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立法质量--关于提高我国立法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立法质量是指作为立法活动之结果的法律产品的好坏程度。立法质量深刻影响法律运行和操作的各个环节 ,在法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法质量的评价标准包括形式合理性、价值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三个基本方面。立法政策、立法技术、立法人员、立法体制、立法程序等因素直接决定或影响立法质量 ,因此 ,为了提高我国立法质量 ,我国必须转换立法政策 ,提高立法技术、建立专职立法人员制度、健全立法体制、完善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走了一条由简单到成熟、循序渐进的发展之路,目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立法质量不高、立法的民主性欠缺、立法中体现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存在某些立法空白。要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紧添补立法的空白点,将修改现行法律放在立法工作的重要位置,开展法律清理工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努力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抽象性、滞后性使得立法中不可避免出现各种过失现象,立法过失的存在影响了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公民权利的保障。我国的立法过失现象主要包括立法的显性与隐性不作为、上下位法律冲突、法律规范内部冲突以及作为实质立法的司法解释违法等。立法过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成文法的滞后性以及我国立法体制下的多元立法模式。解决我国的立法过失问题需要扩大立法提案的主体范围,设立立法动议常规调查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提升地方立法质量;发挥但又要限制司法解释的作用;建立国家立法赔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周世中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明确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怎样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于我们搞好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5.
地方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对地方立法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发挥地方立法的功能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地方立法包括两种类型:地方实施性立法和地方创制性立法。两种类型都各自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功能弱化的现象。地方金融立法是地方实施性立法的一种类型,以地方金融立法为切入口,分析如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发挥地方立法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作为法治目标之一的“有法可依”基本实现。法律制定之后的另一项任务即是对立法质量进行跟踪评估。地方性法规在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质量跟踪评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地方立法质量跟踪评估所运用的方法是否正当、科学,直接关系到地方立法质量跟踪评估结论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7.
立法技术是立法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地方立法技术还存在名称不规范、抄袭现象严重、立法的内部结构贪大求全、立法内容过于原则、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不严密、立法用语不规范等问题。为此,我们应重视立法技术、优化立法机构组成人员结构、健全立法程序、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加强立法监督和完善工作、制定统一的规范立法技术和标准的法律,才能提高我国地方立法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是地方立法机关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的一个有效方式和途径。但对为什么确立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置疑与模糊认识。一项法律制度的确立,必须解决其为什么设立的问题,这是法律制度确立的理论原点与逻辑起点。本文从法的特性、地方立法运行机制的缺陷、当前地方立法后评估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多角度多层面深入阐释了构建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以期促进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正>《决定》关于立法问题有一个总的论述,在这一总论述下面,有许多分论述,它以总分结合的方式把我们国家的立法问题表达的更清晰。总的论述是如此表述的:"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的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贯彻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立法解释是在法律施行的过程中,立法机关对法律用语所作的阐释。立法解释存在诸多缺陷。从宏观角度而言,立法解释既不符合民主原则,也不符合法治原则,是规则中心主义的体现,其内容与司法解释内容高度趋同。从微观角度而言,立法解释不当地介入诸多问题。司法解释完全可以取代立法解释,其质量可以得到监督和保障,同时,人们应当坚持客观解释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一○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研究,对于明确立法工作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进一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立法工作,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对地方政府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立法后评估是提高地方政府立法质量,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立法的角度,通过立法后评估制度的现状以及如何构建我国政府立法后评估制度两个方面的分析与阐述,提出建立政府立法后评估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3.
在十五大报告中 ,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加强立法工作 ,提高立法质量 ,到201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按照这个要求 ,当前乃至今后中国的土地立法任务将会既艰巨又繁重。有鉴于此 ,本文在初步分析当前中国土地立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提高土地立法质量的问题。一、提高土地立法质量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土地立法数量与日俱增 ,大大超过了改革以前30年立法量的总和。截止1999年6月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部委局等共制定并发布法律、法规、规章50多件 ,其中 ,1978年12月以前的仅有…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筑,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的实施中,地方立法机关负有重要职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帷幕,但立法质量不高却构成了依法治国的瓶颈,其主要表现在立法空白仍存、一些立法存在内在缺陷、一些立法层次不高,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惩戒力不足等。为此,需要更加重视立法工作并创新立法思维,健全立法体制和优化立法机关组织与人员结构,完善多方有序参与的立法机制特别是构建行政、司法机关等与立法机关的良性互动机制,最终实现立法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对全球治理基本特点的分析为基础,指出全球治理对国际法律规则的创制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际法律规由于立法模式的限制,以及调整对象的局限,严重滞后于全球治理的需要,进而提出必须改进国际法律规则的立法模式。最后,通过对目前关于国际法律规则创制变革主要理论的分析,提出全球治理中的国际法律规则创制必须以以民族国家和政府为中心,非国家行为适当参与,主次分明的多元式立法为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是新时期执政党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增强领导干部法制观念,应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确立法律权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实现、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法制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立法听证制度肇始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其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在我国 ,相关法律中虽然确立了该制度 ,但这与真正意义上的立法听证相去甚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制民主进程的推进 ,立法听证制度的价值日益昭显。从地方立法来看 ,它是保证立法质量和加强法制宣传的重要手段 ;于房地产立法而言 ,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和立法价值的综合性就成为其法理基础。地方房地产市场立法听证制度的内容主要涉及法律依据、法律适用、主体范围和听证程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之治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态。为检验立法实效、提升立法质量,近年来立法后评估在地方立法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专业的第三方开始逐步参与到立法活动中并扮演重要角色,律师事务所即其中之一。专业机构的参与既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体现,亦是提升立法质量、保证良法之治的重大创新举措。本文通过分析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对《甘肃省招投标条例》的立法后评估工作,透视律师事务所在推动地方立法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总结其参与地方立法的实践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李延勇 《理论前沿》2004,(24):34-3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也是对政府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仅要有“量”的指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的要求和提高。同时,还要求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相互之间不应该产生矛盾和冲突,即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同一位阶的法律规范之间都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谐一致的。这就要求在政府立法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快规范和调整社会变革中形成的急需用法律调整的新的经济关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