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这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代用教材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曾采用习惯的“说教式”的方法,凭自己的不烂之舌,把理论条条是道地讲给学生听。自我感觉良好,满以为学生全懂了,可是经考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新编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辩证的否定”这一课,原理抽象、内容较深,学生不好理解。怎样才能使学生听懂、学会、掌握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扣教材,对否定的辩证含义这一难点,全力以赴、用心解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高一经济常识的教学中,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难点。我认为,只有抓住根本观点,依次进行讲解分析,才有助于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一、明确“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根本观点,是突破该教学难点的前提条件。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  相似文献   

4.
哲学并不神秘,但我在钻研和教学“相对静止”这一内容时,似乎觉得哲学披上了神秘的色彩。我参阅了中外古代哲学家论述相对静止问题的一些名言和有关教科书的解释,也是颇为晦涩的。再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经历来看,讲授“相对静止”难度较大,做起来是比较辣手的。我是这样突破这个难点的。首先,弄清难点,找出症结。讲解相对静止遇到第一难就难在“静止”前面的“相对”上,弄清这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究竟在“静止”前面加上“相对”,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来说同学是较难理解的。于是我首先把这个问题大致归纳  相似文献   

5.
陈柏槐 《政策》2005,(8):19-21
根据中央提出的“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要求,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确立了建设“和谐湖北”的战略。我认为,在实施这一战略中,正确认识和积极推动“三农”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湖北”的最大难点“三农”问题错综复杂,已成为我国我省构建和谐社会的难点。其问题的突出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新编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可读性强,针对这一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实践中我采用“三读”教材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预习性读。此法是让学生在课前独立阅读教材,感知教材,做到初步明确课文内容,掌握教材梗概,并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在《公民》课的教学中,开始尝试着将投影、录音、录像等电化教育手段引入课堂教学,收到一些效果,今叙之以文,旨在抛砖引玉。投影仪的应用投影具有制作简单,储存灵活,知识容量大等特点。它在教学过程中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因此,只要教者能积极加以应用,无论“讲授新课”、“综合复习”还是“试卷讲评”,均能发挥其较好作用。例如,我在备《正确认识自由和纪律的关系》这一新课时,觉得“人世间根本不存在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这一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8.
敢思     
“学源于思”。怎样开发学生的思路呢?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哪怕是错误的问题,不要指责学生。例如,有一次,我讲公开课,在讲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框后,要求学生分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理,有一个学生问道:“有米做饭还叫什么巧妇呢?我看到一个资料讲要找米下锅该怎么理解”?我当时说“没有准备”。事后,另一个学生告诉了这个学生的家长,该生受到了家长训斥。我知道后立即向这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是伦理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高一学生缺乏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和社会生活实践等,使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为突破这个难点,讲清人的本质,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一、开讲——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以旧导新要讲清“人的本质是什么”,先须弄清“什么是人的本质”。沪编实验本对人的本质的概念未作交代,缺了一个层次,使新课题的提出显得比较突然。如何较自然地由旧课导入新课?这是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面对难题,我曾设想先给学生介绍“本质”、“人的本质”的概念,然后再导入新课。这样讲起来也许较顺口,但学生对概念中提及的“内  相似文献   

10.
我在组织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时,曾多次运用如下三种复习方法,效果比较好,特提供给同仁参考。一、开卷考试法政治课复习,如果只是一般性地强调学生“以本为本”多读多看,而不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学生会对多次重复过的旧书本、旧内容产生一种不自觉的抵触心理,表现为“看不进去”、“读不下去”,以致连基本的知识点也容易忽视。因此,复习效果往往不佳。开卷考试可以弥补学生读书的不足。它融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概念和理论体系于一卷,是让学生带着有关问题去读书的最好办法之一。运用这一方法,要求教师课前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到一校听课,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全都用“我认为”、“根据我的思考”、“我的结论是”等作为发言开头,随后才说出自己的见解,口气之坚决,表情之自信,好像不是在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在开“大专辩论会”。这一独特的回答问题的形式,令听课者耳目一新。事后才知,该校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和独创能力,要求学生务必用“我认为”等出自真心、而不雷同他人的发言开头,而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互相争辩。我不禁为该校教师的这一做法拍案叫好。是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是教育部早已三令五申的,而…  相似文献   

12.
“人生价值”既是“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是理解全部人生价值问题的基础。当前一些青年在人生价值问题上存在种种模糊认识,有的甚至错误地理解“人生价值”,片面夸大“自我”的作用,奉行“自我设计”、“自我奋斗”的人生哲学。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人生价值”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尽一致或是错误的。同时,对“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难度也较大。所以,在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无论是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还是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有难点问题我亲自协调落实”,这是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与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座谈时说的一句话。这句平常、务实的话出自省委书记之口,让浙江省各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讲解教学难点问题时,适当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默默思考,其效果往往不亚于教师唇干舌焦地一味讲解,甚至也不次于所谓的“轰动效应”。“满堂灌”对学生说是被动的接受,容易患“消化不良”症,而通过“静思维”获得的知识是通过主动消化吸收得来的,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熟悉难点难在何处,了解学生对难点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教育专家提出“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教育新理念,意在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排除心理障碍,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我对这一理念的深刻理解源于一次课堂教学。那节课讲的是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感悟知识,提高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这是我两个多月前在科信手机城买的手机,但它现在因质量问题已不能正常使用了请同学们帮我出出主意,如何维护我——作为一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手,帮我出谋划策。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的那家手机城…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善待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未来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亦在农村。为了从更深层次剖析这一问题,我刊将在“热点聚焦”栏目邀请有关专家站在全局高度认真研究、探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矛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和对策。本期主要讨论难点与问题。其中一篇文章采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采访实录的形式,力图比较直观地反映某些地区的农民负担情况。2003年第2期,本栏目将主要围绕对策问题进行探讨。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学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能否真正掌握和理解这一基本路线的精神实质对于整个中学阶段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系极大。而讲清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理论上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这当然很明白。但对于一个中学生、尤其初中学生来说,却又过于抽象,难以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我除了讲好教材内容外,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侧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讲清三个问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这一节的教学,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关键是要讲清三个问题。第一要讲清社会主义革命和以往的社会革命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可以用图表比较法来加以简要说明。(见图一)  相似文献   

19.
“规律”是哲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又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准确把握规律的涵义?我以为应划清三个界限,即规律与反映规律的现象间的界限、规律与规则的界限、普遍规律与具体事物具体规律的界限。首先,我们来弄清楚规律与反映规律的现象的界限。在教学过程中,常发现学生有一种误解:把规律和规律的表现或现象混淆起来,把规律的现象当成规律本身,比如说把“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看成是规律。其实,它们只是符合规律的现象。我们决不能把四季循环当作规律,这是因为它反映的是季节之间的外…  相似文献   

20.
抓“热点”     
要使学生喜欢上政治课,就必须坚持在教学中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要解决发生在学生周围的、而学生又特别感兴趣的和敏感的实际问题,即“热点”。做到这一点,就会使政治课上得生动活泼。我在讲授初三“公民的基本权利”时,学生对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这一基本权利特别敏感,课堂上议论纷纷,群情激动。原来是对前几天我校个别领导和个别教师为防止某一打架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对高一某班学生的书包和人身进行了搜查。对此,部分学生反映强烈,认为是违法事件。这就是学生中出现的“热点”。在上课前我估计学生会提出这一问题,希望政治课有所表示。如果在课堂上含混过去,势必使政治课失去信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