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审判效率的另一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从“打官司难”开始。“打官司难”成为老百姓对法院工作的一种负面评价。具体分析一下,至少有三种情况导致“难”的结果:审判质量难以提升,审判作风难以改善,法院审限越来越难以按时完成。对于当事人来说,好不容易在法院立上案,但是遇到上述情况,当事人就会感到非常困难。统计数字说明问题。根据1998年的统计,全国各级法院大约有3500多个,从院长到助理审判员约有17万多人。1998年全国法院受理案件约580多万件,其中二审案件约38万多件。在这种情况下,全国有专门的机要邮局专门负责二审案件卷宗的跨地区运…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一旦出现纠纷,到法院讨“说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选择。当事人到法院打官司,就需要对法院提出自己的“要求”,这个“要求”在法律上称之为诉讼请求。在打官司时,诉讼请求的提起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仔细斟酌方可提起。由于不同的纠纷存在着不同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相对应的诉讼请求也有所不同。下面就审判实践中常见的几类纠纷的诉讼请求问题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打赢官司输了钱”,这些传统观念使一些老百姓对“打官司”这种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讳莫如深。笔者以为,老百姓“怕打官司”主要有两种原因:没钱打官司和对司法公正的怀疑。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普法力度,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法院铁人法庭的徐彦侠,是油田职工子女。1997年,大学毕业的徐彦侠被分配到了萨尔图区法院拥军法庭。从那时起,她就把自己定位在法院与百姓沟通、联系的前沿阵地和窗口。无论是来咨询,还是来诉讼的群众,她都热情接待,告知风险、指导诉讼,尽全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用点点滴滴的亲民、爱民行动诠释“司法为民”“让老百姓打官司不求人”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5.
有些人打官司,不去法院去“焦点”,于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便有了“焦青天”之誉;有些人讨说法,不找律师找“访谈”,于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又有了“焦老大”之称。据报道,在“焦爷”的麾下,居然排起了两个长队———老百姓的告状队和官员们的说情队。  相似文献   

6.
林嵬  张军 《政府法制》2007,(15):26-27
老百姓同行政机关产生纠纷,除了花钱到法院打官司,还有没有其他途径?近年来,行政复议制度正以其程序简单、受理便捷、不收费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化解行政纠纷的新通道。  相似文献   

7.
人们大概还记得巩俐扮演的“秋菊”出庭打官司那个情节,这场戏是在陕西省凤翔县法院的大审判庭拍摄的,戏中的审判长就由凤翔县法院的法官充任。最近,还是在这个大审判庭里,又审理了另一起与“秋菊打官司”情节相似的案件,只不过,这个“秋菊”是本县一对夫妇,而对方是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打“官司”的第一环节是立案;可为打官司而倾家荡产、历尽艰辛的刘有成在打了一场长达四年的“官司”后,却发现他打的官司法院根本就没有立案……  相似文献   

9.
北京远郊区县的老百姓上诉打官司往往需要乘坐公交车翻山越岭,行程两三百里地往返于城区的中级法院和远郊山区之间,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路途时间和精力、财力。北京市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启动视频法庭,既有远郊区县法院及基层人民法庭的视频法庭,又有城区中级法院及集中审理类型案件的法院的视频法庭;庭审内  相似文献   

10.
权利的关怀     
去法院打官司还是去上访,曾让许多面临困境的人两难,在一个信奉法治的国家,应普遍遵循“司法最终解决原则”,任何解决不了的纠纷最终都会流向法院,由法院作出的最后自然也是最权威的裁决,虽然这种裁决有时并不受当事人所信服。  相似文献   

