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质的差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对法律原则的研究模式大量援引德沃金的相关理论,却没能突出德沃金的一个重要定性: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存在质的差别。在这种一般模式之外,国内外学者在抽象程度之别、实定性之别、形式原则之别、理由类型之别等方面试图实现对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质的差别的建构。但是,这要么不符合德沃金的基本论述,要么无法实现德沃金的理论目标——挑战法律实证主义的法律概念理论。本文尝试提出一种解读:放弃分类学模式,不把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看作两种规范类型,而将其看作两种不同的规则理论。  相似文献   

2.
哈特与德沃金之争及其所开放出来的问题构成了当今英美法律哲学研究的理论坐标。哈特/德沃金之争的核心在于法律与道德有无必然的关联,哈特认为法律与道德不存在必然的关联;而德沃金认为,承认规则既无法识别原则也不是一个社会规则,法律与道德存在必然的关联。法实证主义在回应德沃金的批判时,在承认规则识别法律之判准的内容上发生了分歧,分裂为排他性与包容性的法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3.
风云书签     
《检察风云》2011,(10):7
"原则"的法理学:一种关于德沃金法学理论的考察作者/朱颖出版/法律出版社德沃金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法学学者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他  相似文献   

4.
论法律解释的融贯性——评德沃金的法律真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融贯性作为检验法律真理的标准,是一种超越真理观上的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立场的尝试。德沃金的法律解释思想以融贯论作为法律真理观,以罗尔斯的"反思性均衡"作为法律解释的方法,以信念之间、信念和经验之间的融贯性作为法律解释的标准,从而为"法律唯一正解"提供了哲学上的正当化根据。但是,原则之间的竞争与冲突是不容否定的事实,并不存在理想意义上的融贯;法官的类推解释只能达致局部融贯而无法形成整体融贯;法律的无穷解释使德沃金的解释理论陷入无法自拔的"明希豪森困境",这些理论上的难题使德沃金的法律真理图景成为一种虚假的幻相。  相似文献   

5.
德沃金的“理论争论”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沃金的“理论争论”说刘星在《法律的帝国》中,德沃金指出:“本书与法律中的理论争论有关。其目的首先在于理解这种争论属于何种争论,然后建构一个与恰当的法律根据有关的理论并为之辩护。”①“理论争论”说是目前德沃金法理学“实然分析”的理论基石,它开拓了当代...  相似文献   

6.
本文阅读了《认真对待权利》一书,分析了德沃金提出的法律原则模式。并从法律实证主义的代表观点入手,分析了德沃金对哈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从而进一步展现德沃金的法律原则理论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论德沃金自由主义权利论法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纳德·德沃金教授是继哈特之后在英美法学界最负盛名的法理学大师。只有从宏观上把握贯穿于其系列著作之中的理论脉络,方能建设性地解读其法律思想及研究方法,并真切体会到德沃金先生的法律思想的科学性及其对世界法学理论和两大法系的审判实践的巨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推论语义学的基本观点是,概念实践是一种给出和索取理由的语言游戏,特定表达的意义在相关推论中得以阐明,掌握一个表达并使之清晰,就是掌握该表达在相关语言游戏中的推论角色。根据这一理论,法律表达的意义也由其在法律实践中的推论角色所决定。作为一种探究法律表达之意义的活动,法律解释既不是对法律文本之先在意义或立法者原意的还原,也不是完全依赖于具体情境的创造,而是一种寻求法律话语之最佳解释的推论过程。最佳解释的正确性取决于解释实践中的推论规则,而这些规则来源于解释实践背后的“相互承认模型”。由此可见,法律解释是一种受规则指引的推论实践,法律规范之意义的客观性决定于这一实践的规范结构。  相似文献   

9.
10.
哈贝马斯的法律“有效性”概念具有四重意蕴:一是整合性意蕴,是对既有的法律有效性概念尤其是哈特和德沃金的法律有效性概念的总结和整合;二是超越性意蕴,哈特和德沃金将法律的事实有效性和规范有效性对立起来,而哈贝马斯的法律有效性概念则将这两个维度统一起来;三是反思性意蕴,他将现代法律理解为行动系统,是建制化和合法化的统一,揭示出现代法律的实质是“事实性和有效性之间的社会媒介”,法律之“应该”最终体现在法律之“是”上;四是批判性意蕴,哈贝马斯只是在“程序”这一维度上作出了自己贡献,现代法律的有效性应该是哈特的“形式”、德沃金的“内容”和哈贝马斯的“程序”这三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Nye  Hillary 《Law and Philosophy》2021,40(3):247-276

