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司法权是法官在个案中行使的以裁判权为重心的权力,法律解释权是法官在个案中行使的对所适用的法律和所要处理的案件事实进行解释的权力,法律解释权属于司法权的一部分。司法权与法律解释权是同一种性质的权力,二者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法律解释权是一种相对独立存在的权力,它与司法权有一定的区别。厘清二者的关系,才能正确适用法律,保证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
陈晨 《学理论》2010,(2):97-98
在各国法治发展进程中,从否定法官对法律的最终解释权到普遍承认、接受法官当然享有法律解释权,但法官享有的法解释权并不是完全自由、不受限制的,法官在进行法律解释时到底能走多远?其权利行使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在行使过程中要受到法律本身、公共政策、利益、判例等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29)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刑事诉讼监督权是诉讼活动合法、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然而,从司法实践来看,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权缺乏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强制手段,司法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刑事诉讼监督立法;合理配置检察监督权;强化刑事诉讼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监督权的实质化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督叔是权力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保障性机制,监督权的实现对于权力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监督权的实现关键在于监督要有实效,而监督具有实效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监督权的实质化,即监督权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在当前我国监督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应当不断探索如何使我国的监督权实质化,推动监督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温正伟  潘颖 《学理论》2012,(12):77-78
2009年,我国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其目的在于方便公民全面了解纳税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帮助公民及时、准确地完成纳税事宜,促进征纳双方在税收征纳过程中的合作。在这其中,税收监督权是一项既基础又重要的权利,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法律监督权是一种价值性范畴.我们应该按照法律监督的价值要求建构我国的检察权.应该站在宪法的高度,严格按照宪法的定位来理解和建构检察权;对检察机关以法定形式解决授权与控权问题;从物质和制度上确保检察机关的独立地位;对检察人员的诉讼角色应该去当事人化,让其承担客观义务.  相似文献   

7.
郭秋杉 《学理论》2012,(26):73-76
在目前的监督机制之下,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使行政处罚权和启动刑事立案程序行使司法权时的重叠职能无法实现现实意义的监督。为延伸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述,为发挥检察机关对公安行政权力的外部监督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从而有效限制公安行政权力的扩张,防范行政权力对司法权力的侵袭。  相似文献   

8.
潘颖  温正伟 《学理论》2012,(11):130-131
纳税人的监督权是长期被忽略的话题,但是近年来受到了广大学者的注意,怎样完善我国纳税人的监督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对改善我国纳税人税收监督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不断完善立法;二是细化监督权体系;三是提高公民履行监督权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4)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加强人权保障是世界各国司法改革的总趋势。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愈来愈引起关注,在我们不断地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的检察制度和俄罗斯的检察制度有着很深的法律渊源,我国的民事诉讼在多方面也深受苏联的影响,借鉴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思考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不足,对完善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建旭 《学理论》2010,(24):190-191
我国检察权的性质是检察制度的核心问题。检察权的性质之争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司法权说、行政权说、双重属性说和法律监督权说。我国检察权的本质是法律监督权,首先有其宪法根据,同时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情。  相似文献   

11.
谭冰 《学理论》2013,(21):349-350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而如何正确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就成了高校辅导员们必须重视的工作问题。只有认真分析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明确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辅导员遇到的挑战,从而找到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身心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宪法》第41条规定了公民的6项权利。其中,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控告权属于实体性的监督权;而申诉权、获得国家赔偿权则属于程序性的请求权。在现实生活中,监督权和请求权相互交叉、渗透,共同存在于公民权利体系之中,但在权利属性和行使目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党内权力的合理分解和科学配置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必然要求.以往那种党内权力过度集中于党委,或者说党委"议行合一"的领导体制,弊端很多,必须加以改革.应当在恢复党代会常任制的基础上,对党内权力进行合理分解,设置党的常设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实现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能的科学配置.  相似文献   

14.
公民监督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政治学的权利和权力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公民监督不仅需要保障公民监督的权利,而且需要公民监督权利和公民监督权力的会通。  相似文献   

15.
李珍苹  李玲 《学理论》2009,(17):117-118
检察机关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对检察机关权力本质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配置检察权。目前检察权的配置在行政权、司法权等形态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正确认识。对于检察权的各项权能的配置必须按照权力配置的原理进行,同时符合法治理念和司法民主、独立、公正的理念,使检察权的各项权能能够发挥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强对国家司法权力的监督制约已成为刑事诉讼监督权立法化和民主化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因此,深刻阐释刑事诉讼权的基本内涵,对于丰富和发展刑事诉讼监督权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刑事诉讼监督权具有主体的特定性、客体的多元性、内容的丰富性、手段的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具有国家性、程序性、有限性和救济性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7.
18.
权力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权力顺畅运行的先决条件,也是充分发挥权力效能的前提和基础。监察权并不是一个“单一”或“单项”权力,而是由监察监督权等三个子权力构成的“合成体”。相较其他二者而言,监察监督权相对弱化,应然和实然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强化监察监督权的必要性,并加强监察监督权行使的制度供给,充分“激活”监察监督权,避免监察监督职能陷入“沉寂”状态,以保证国家监察发挥效能。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2)
加强党的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具有现实紧迫性。首先,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关系党风的状况,它不仅是领导干部本身作风建设的重点环节,而且对全党作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表率作用。其次,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维系,它既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最后,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成败,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刘巧红 《理论探索》2004,(6):114-115
公民权利监督制约国家权力的理论基础 ,是卢梭的公民主权者和臣民的二重角色定位理论。这包括以集体方式行使的监督制约国家权力的公民权利 ,包括选举权和创制权等 ;以个体方式行使的监督制约国家权力的公民权利———公民诉权 ;以集体方式和个体方式均可行使的监督制约国家权力的公民权利———公民监督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