期刊同时存在两类著作权人,因此,在著作权的行使上会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的著作权优先于出版者的著作权。作为作品的传播者,出版者除了享有著作权外,还享有版式设计权、转载、摘编权以及一稿多投禁止权等邻接权。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作权法>修改后,使著作权的保护水平达到了一个更高层次.本文以著作权法的修改之处为切入点,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著作权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简称TRIPS协定)是TWO法律框架中的一部重要的法律文件,其基本目的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防止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执法措施或程序变成合法的障碍,减少对国际贸易的扭曲。为了与TRIPS协定相衔接,我国在2001年对《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从整体上看,新《著作权法》与TRIPS协定的相关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追续权的保护、进口权的保护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这些差距作一简单的分析,以便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电视节目模板的可版权性引起了学界广泛的争论。反对的观点认为,节目模板缺乏固定性、独创性且属于思想范畴,难以受著作权法保护;支持的观点认为,可以比照戏剧肯定其可版权性。电视节目模板具备可版权性的理论条件是要符合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要件,即具备独创性、可复制性以及属于思想表达等特征;而且节目模板的保护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已经落实到制度层面。对电视节目模板提供版权保护,体现了法律追求公平、效率的诉求,体现了《著作权法》的保护宗旨,且促进电视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繁荣与昌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