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印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两国都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由于地缘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中印在东南亚地区存在竞争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些竞争体现了中印对东盟"互利共赢"与"相互利用"政策的分歧和竞争。但竞争并不等于冲突,关键还要看中印两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尤其是相互之间实行怎样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竞争与合作: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贵洪 《当代亚太》2006,(12):12-18,51
本文主要从地区视角考察中国和印度在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经济和安全方面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中印作为两个崛起中的亚洲大国,其利益和影响正扩展到亚太各个次区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印在南亚的竞争会多于合作;在东南亚,经济合作要大于竞争,但安全上的竞争要大于合作;在中亚,中印竞争或冲突的可能性较小,而合作的潜力和前景看好。在促进(次)地区的经济和安全方面,中印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在不断改善双边关系的同时,正确处理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影响,深化合作,健康竞争。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际关系的合作竞争概念,冷战后中印在缅甸的合作竞争关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合作逐渐增多,虽然竞争仍大于合作,但竞争的主导地位有所减弱。受中印关系的影响,未来中印在缅甸的合作竞争关系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需要尽一切可能使之获得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提出和印度洋战略地位的进一步凸显,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国战略竞争与博弈的重点区域。印度与日本作为影响印太秩序的两支重要力量,两国均提出了自己的"印太"战略构想,并不断加强在印太地区的战略互动。在"印太"地缘框架下,印日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得到全面发展,已经升级为"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印日战略伙伴关系以共同的"民主价值观"为纽带,在政治、经贸、安全、军事等各领域的合作全面深化,并具有浓厚的制衡中国色彩。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重心向印太地区转移的大背景下,印日战略伙伴关系的强化既是两国各自利益的需求使然,也是对印太地缘政治格局新变化的反应,必将对当前的印太地区秩序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面对"印太时代"的到来,中国应与印日共同建立有关印太地区秩序的对话沟通机制,扩大中印日三国在印太地区基于共同利益的战略合作,推进印太命运共同体建设。在当前印太地缘政治兴起与日印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升温的情势下,中国既要密切关注日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态势,客观地看待印日在印太地区的战略互动给中国周边外交环境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同时也要积极构建中国的"印太"战略,运筹好中日、中印双边关系,以便塑造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周边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迅速崛起受到世界关注,但由于战略和认知差异、边界问题、巴基斯坦问题以及域外大国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两国关系不断下滑。印度借助自身实力的增长和美国"印太战略"实施,不断挑起与邻国的矛盾,特别是加大力度与中国竞争,与其他国家一起制衡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印命运共同体建设将面临巨大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中印在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也存在认知偏差和"单向构建"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印要构建命运共同体将十分困难。近期,边界问题仍然是双方误解和矛盾加深的"爆发点",也是中印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难点,这使得中印的博弈还会继续。但由于中印合作对双方、地区乃至世界影响巨大,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从博弈论中的"懦夫博弈"和"重复博弈"视角来看,博弈的策略会影响彼此的行为和偏好,而目前双方有避免热战的共同点,也有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空间,未来双方构建命运共同体仍然存在可能性。中印双方应把握机遇,相互调整行为与偏好,不断增加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正能量,以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能源合作与日本外交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岩  王蕴 《当代亚太》2005,15(6):25-31
东北亚国家普遍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多边合作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各方的能源安全状况,而且有利于缓和地区紧张局势.但受制于日本外交政策,作为多边合作关键的中日两国却一直处于竞争状态,合作只能在局部合作利益非常突出的场合展开.基于总体竞争、局部有限合作的判断,中国在积极主张合作的同时,必须提升能源战略,对日政策应做两手准备.  相似文献   

7.
欧美安全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北约与欧盟独立安全与防务建设之间的关系。在北约主导的欧洲安全秩序结构下,欧盟独立安全与防务建设的自主性有限、能力建设长期不足。如今,在内外安全环境恶化、英国脱欧和美国特朗普政府调整北约政策的背景下,欧盟25国于2017年12月启动"永久结构性合作",目前已涵盖两批共34个合作项目。"永久结构性合作"是一个有雄心、约束力和包容性的安全合作机制,呈现出欧盟安全与防务领域灵活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但是,当前成员国对欧盟防务的"战略文化"和安全威胁认知存在较大分歧,"永久结构性合作"的聚焦领域和审查机制仍然存在局限性。因此,欧盟只能获得有限的战略自主性。"永久结构性合作"在资源获取方面与北约构成竞争关系,但在能力建设方面与北约互补、互用。从这一合作机制的设计来看,欧盟预计将通过"永久结构性合作"构建强大的北约"欧洲支柱",提升对北约防务的贡献度,从而协调欧盟安全与防务一体化和北约的平衡发展,使欧美安全关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命脉,能源战略走向关乎国计民生。当国内能源无法满足国家需求时,能源进口就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选项。国家能源进口中,石油往往占据较大比重。随着石油净进口量的增加,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会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此,能源进口国需要在能源独立与相互依赖两个战略导向中做出选择。文章通过对能源独立以及相互依赖两种战略的考察,梳理了两种战略提出的背景、发展状况以及行动措施,并通过对比指出,中国应该继续推进能源合作,走出能源独立的"乌托邦"。无论是能源独立还是相互依赖,这两种能源安全路径都需要在政策制定和行动实施上相互补充。两种路径各有优劣,一个国家只有根据本国特点,建立起有利于自己的能源体系,才是确保本国能源安全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非关系和"一带一路"举世瞩目。非洲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途经地和目的地之一,也是"一带一路"的必经之地,以及"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可以推助中非合作。非洲欢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计划并愿参与其中。中非双方在对接"一带一路"时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促进中非合作,进一步深化中非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能源因素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变量.20世纪以来,中日间的能源关系大致历经了两个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大肆掠夺中国能源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后中日间平等互利的能源合作时期.后冷战时期,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日本新保守主义的抬头,中日之间在能源安全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积极倡导中日间能源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改善两国关系,而且对维护东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中美战略合作共识和中国的战略思维特性,是理解中美战略合作的微观基础。在中美关系解冻、中美建交,以及两国竞争与合作时期,中国呈现出对双边战略共识的追求、"大局观"等战略思维特性,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搁置"思维也产生了合作与冲突并存的国际政治效应。中美实力对比结构及其变化,是影响中国单边默契战略思维起源及其演变,进而影响中美战略合作与冲突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邓涵 《当代亚太》2019,(6):131-157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合作制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正在日益复杂化。2018年作为"峰会年",可以为评估该地区的制度竞合提供有效的视角。通过提出参与成员是否具有排他性、主导成员是否为同类型国家、议题领域是否重叠、合作内容是否涉及"高级政治"、目标原则是否具有外向性这5个维度的指标进行系统评估,并对中国、日本、越南和泰国四个关键国家的互动进行案例分析,文章发现,澜湄地区合作制度之间的竞争被夸大了;澜湄合作与日本—湄公河合作互为主要的竞争对象,但前者是被动跟随而非主动挑起竞争;柬老越发展三角、柬老缅越合作与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三河流域经济合作战略也相互竞争,但后者正在取得优势;澜湄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湄公河委员会之间不会出现"制度达尔文主义"。  相似文献   

13.