11.
侯跃文生前最烦打官司,他曾在谈到“郭汪”名誉权官司时表示,“别给人家法院添太多麻烦,让法院腾出更多时间去办点大案要案。”  相似文献   

12.
曾经,立案大厅排队等候的群众络择不绝;为立案搌转千里的情景频频出现。而今,纠纷不仅可以不打官司就能消除,而且即便是打官司,也能又快又好地解决。这一切得益于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一年多来,一套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到诉前多元解纷,再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已经睁嵘初显;一项自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人民法院送达平台的智慧法院建设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3.
刘希平  雷健 《政府法制》2013,(34):40-41
因为开发商没有支付剩余的百万元“好处费”,广东省清远市一副局长的丈夫到法院打官司讨要。结果这起荒唐的“讨债”案意外地牵出一官员腐败大案  相似文献   

14.
解读一:降低诉讼收费标准,老百姓打官司“减负”《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出多项规定大大缓解一些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打不起官司”难题:将财产案件收费比例的起点由现行的4%下调为2.5%;将离婚案件涉及财产分割不另行收费的最高限额由财产总额不超过1万元  相似文献   

15.
彭志新 《特区法坛》2007,(2):24-25,44
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将于2007年4月1日起实施。新办法一经公布,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媒体普遍认为,新办法大幅下调诉讼费用标准,将极大减轻当事人诉讼压力.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打官司难问题”将得到缓解.此举作为一项惠民政策.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民本观念,令人欣喜。同时.还有人认为.国务院新办法的实施将对法院的“诉讼乱收费”起到叫停作用。个别人甚至更为乐观地认为,从国务院新办法下调诉讼费的态度可以预测.全面取消诉讼费也只是“一步之遥的事”。就在媒体纷纷表达出的对新办法出台的欣喜与欢呼的同时,在法院系统内部,却已经严重预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与优虑。笔者同样有着太多的优虑,在此,愿就新办法在立法上存在不足,及诉讼费下调后,法院面临的一系列考验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稀奇的事总会层出不穷。日前一则法院集资的新闻就让所有学过法律的人“大跌眼镜”。据5月23日《法制日报》报道,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最近出台了一项新“规定”,凡到法院打官司,除了交纳“诉讼费”外,还需交纳一定数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资款”.否则不予立案。  相似文献   

17.
高志海 《中国律师》2004,(11):58-58
踏入法院、走进法庭是什么感觉?如果你到法院打官司首先置身于什么样的环境?这一系列的“问号”,对普通百姓来说无一不是想要了解的“谜”。对于大多数人民群众来说,可能一生一世都不会迈进法院的大门。随着北京第二中级法院大门的敞开及不定期对外公众开放日的推行,这些将不再神秘莫测,人民群众与司法机关实现了零距离接触。2004年9月19日,北京二中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既不是参加诉讼的当事人,也不是前来关注案件审理的旁听者,而是在该院首次的公众开放日里,来自不同行业的首批普通参观者。他们中既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8.
在打官司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有时会听到关于法院与对方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等“有关系”的说法。当听到这种“消息”后怎么办呢?首先,要分析“消息”的来源。如果这消息  相似文献   

19.
糜乐 《检察风云》2023,(7):54-55
<正>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百姓大药房公司”)是“老百姓”系列商标的权利人,该公司发现江苏省扬州市一家药店也使用了含有“老百姓”字样的标识,遂以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对方起诉至法院。正牌“老百姓”怒告山寨版老百姓大药房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1日,当时的名称叫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2009年6月更名为现名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西药零售、中药材零售、中药饮片零售、中成药零售等。  相似文献   

20.
二、法院收费的现状:法院诉讼和执行收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主要集中在收费范围、收费标准、收费管理等几个方面。“打官司”是应当收费的,这一国际惯例是没有任何疑义的。我国也不例外。但是,什么时候收取、如何收取以及最后如何结算诉讼费用等问题,则是一个方法和技术问题。然而,近年来,恰恰是这个“方法和技术”问题,当事人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不少地方召开人大和政协会议时有的代表和委员还以此为题提出议案,其中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曝光的也不少。据典型调查,当前法院诉讼收费、执行收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