Many of Dworkin’s interlocutors saw his ‘one-system view’, according to which law is a branch of morality, as a radical shift. I argue that it is better seen as a different way of expressing his longstanding view that legal theory is an inherently normative endeavor. Dworkin emphasizes that fact and value are separate domains, and one cannot ground claims of one sort in the other domain. On this view, legal philosophy can only answer questions from within either domain. We cannot ask metaphysical questions about which domain law ‘properly’ belongs in; these would be archimedean, and Dworkin has long argued against archimedeanism. The one-system view, then, is best understood as an invitation to join Dworkin in asking moral questions from within the domain of value. Finally, I argue that Dworkin’s view can be understood as a version of ‘eliminativism’, a growing trend in legal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斯坦利·费什和罗纳德·德沃金进行了一场长达十多年的法律解释论战。该论战从德沃金的"连锁小说"隐喻开始,内容涉及法律规范的意义来源、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解释行为之限制甚至法律解释的道德性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费什从文艺批评和文学解释的角度对德沃金提出的批评和反驳极富启发性,他认为解释总是先在地渗透于我们的思考之中,受我们自身的镶嵌性背景所约束。这一观点无疑有助于丰富和深化人们对于法律解释性质的认识,对于正确看待解释者的自由裁量,增进对解释者解释合理性的信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下法律原则理论的论争重心,已从"法律是什么"的概念分析,转向了司法实践中的原则裁判。自德沃金以来的"规则-原则"二元规范理论,对实际的司法裁判的解说力和作用力较为有限,也未能解决原则权衡这一关键性问题。"融贯性"命题和"籍由法政策权衡进行裁判"命题,是原则裁判理论的两大基石。但德沃金对融贯性命题的回答过于抽象,而阿列克希依比例原则和权重公式对权衡命题和原则理论的最新推进,却是一种不成功的自反性进化。这种自反性进化和理论反讽,表明作为一种"过度整合式"的裁判理论,原则裁判已然走到了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14.
15.
于柏华 《北方法学》2014,(3):94-100
德沃金的权利理论是一种个人主义权利观,"诠释"与"人性尊严"是其中的两个关键词。"诠释"确定了权利的表现形式,权利表现为一种个体性的诠释实践;"人性尊严"则赋予权利以价值,权利的价值在于它承认与尊重每一个人的内在价值与责任。《认真对待权利》、《法律帝国》与《刺猬正义》这三部著作代表了德沃金权利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权利的个人主义观念在此过程中得以形成与完善。该权利观虽然极为精致且具有说服力,但并非理解权利的唯一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6.
余俊 《现代法学》2011,33(4):41-48
作为一种司法改革举措,民间习俗在一些法院中得到运用,民间习俗对国家司法的影响力也就成为需要法理论证的问题。在中国语境中反思哈特与德沃金关于此问题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仍有许多启发作用。哈特通过承认规则塑造了习俗的有效性,而德沃金则通过权利原则将习俗引入国家司法。尽管哈特与德沃金意见有所分歧,但他们从不同视角提供了习俗进入司法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础表述相互组配形成高一级复合句模的研究路子,可以较好地揭示句子语义结构内部固有的层级组合性.根据对基础表述的相互组配及相关语义兼格现象的描写,表述使成型复合句模应归并为15个次类,原动力表述和所成表述均呈现出较强的语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邱昭继 《北方法学》2013,7(4):16-26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英美法理学异常繁荣,各种理论进路纷至沓来。哈特与凯尔森、哈特与富勒、哈特与德沃金、德沃金与菲尼斯、拉兹与菲尼斯、拉兹与科尔曼的争论此起彼伏。他们的法律理论回应了不同的问题并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概念主张,他们的概念主张具有不同的理论目标。从概念分析的角度看,20世纪英美法理学中的许多论战都是概念分歧,法学家的争论无非是他们的各说各话,许多貌似冲突的主张实际上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19.
20.
试论现代汉语核心句的句义结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语法研究的一个有顶组成部分,句义结构的类型研究必须要遵循语形语义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本根据区别性语义特征将现代汉语基础表义结构分为属性,方们,领属,识别,感知,自身动作,涉客动作等七小类,并采用谓词逻辑对各小类基础表义结构的内部语义配置式进行描写,指出现代汉语句子的语义成分是一个逐层概括的层级系统,现代汉语核心锯的语义结构有五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