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政党政治新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欧洲政党政治发生了引人注目的新变化 ,进入了“多党同步发展”与竞争的新阶段。各政党都在调整建党思想和方针政策 ,谋求振兴自己 ,在欧洲政坛上发挥主导作用。欧洲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政策调整将对欧洲政治、社会思潮及欧洲一体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冯雷  喻常森 《国际观察》2016,(6):128-140
澳大利亚虽然不是南海争端的直接当事方,近期却积极介入南海事务,体现了其深刻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考虑。一方面,南海是澳大利亚连接与亚洲各国海上贸易的重要运输通道,同时,南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也与澳大利亚自身的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澳大利亚积极配合后者实现"重返亚太",钳制中国的战略诉求。同时,作为自命不凡的"中等强国",澳大利亚也希望参与南海多边机制的建立,掌握地区事务的话语权。本文在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和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探讨澳大利亚南海战略目标形成的原因、政策选择、主要特征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Many Chinese are optimistic about Washington's China policy in Bush's second term. Such expectation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judgments. First of all, after judgments and changes for several years,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has taken a more positive policy toward China on the whole.  相似文献   

4.
2009年澳大利亚政府公布了新国防政策,对未来亚太局势做出了新的评估.新国防政策最引人注目的是清晰地提出"中国威胁论"和"国防独立论".澳首次毫无遮掩地指出,中国崛起给亚太地区带来危机,是澳潜在的威胁;澳同时首次提出,尽管美国依然是盟国,但澳必须考虑"国防自强".澳国防政策这种新基调的出现具有深刻而复杂的原因,其中新经济危机的爆发、新兴国家的崛起、对美国地位的质疑以及澳大利亚自身外交战略重心的转移是最主要的动因.在当前国际环境中,澳新版国防政策要打破传统模式进而实现其战略目标,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亚太地区大国博弈关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金融危机、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和中国加速崛起三大动力作用下,国际政治在权力结构、问题议程和决策规则层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世界正在加速步入以权威缺失、模式困惑和全球化阶段性停滞为标识的后危机时代.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度调整在给中国提供新机遇的同时更带来了严峻挑战,中国需要重新反思对外战略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方向,在坚持国内优先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外交资源的投入,在保持战略防守的同时加强战术层面的主动性,为国内治理和长远发展创建新的环境空间,为中国顺利崛起预做绸缪.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当前中欧关系的核心问题在于欧盟对华认知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包括:经济上不愿再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而是将中国视为可能对其造成潜在威胁的竞争者;政治上对中国未能向欧洲价值观靠拢感到失望和焦虑;在安全问题上欧盟出现"美国化"趋势,即在"防范"中国崛起问题上,与美国的共同语言开始增多。欧盟对华认知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欧双方实力对比和相对地位有变、美国对欧盟影响力增强。欧盟对华认知变化已导致欧盟对华政策出现一定调整,对华经贸政策更趋保守、更具防卫性和保护性,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上强调所谓"中国责任论"等。未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对华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力度。  相似文献   

7.
尼日利亚政党政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身发展阶段滞后和部族、宗教及地区矛盾尖锐 ,尼日利亚民主基础脆弱 ,政党政治先天不足 ,独立后未能有效承担民族国家建设的使命 ,无法应对军人发难。然而 ,由于政党政治代表着尼现代政治的发展方向 ,长期的军政权统治并未完全打断政党内在演变的脉络 ,尼日利亚当今主要政党均有各自的历史传承。进入第三共和国后 ,政党政治呈现出三党并立、一党坐大和一切围绕选举等特点 ,既是本身发展历程的结果 ,也反映出非洲国家政治发展的共性。今后 ,尼日利亚重回军政权统治的可能性小 ,政党政治会在现有框架下 ,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颠簸前行 ,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民族国家建设和政治、经济解放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9.
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认同政治:一个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同政治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选择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作为案例,分析和考察认同政治在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揭示这一政策失败背后美国方面所存在着的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海宽 《亚非纵横》2011,(2):10-14,59
当前,中日关系起伏很大,也出现很多问题、矛盾,甚至是对抗。来自日方的主要原因,在于民主党推行消极的对华政策,导致关系恶化。当前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症结和因素,还在于领土与安全领域的矛盾上升,以及美日联合遏制中国。民主党需要重视对华外交,继续坚持发展战略互惠关系,妥善处理有关领土与安全领域的问题,继续发展各项友好合作。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由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亚、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捞越和沙巴三部分组成。自18世纪70年代起,英国在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北部地区逐步建立殖民地或保护邦。1948年2月1日,英国  相似文献   

12.
回顾十几年来的中俄关系,可以说,两国关系发展虽有波动,但总体而言,是不断向前的.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迷徘徊期后,中俄关系很快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如今,两国关系已渐趋稳定,走向成熟.基于中俄两国均处于经济腾飞的特殊发展时期,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今后,在两国关系的发展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有磕绊.我们应理性地看待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应重视这种战略关系,又不能过于倚重.  相似文献   

