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并将此作为未来反腐败实践的重点;但国内学者对公众行贿意愿的议题却鲜有研究和讨论。因此,深入探讨公众行贿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能够为以社会公众为切入点的反腐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通过对河南省居民的调查分析发现,公众腐败容忍度在公众行贿意愿的诸影响因素中发挥了双重中介效应。一方面,反腐败绩效不会对公众行贿意愿产生直接影响,却通过影响公众腐败容忍度对公众行贿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另一方面,公众腐败容忍度在腐败经历与公众行贿意愿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强化对行贿行为的惩处、完善行贿黑名单制度、涵养社会廉洁文化氛围、深化反腐倡廉宣传以有效降低公众腐败容忍度,就成为抑制公众行贿意愿的重要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4,(17):77-78
腐败是世界性现象,在反腐败的警钟长鸣之中,“破窗效应”与“寒蝉效应”值得关注。 所谓“破窗效应”是指,一幢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由此类推,一个腐败横行的地方,人们对腐败司空见惯,甚至会群起仿效,变本加厉。  相似文献   

3.
国外反腐理论点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个国际性课题,许多国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借鉴他们的理论,无疑将对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关于腐败产生的根源腐败是公权的滥用。国际反腐败问题学者一般认为腐败产生的前提有三:1.垄断权力。如果官员没有足够的垄断权力,腐败不可能发生。权力垄断程度愈高,腐败发生的几率愈高。2.稀缺资源。这里所说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如果官员掌握的不是稀缺资源,腐败也不易发生。相反,资源愈稀缺,“腐败市场”愈成为卖方市场。3.自主决定权。自主决定权愈大,腐败发生的空间愈大。如果官员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国外腐败防治体系进行研究,重点阐述国外典型国家的腐败防治体系要点,深入分析国外腐败防治体系实体层面、制度层面和价值层面的特点,提出对我国腐败防治体系构建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腐败的文化透视与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既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廉政文化的作用.廉政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文化和大众文化,必须面向全社会,强化社会效应;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与腐败文化的动态博弈过程,必须把批判和抵制腐败文化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是针对腐败文化的消极效应健全相应的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持久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信贷腐败是银行人员在放贷过程中利用权力与借贷企业合谋违规放贷的行为。Shleifer Vishny将金融腐败区分为无盗窃腐败与有盗窃腐败。借助于这个分类,我们考察了信贷腐败对企业经营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对于企业家比例来说,无盗窃腐败使企业破产概率提高,创新企业家比例下降。有盗窃腐败则存在相反的作用;对于资源配置效率而言,腐败的存在迫使优质企业选择较高的贿赂以获得贷款,有着促进金融资源向高效使用者手中转移的客观效应。  相似文献   

7.
<正>【开篇的话】岁末年初、辞旧迎新,正当编辑部全力投入本期"县委书记的新课题"主题策划的采编校工作时,2月12日,新华社发布《如何防范"芝麻官"大腐败——安徽三名"塌方式腐败"县委书记忏悔启示》一文。"县委书记贪腐引发的‘多米诺效应’涉及当地干部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成为‘塌方式腐败’的重灾区"";总指挥""失范"导向全乱;"潜规则"驱逐"明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很快  相似文献   

8.
一 在我国,有些研究权力腐败的学者往往局限于从权力主体(掌权者)的个人品质和历史环境中找根源或只简单地把腐败归结为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产物.这种论断用来解释腐败这一贯通古今、涵盖世界的社会现象则是欠准确的.比如,当今世界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社会制度:一种是资本主义,一种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中腐败可以说是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产物,因为它的腐败中有国体性质上的腐败.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腐败与反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腐败行为的主要特征为了深入探讨反腐败的问题,确认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并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是必要的。中外学者提出过多种不同的腐败定义,其中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内容。例如,他们都认为腐败行为是以实现私人利益为目标的。根据腐败和反腐败的历史以及现阶段我国反腐败的实际,笔者将腐败定义为:“为谋取私利而侵犯公众利益,腐蚀、破坏某种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按照这一定义,腐败行为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腐败是谋取私利的行为。行为者主观上有谋私的动机。无谋私目的的过失性行为不能称为腐败。第二,腐败是侵犯公众利  相似文献   

10.
不升迁就腐败,彭光伟贪污的理由看似很可笑,但却并非个案。有廉政学者曾指出,只要是仕途不顺,得不到提拔,就破罐子破摔,想通过贪污腐败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这种由心理不平衡引发的腐败,就是"报复性腐败"。"报复性腐败"实质上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挑衅和亵渎,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分析"报复性腐败"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有些官员认为,职位的高低  相似文献   

