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论户籍制度改革与劳动力的市场化王沧学承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属性。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做好多方面的配套改革。其中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是建立劳动力市场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一、现行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周密劳动力是一种最具有能动性的生产要素,是最可宝贵的一种资源,它和商品、资本构成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因而培育劳动力市场是建立和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工程。以往我们所学的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力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当商品一...  相似文献   

3.
布达佩斯专电 匈牙利早在60年代中期就开始改革,是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实行经济改范的国家之一。20年来匈牙利的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了哪些问题,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最近记者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政府经济协商委员会副主任普洛伊·米克洛什,请他谈谈对匈牙利现阶段改革的看法。 普洛伊说,从匈牙利改革20年的整个过程看,最主要的成就是取消了指令性计划体系,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权,经济比过去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经过改革,供求关系改善,物质利益增加,人们要求改革的愿望增强,承包,尤其是个人承包有了广泛的场所。 普洛伊说:“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能说匈牙利已成功地建立起用国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思路李成照,齐殿瑞一、要把劳动力市场建设放在整个劳动工作的突出位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已成为当前劳动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1、培育和发...  相似文献   

5.
国外的人才市场,是伴随商品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开放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劳动力市场的较高层次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国外人才市场状况的考察,对于我们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在人才管理上引入市场机制,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实现人才供需的动态平衡和优化配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国外在劳动力管理上一般不分干部和工人,因此,我们在考察国外人才市场的时候,总是把整个劳动力市场作为考察对象,而不局限于国内外所称人才市场的涵义. 一、国外人才市场的类型从开放程度大小考察,目前国外主要  相似文献   

6.
王珏 《瞭望》1989,(Z3)
培育市场和建立市场体系问题,是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难题。改革以来,我们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逐渐出现和成长起来。这的确是我国十年改革的一大成就。但毋庸讳言,在放开市场和培育市场体系的过程中,由于对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就是运用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改革传统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从计划为主到市场为主的转变,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劳动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地区。十几年来,深圳特区改革开放,始终围绕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模式,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这个中心来进行,劳动力市场也伴随着特区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而不断发育、壮大、成型,已初步…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4,(10)
建立和完善物价监控机制本刊记者编者的话:经过15年的改革,我国的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由过去的计划调节为主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社会商品的价格基本上已全放开,由市场定价。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有时也难以形成真实的市场信号,同时也可能出现自流放任...  相似文献   

9.
漫步布达佩斯街头,可以看到店铺林立,橱窗华美雅致,商品琳琅满目。由于初去乍到,我误以为只有首都和一些大城市才如此得天独厚,农村的供应状况势必相去甚远。后来常去外地,渐渐发现匈牙利广大农村的商品供应也相当出色。有些小市镇的商店,从商品充裕、品种齐全、店堂讲究和服务周到方面来看,都不亚于大城市。匈牙利的一些朋友告诉我们说,这主要归功于通过社会集资的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成效。若仅靠国家的财力,根本不可能使商业、服务网点完善到目前的程度。匈牙利的供销合作社与国营商店并存,目前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和目前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实际状况出发,地方政府在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中,应着力于四个方面。一、坚持全方位开放,树立大市场观念实行全方位开放,是进行市场体系建设的根本原则。所谓全方位开放,是指商品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流通,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流动,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竞争。坚持全方位开放,就是要建立统一完备的大市场观念。建立统一、完备的大市场是市场体系建设的总目标,从我国市场发育的现状来看,全国性统一完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力市场演化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市场培育是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经济改革是在城乡隔绝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旧体制下,城市国有部门人浮于事,大锅饭、铁饭碗造成效率低下;农村劳动力被禁锢在土地上,隔离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之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到非农产业,造成极大浪费和损失.劳动力市场改革基于城市"治懒"、农村"治贫"的目标展开.逐步把国有部门职工推向市场,同时逐步改善农村劳动力的配置效率,渐进式改革、逐步释放被压抑的生产力,这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劳动力市场培育也是城乡劳动者权利的双向调整和逐步接近的过程.改革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城乡劳动者的平等权利尚未实现.名义权利与实际权利的差异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这种权利差异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造成威胁.增长、稳定、公平是左右政府改革行为的三大变量.劳动力市场上的权利不平等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巨大障碍.贯彻新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正在使政策导向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和非商品二重属性。为什么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还具有某种程度的商品属性呢? 第一,劳动力的流动要通过市场交换,象商品买卖一样,双方作为不同的所有者自由订约。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力在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不同企业之间的转移。这也就是劳动力的流通。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流通,如同生产资料的流通一样,没有市场交换是不行的。市场交换总是有着双方当事人,双方作为不同的所有者互相对待,交换要符合双方的意愿。劳动力交换的一方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即劳动  相似文献   