13.
常庆 《国际观察》2001,(2):25-27
哈萨克斯坦社会党与哈萨克斯坦共产党都源于原哈萨克共产党,由于两个党的纲领、活动方式、领导人不同,其发展结果也完全不同.曾兴旺一时的社会党"消失"了,处境困难的共产党生存了下来,并成为哈萨克斯坦有一定影响的党.本文探讨两个党变化原因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安倍政府的"价值外交"因安倍的印度之行达到了高潮。主张民主国家联合基础上的"大亚洲"概念和建设"自由与繁荣之弧"的提法,并非只是日本单纯想要笼络印度、在美国支持下重建亚洲均势,更重要的是日本正在力求调整其外交战略,建立这一战略的内在连续性和促进日本"大国化"进程。但"价值外交"在目前的日本国内政治中有着难以化解的内在紧张关系。除非日本能够真正正视历史,否则,"价值外交"难以对亚洲政治发挥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俄/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了多党联合政权,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走向了一党统制。但这条路终究没有走通。苏共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而走到其历史的尽头,俄共则随着俄罗斯多党制的确立而浴火重生———虽然处境艰难,却也不失为俄罗斯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苏/俄政党政治的演变说明,只有基于合法竞争的适应政治民主潮流的政党政治,才有生命力;政治权力的垄断不仅会侵犯作为权力所有者的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权力的垄断者也是绞索。  相似文献   

16.
巴西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科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销售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和法规,但由于政府的宽容和疏于管理,使巴西南部豆农得以从邻国阿根廷走私转基因大豆的种子在当地种植,而持有转基因大豆种子专利权的美国孟山都公司对这种现象先是视而不见,甚至纵容和鼓励,一旦转基因大豆在巴西的种植达到一定规模、豆农越来越依靠转基因大豆时,该公司就向巴西豆农收取专利费,达到其商业目的。中国是世界上第四大豆生产国和第一大豆消费国,应吸取巴西的教训,严格执行禁止转基因大豆商业生产的政策,保住非转基因大豆生产这一优势。  相似文献   

17.
就推动韩国政治转型的直接因素来说,韩国政党无疑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然而国内的韩国学研究当中,长期以来,人们却忽视乃至刻意回避了韩国政党在民主政治转型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者尝试着对韩国政治转型过程中政党这一隐形的力量所具有的民主化功能进行了初步地考察和分析,并将这种研究视角推及到了整个东亚地区,以期表明这种研究成果的地区规律性,及其地区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印度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历时最久的民主国家 ①。印度的政党政治作为印度民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独立后的印度由于国大党一党独大而保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和有序的政策运行。然而由于印度国大党长期执政而带来的领导人专权、贪污腐败以及内部分裂导致其失去独大的一党执政地位。伴随印度多党制的发展及所带来的政府更迭频繁、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印度政党制度又被人们视为是世界上不稳定的民主 ,是一种超前政治消费。因此 ,了解这个世界上经济落后的人口大国的政党制度对于第三世…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拉美政治稳定之中有变化:地区政治局势相对平稳,政治进程基本按预期发展;与此同时,政治发展出现一些新的显著变化,政治力量的接近与分野日益复杂,左翼力量之间差异日益明显,政治改革的任务依然紧迫。2006年拉美经济继续在上升的通道中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稳定且持续好转的宏观经济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相对坚实的基础;国际收支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和经常项目继续保持顺差;通货膨胀率创下了近10多年来的最低纪录;在保持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拉美各国结合本国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相应调整,某些领域中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2006年拉美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2006年拉美国家的对外关系呈分化走势:美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扩大,但未动摇美国在拉美的地位;由于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日益下降,美国开始调整对拉美的政策;在地区关系中,拉美国家继续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但合作缺乏实质性进展,内部摩擦和矛盾不断扩大;拉美国家与欧洲、亚太和非洲的多元化外交积极且富有成效。2006年拉美社会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主要社会指标逐步改进的趋势更为明显;社会形势相对稳定,但社会冲突时有发生,局部地区仍有动荡;当前拉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社会稳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期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政治室主任袁东振、经济室主任吴国平、国际关系室主任贺双荣、社会文化室主任刘纪新盘点2006年拉美地区形势,分析今后一个时期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Southeast Asia is an important region in China's neighboring diplomacy and the focus has been on its good neighbor policy.After China andASEAN set up a dialogue-partnership in 1991, their relations have progressed substantially.China now has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ASEAN and has also taken the initiative in building good economic, trade,security and cultural ties with ASEAN member states.China is currently ASEAN'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while ASEAN is China's third largest trading partner.Beijing, however, has mostly ignored security ties and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the region over economic cooperation.This has led to a number of security issues and perception problems that have gradually hindered bilateral ties.Most recently, China changed its Southeast Asia policy after holding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the Neighboring Diplomacy Work Conference, and recent visits by China's top leaders to regional countries.These changes will form the foundation of a grand blueprin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ino-ASEAN re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