亚洲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印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由于各种政治、经济和历史原因,中印经贸关系曾长期处于停顿状态。合作对两国意味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与此同时,现实中也存在着一系列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本文认为,中印已经结束了长期以来相互隔离的历史,但是两国在短期内实现程度较高的自由化和在国际舞台上形成全面战略同盟的可能性不大。中印合作将持续发展,其深度与广度将大体定位在“好邻居”的水平上。两国将在区域范围内及全球层次上,就某些具体问题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4.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双重视角下的美国“印太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立平 《美国研究》2015,(2):32-51,5,6
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美国的"印太战略"是将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和亚太"轴辐"安全同盟体系扩大到印度洋区域,实行两洋联结,形成大月牙形同盟与伙伴国网络。此举试图以合作与制约双管齐下,将中印崛起规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机制和国际规则框架内。从地缘经济角度而言,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两岸向印太地区转移是促使美国推出"印太战略"的主要原因之一。亚太经济重心从美国向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和印度洋地区东部转移也促使美国提升这些次区域的战略地位。印太地区战略格局正在从一超多强向多极格局演变,形成多个三角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进程不仅取决于两国国内因素,也受到印太地缘政治中其他行为者的影响。印太地区正在成为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下一个中心地带。美"印太战略"使印太地区战略态势更为复杂,使中国和平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论韩国《中央日报》视域中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日报》在韩国主流社会中影响较广。其围绕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依时间的推移呈现五个阶段的特征,从报道的数量变化,清晰显示出无论是其最初持"冷眼旁观"态度,还是最终积极报道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特别是采取积极行动,深入中国内地以及"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实地采访报道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与影响,都说明该报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韩合作持积极看法。《中央日报》的报道还揭示了首脑外交、议题设定在推进中韩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央日报》报道呈现出的冷热不均的阶段性特征,启示我们中韩关系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而且需要加强两国媒体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非洲大陆与近海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非洲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近几年,为了应对国内不断增多的能源需求,同时也为了寻求摆脱对中东能源的依赖,日本逐渐加强与非洲的能源合作关系。日本与非洲加强能源合作关系,除了是为满足能源进口多元化这一显性目的之外,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目的,包括彰显日本的海洋地缘政治影响力,以及为日本继续追求"入常"服务等。不过,日本与非洲加强能源合作,还面临着不少挑战,日本自身的功利性目的、与美欧的竞争博弈以及处处与中国一争高下的心态,制约着日本进一步提升与非洲进行能源合作的水平与速度。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今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中国和日本两国在经济领域存在着显著的合作空间。随着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出现的积极转变,中日两国揭开了在第三方市场进行合作的新篇章。虽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但中日双方在第三方市场进行合作,不但有助于改善中日政治关系,而且有助于实现双方经济领域的互利共赢。中日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和经贸往来三个方面存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可能性,利用合作博弈模型对"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推进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中印双边经贸关系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迄今为止双方经贸规模仍比较小,与两国庞大的经济和人口规模不相称。同时,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还不断地出现在双方经贸往来中。本文从当今中印双方所处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出发,探讨了影响中印经贸发展的长期因素,包括就业压力、产业转移博弈政治问题以及发达国家对中印经贸关系的介入等,并提出要尽快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合作措施,以增进双方未来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力量,中国和东南亚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战略合作,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出重要贡献.近年来,东南亚核电增量需求旺盛,中国核电发展势头强劲,为双方核电合作提供巨大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和东南亚核电合作不仅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而且前景乐观.然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核电合作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东南亚的核电开发仍处于早期阶段,中国核电走向东南亚面临不确定性多、政治风险大和国际竞争激烈等严峻挑战.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应制定东南亚核电市场开发的长远战略目标,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妥善处理与其他核电出口大国的关系,为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和能源低碳转型注入活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20.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对东盟基建关联产业出口的竞争中,中国较日本出口规模大、增速快;中日两国主要出口产品相同,出口市场各有侧重;出口竞争力整体上中国呈上升趋势、日本呈下降趋势,细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中日相似,各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本整体高于中国;中国整体上处于出口竞争优势,且竞争效应是其主要原因;日本处于竞争力劣势,但行业组合效应为正且尤以运输设备最为突出;中日基建关联产业应加强在东盟市场上的合作力度,提高出口的联合竞争力,实现中日贸易的动态互补与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