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公诉意识是公诉人对社会公诉制度存在的认识和反映。公诉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特别是社会法律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产生并服务于相同的社会关系,是用公诉思想、公诉意念、公诉观点的方法来反映并作用于社会存在。正确的公诉意识来源于公诉实践。相反,公诉实践离不开公诉意识的指导。公诉意识的强与弱,对于公诉人开展公诉工作有着直接的、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三、行政处罚决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该行政处罚必然是违法的。因此说,行政处罚决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是合法的行政处罚决定的必备条件之一。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件:(一)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性文件是有效的。这里所讲的"有效"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具有时间效力。即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对被处理的违法行为在时间上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已失效或虽然已公布但未生效或已经失效,均属适用法律规范错误;二是,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具有空间效力。法律、行政法规可以作为处理在我国领域范围内发生的违法行为的有效的法律依据。如果我  相似文献   

3.
目前行政公诉还只是一个学理概念,并非法律用语。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规定把原告限定为“合法权益遭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的公民、  相似文献   

4.
试论行政公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借鉴刑事公诉制度并参照国外的立法实践,行政公诉应当定义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由检察机关就行政违法行为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建立行政公诉的目的既非"借助社会的力量帮助司法权制衡行政权",亦非在于"保护弱者",而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虽然我国的行政法承认公共利益,但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足以维护公共利益,因而有建立行政公诉制度的必要,从长远看,设立行政公诉制度也可为实行宪政制度做铺垫.  相似文献   

5.
试论行政公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检察机关的宪定职能与其宪定组织地位之间的失衡,以及对政府现有监督体制的不完善,均要求将检察机关引入对政府的监督体制。检察机关对政府最好的监督方法就是对政府的违法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公诉。行政公诉的对象范围只宜限于依现行行政诉讼法缺乏起诉人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此外,行政公诉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诉讼应当有其特殊的程序规定  相似文献   

6.
公诉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刑事起诉制度。公诉与私诉相对,它表明了国家对犯罪的否定态度和对犯罪的追究,表现为国家的某种方式控制对犯罪的追究权、并把犯罪交付法庭审判,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7.
许锋杰 《法制与社会》2010,(34):166-167
法庭审理是公诉工作的核心之一,庭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刑事诉讼能够顺利“收官”,制约庭审结果的既有客观方面的诸多元素,同时也处处体现着公诉人的主观能动性,公诉人的公诉意识同样制约着庭审结果。  相似文献   

8.
明天就要开庭审理章亚非强奸案,黎乾玉向法庭提出申请,要求传证人段瑞兰和王奇强到庭。满朝文说,段瑞兰我已告诉公诉人了,让他们通知,王奇强只好由你们辩方自己通知啦。黎乾玉有些担心说,如果证人不出庭怎么办?那我也没办法。满朝文听到电话铃响,抓起面前的电话。喂,找谁?天主教堂?错了,我这儿是下地狱的地方。满朝文放下电话接着说,《刑事诉讼法》只规定证人有作证的义务,但没有规定一般人拒不到庭该怎么办?那证人的误工费、差旅费怎么办?公诉方证人的费用由我们法院支付,这是有规定的。至于你们辩方证人的费用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9.
公诉案件的审查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的一审案件材料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接受案件及将刑事被告人交付审判的活动,其目的是解决案件是否符合开庭审判条件的问题。它是人民法院行使刑事审判权的第一阶段程序,对于其后各项程序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0条对这一程序作了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如何理解这一条文、掌握审查标准?目前,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各部门认识不一…  相似文献   

10.
左宁 《法治研究》2008,(3):58-62
公诉证明标准与公诉标准不是同一的概念,公诉标准还要对公共利益及刑事政策进行权衡。从逻辑学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一种种属关系;国外几个典型的法治国家都对公诉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大都赋予了检察官自由判断公诉标准的裁量权。在我国,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对公共利益及刑事政策的权衡也同样重要,应当赋予检察官权衡公诉标准的自由裁量权,但同时也要有所制约。立法中应当明确列明公诉标准的范围,以使检察机关在决定提起公诉时有所参照。  相似文献   

11.
在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是按照“证据-事实-裁判”的程序来处理案件的。台湾有学者云:“惟在法治社会之定分止争,首以证据为正义之基础,既要寻求事实,又需顾及法律上其他政策。认定事实,每为适用法律之前提”,可见,“证据是诉讼的基础”,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内容之一。公诉机关在庭审中首要任务便是进行刑事证明,运  相似文献   

12.
(六)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法律责任案例:1993年K公司在宣传本公司“凯拉”口服液时,大量散发《广场》小报和宣传材料.你以“凯拉”口服液替代L公司生产销售的“昂立一号”口服液等、进行了贬低L公司产品“昂立一号”口服液的能够引人误解和虚假的宣传。L公司对K公司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定K公司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一审判决K公司立即停止侵权;K公司向L公司公开赔礼道歉;K公司赔偿L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35万元。K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以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3.法定利益的种类在运用可保利盆处理案件过程中,法院普逼地将财产方面的利盈固定为三种类型,达对于可保利盆来说已经足够了。这三种类型就是;财产权、合同上的权利以及法律上的义务。作为可保利益的财产权利有下述几种情况:(1)法律上的权利。实际上,任何性质和特点的法律上的权利作为一种可保利益来说,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及时有效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更加严密地保护国家利益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在整个刑事诉讼中,必须重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赋予他不可缺少的诉讼权利,使他在诉讼中有充分的实际可能,积极主动地协助侦查、审判机关揭发犯罪和惩罚犯罪者,维护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由于犯罪行为的不同,它所造成的被害人也是很广泛的.按照一般的理解,它可以大略概括为:凡是由于犯罪行为,致使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直接侵害,这个直接遭受侒害的人,就是被害人.通常都是由直接遭受侵害的本人,才有权利以被害人资格参加诉讼.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由被害人  相似文献   

15.
被告人零口供是指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公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均作无罪供述,拒不认罪。由于这类公诉案件缺少了“被告人供述”这一直接证据。加之上述所属的特点,使得此类案件在出庭公诉、指控犯罪环节上存在极太难度。它不仅要求公诉人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求公诉人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它更要求公诉人在提前介入、庭前准备、举证质证、发表公诉意见以及庭上答辨等诸多方面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做到成竹在胸,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论述了简易程序审判监督的理论必要性的基础上,就简易程序审判监督的制度设计提出了三位一体监督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公诉方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部分证据移送主义的公诉方式弊端重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对抗制改革的深化。而综合考虑各方见解后,构建一元公诉方式和二元公诉方式并存的公诉方式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三特殊共犯(有组织的犯罪集团)及其共犯者的形式特殊共犯同一般共犯有着显著的区别,它不包括在一般共犯之内.我这个见解是同历来资产阶级刑法根本不同的,并且也同苏联许多刑法学者的见解不完全相同.现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关于有组织的犯罪集团这一特殊共犯类型的一些问题.(一)从研究特殊共犯类型联系到关于共犯概念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见解.一种企图用一般共犯类型来概括有组织的犯罪集团这一特殊共犯类型,而反对把有组织的犯罪集团这一特殊共犯类型从一般共犯中突出出来加以分析研究.这样就  相似文献   

20.
<正>(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23年9月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五次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