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学、就业是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社会处遇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就学、就业对于促进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和预防该群体重新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刑满释放未成年人在就学、就业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包括法律、社会管理体制、观念等各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刑满释放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自创建以来,在预防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缺陷,需要继续予以完善优化。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就是树立现代司法理念,指导司法制度完善,坚持专业化建设的方向,走多样性发展的途径,加快未成年人刑事立法,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大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实行严格专业任职资格,从而延伸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触角,提高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效能。  相似文献   

3.
新《刑事诉讼法》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发展,对未成年犯的复学、升学、就业以及顺利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具体操作规则和司法实践经验的缺乏,不利于该制度的科学、规范实施。对未成年人权益进行全面保护,使其成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是该制度的价值追求,必须贯穿于该制度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由人民法院制作并发送《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决定书》,表面上看是一道法律规定之外的额外程序,但在制度建立之初,有利于制度的全面、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4.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未成年人法律体系是司法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比较法的视阈出发,综合运用实证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论,通过研究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发展现状,同时对照域外的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进程,总结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特点,为构建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提供借鉴,同时针对我国目前在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空白和困境,探索前景与出路.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两童"群体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两童"问题本身产生的现实的、潜在的社会危害比较严重,"两童"的社会治理、刑事政策以及相关法律保护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两童"的社会治理实践中,应成立儿童专门保护机构,并积极引导和发展服务于"两童"的社会公益组织;在刑事政策制定上,要将"两童"的保护、犯罪预防和社会治理效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立法保护层面,要尽快完善现行儿童保护法律法规,建成我国儿童保护的法律体系;在司法适用中,要逐步健全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司法制度,建立对具有不良行为倾向的未成年人的早期干预机制,大力发展专业社会服务机构,独立设置适合未成年人的惩戒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和谐法治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已经有了诸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对象的全面化、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等方面的发展,但也仍然存在少年司法依附成人模式、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等不足。未来应当完善适合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实体法、程序法,健全少年司法的法律体系,补充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规定,明确未成年人权利主体地位,构筑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信仰,以确保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自创建以来,在预防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缺陷,需要继续予以完善优化。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就是树立现代司法理念,指导司法制度完善,坚持专业化建设的方向,走多样性发展的途径,加快未成年人刑事立法,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大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实行严格专业任职资格,从而延伸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触角,提高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效能。  相似文献   

8.
论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保护 ,是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犯人服刑期间 ,监狱及有关部门要做好对罪犯的思想改造、技术培训和接茬帮教工作 ;出狱后更应注重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经济权利以及对未成年刑满释放人员的特殊保护。目前我国已制定许多法律法规 ,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保护 ,也有许多行之有效的保护形式。  相似文献   

9.
闲散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青少年教育的难点。做好失足闲散未成年人的帮教转化工作,应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政府要创造条件,增加闲散未成年人升学和今后就业的机会,同时要发挥社区和家庭的作用,加强对罪错闲散未成年人的帮教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七条的出台有力地打击了组织、强迫残疾人、未成年人流浪乞讨行为,有效遏制了流浪乞讨组织化、职业化的倾向,维护了残疾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该法条在制定和适用上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要更有效地遏制流浪乞讨组织化的倾向,必须用足、用好现有法律,发挥好社会救助的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仅仅是法律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更要坦然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防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社会与国家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不仅需要法律层面来完善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更需要完善社会对策,需要净化整体社会环境,采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只有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少年司法制度与社区矫治相结合,构建预防未成年犯罪的综合体系,才能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刑满释放人员因受就业歧视、失业而再犯的问题越来越多,理应受到我们的关注。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歧视的原因在哪,是否具有合理性?文章从反就业歧视一般原理及刑罚理论论证其不合理性,并分析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权平等保护的意义。最后提出应从营造平等保护制度环境、强化歧视法律责任和实施积极行动等方面来保障刑满释放人员的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3.
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工作是预防重新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的一个难点.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和择业主体的自主性决定了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工作应该以过渡性安置与帮助、引导、扶持相结合.但是从预防重新犯罪的角度着眼,使刑满释放人员就业并非唯一手段,还必须与帮教和重点控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保护是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组成部分.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一个责任性命题.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的实施,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制化程度得到提高,然而,从未成年人保护的发展性着眼,<未成年人保护法>只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一个基本限度,为此,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过程中除了注重相关法律规定以外,还应该形成"后"法律的观念,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拓展未成年人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是当前我国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的两个方面 ,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预防、减少其违法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 ,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体的法律体系 ,使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刑罚个别化及国家亲权理论,协同相关的法律规定,为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作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社会调查贯穿涉罪未成年人司法体系的整个过程。然而,由于社会调查的目标不够明确,执行缺少规范,导致社会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多样、水平不一。因此,要树立调查报告的权威,应努力在社会调查报告中完成描述、解释和预测三重使命,推动制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具体而言,第一要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对涉罪未成年人越轨的风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进行现实的和历史的、个体的和社会的描述;第二,将其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状况中的具体因素与其越轨行为建立起联系,解释其行为发生的原因;第三,根据以上资料,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社会危险性进行评估,预测其犯罪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在综合以上内容的基础上,为司法机关进行定罪量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误学费”是指在未成年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未成年人因侵权行为所导致的身体损害而遭受到的就学利益的损失.根据现代民法侵权损害的“全面赔偿”原则,参照就学时间损失、就学机会损失的标准,“误学费”的赔偿范围应当包含:补课费、生活费、精神损失费.  相似文献   

18.
内地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新疆形象"和民族感情的社会问题,自治区开展的"接流浪儿童回家"行动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救助工作还面临很多困境和挑战。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机制保驾护航: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尤其要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加强有关流浪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立法,制定对违法流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的地方性法规;另一方面,要严厉惩治拐卖人口犯罪,完善《刑法》关于拐卖人口犯罪的规定:取消拐卖妇女、儿童罪,恢复拐卖人口罪,取消拐卖人口犯罪中"以出卖为目的"的规定;加强内地与新疆公安机关的协同合作,做好关于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的幕后犯罪团伙的情报分析工作,使打拐惩处机制制度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的监护问题纳入公权监督,不仅是我国履行国际法义务的外在要求,而且是弥补监护缺位,社会监督失灵,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本体需求,既要私权自治又要适当国家干预,符合公权监督私权的法理要求。因此,应当设置检察官走访制、出具报告制、诉讼辅助人和设立强制举报制度等一系列监督法律制度,做到事前预防和事后法律救济。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责任主体,多层次、多角度地构建未成年人人权保障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日趋明显,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认为,了解未成年人权利是预防犯罪的基本前提,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害是其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强化大众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家庭问题的社会干预和家长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