11.
论"腐败"的定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风政 《新视野》2003,(5):40-42
科学地定义“腐败”,是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条件之一。主要由西方学者提出的、当前国内外流行的“腐败”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腐败的本质,但在腐败行为主体与外延的界定、裁定的标准与尺度等方面均有其局限性,不完全适合我国转型期社会的特殊情况。本文对几种流行定义作了分析,在全面概括现阶段中国发生的腐败现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依照衡量腐败程度通行的国际标准,现今世界约有10%的国家腐败水平最低,美国即名列其中。然而,一个多世纪以前,有关美国腐败的报道频繁见诸报端,与今天一些被冠以“最腐败”之名的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相比,那时美国腐败的泛滥程度和恶劣后果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回顾这一特定时段美国腐败与反腐败历史演进的轨迹,可以获得不少借鉴。美国历史上腐败有明显的阶段性。有学者专门考察了美国1815至1975年间的腐败现象。通过检索这一期间出版发行的大量报刊,同时参考联邦和各州的公共腐败审判记录等资料,他们计算出“腐败与欺诈指数”,并…  相似文献   

13.
《探索》2016,(6)
以法治方式治理腐败是新的科学反腐败机制的体现,是全面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是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应然选择。以法治方式治理腐败要着力于全面从严治党、着力于缓解利益冲突、着力于震慑教育效应等。同时以法治方式治理腐败要坚持保障干部清正、廉洁奉公,保证政府清廉、依法行政,保持政治清明、诚实守信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腐败,被西方学者们称为“政治之癌”。 其实,腐败不仅殃及社会,同时也殃及腐败者自身,殃及他的家庭和亲人。因为,腐败者在给社会肌体造成公害的同时,也使自己染上了毁灭家庭、吞噬亲情的恶性病毒。 一人的腐败,极易演变为全家的腐败 1998年初,号称“中国烟王”的褚时健栽在了自己垒筑的“红塔山”上! 1979年,褚时健任玉溪卷烟厂厂长。10年后,玉溪  相似文献   

15.
正"有的职位有一种传递效应,因为前任的腐败,极易形成‘捡样子腐败’、‘链条式腐败’",前述市纪委副书记表示,"有时在贪官的影响下,下属更会纷纷效仿,并以此来试探新来的官员。11月21日,安徽省商务厅长曹勇落马的消息公布,引发当地商务系统的一阵骚动,曹的前任,方西屏也已于3个月前宣布被查。在更早几个月,该省滁州市的两任市委书记韩先聪、江山也纷纷落马。在这个不光彩榜单上的,还有河南四任交通厅长和该省漯河市的三任市委书记,山西太原市的三任市委书记和公安局长……  相似文献   

16.
人文荟萃     
人文荟萃让腐败者倾家荡产!青年学者程国有认为,应当从经济上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如果腐败成为低成本、高收益的盈利行为,腐败现象必然难以根除。因此,要按市场经济原则反腐败,让腐败者倾家荡产。实行腐败高额罚金制度。对于被查到的腐败者,除了追回被发现的赃款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10-2014年跨国面板数据来考察政府效能、腐败规制对营商环境的优化效应,为改善我国的营商环境提供了跨国的经验证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评估发现:(1)一国政府效能的提高与腐败规制强度的增加能够显著地改善营商环境,且交互效应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2)进一步的分组回归发现,高收入国家由于"先发"优势,政府效能的改善与腐败规制强度增加对营商环境改善更加明显,与中低收入国家之间呈现差序格局。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建议:政府应该提高政府效能,打通服务工作的"最后一毫米",在降低市场主体的营商成本过程中提升其获得感;加强反腐败的力度,提高政府质量与制度供给的质量;加强智库建设,为政府效能改善与腐败规制强化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腐败的产生可以从动机和机会两个角度来分析。防治腐败有两个维度:一是克服腐败动机;二是减少腐败机会。试图彻底克服腐败的动机是不现实的,只有最大化地减少腐败的机会,才能防治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要从治理战略上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框架,以"零容忍"为方向和标准,研究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关战略手段。"五零战略"包括动机、机会、监督、扩散与目标五个方面的零收益激励、零机会控制、零距离监督、零扩散效应和零容忍目标。  相似文献   

19.
长子县纪委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加大查处腐败案件的力度,坚持执纪为民、执纪公开,将人民群众关注的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腐败案件的运行过程,通过三公开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有效提升了纪检监察机  相似文献   

20.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一直与腐败作斗争,—部政治学发展史,就是与腐败作斗争的历史。但是,惩治腐败的成功模式并不多。新加坡社会学学者张汉音说,直到今天,也只有3种比较成功的反腐败模式:美国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