13.
匈牙利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一个非常典型的国家。它率先改革,走上市场社会主义之路。它的市场社会主义有过辉煌的时代,但最终还是衰落并消亡了。匈牙利市场社会主义不仅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供了范本,也为研究20世纪世界政治历史提供了范本,更为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命运提供了范本。我国东欧问题专家纪军抓住这一典型来研究,撰写了一部新著《匈牙利市场社会主义之路》,探讨了匈牙利和东欧市场社会主义的兴衰及其特点。 本书是苏东问题研究的一部力作。其最鲜明的特色是将匈牙利的经济体制改革与50年代的社会历史背景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个人是否具有经济独立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社会主义的个人是否具有经济独立性,取决于社会主义劳动力究竟归谁所有.这一点理论上尚未取得共识,实践上造成了许多混乱.诸如:我们的国有企业本属于全民所有,又说各企业的工人是本企业的主人;要求厂长(经理)担任企业法人代表,赋予依法录用或辞退工人的权力,同时又强调职工群众是承包经营的主体,有权参与分配、奖惩等重大企业决策;要求打破统包统配,让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却讳言建立劳动力市场,提倡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一种建立在建构理性基础上的立法完善主义,即通过对国家立法的不断完备化努力来渐进式地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改进.不完备法律理论揭示了法律由于人类理性的不及性而通常是不完备的现实,并指出在法律高度不完备状态下,需要在监管者和法院之间合理分配剩余立法权与执法权.根据这一理论,我国在尝试不断完备食品安全治理法律体系的同时,更应注重合理设计监管者与法庭之间关于食品安全剩余执法权的分配体系.由于食品安全市场不能同时兼备不完备法律理论下关于法院与监管者之间如何分配剩余立法权和执法权时所需要参照的标准化因素和预期负外部性效应强度两个条件,因此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只能综合利用监管者与法院这两种力量,实现剩余执法权的二元互动分配.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对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是劳动力价值收入还是按劳分配收入等问题的讨论更加热烈,观点各异。而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是必须要给予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市场经济要求通过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在流通领域中,劳动力要采取商品形式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的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分配性质,关系到基本经济关系的大问题。要想对这个问题得出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的结论,必须具体分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所有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及分配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履宽、杨体仁二同志在1986年8月23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是劳动力市场,还是活劳动市场》一文,提出活劳动是商品,劳动力不是商品,劳务市场是活劳动市场,不是劳动力市场的观点。虽有独到见解,但值得商榷。 首先,赵、杨二同志从如何“使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以适应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坤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社会主义劳动力与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区别是什么?探讨和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的改革事业和发展社会士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产品,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村届四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我国劳动力充裕是经济发展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就业的压力,要把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作为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出发点”这是首次在党中央的文件中正式使用劳动力市场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上海劳动力走向市场的改革位于全国城市改革的前列,早在1986年2月,上海就以不定期劳动就业“招聘洽谈会”的形式,通过用工单位招聘与应聘职工双方的洽谈协商达成协议,初步尝试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这种劳动力市场化雏形当时曾引起过有关方面的争论和关注。有人还以市场化方式解决就业问题不符合社会主义方向为由提出责难。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就业市场化的方式已为大多数人接受,“要工作,不找局长找市场”,其发展趋势已无庸置疑。目前,上海的劳动力市场正朝着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