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变迁,它的整个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阶段,"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①,主要的任务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中国人民的军队"②,"去打倒那些民族的和阶级的敌人"③,"改变我们这个被侵略被压迫的社会国家的状态,造成自由平等的新中国"④.到它的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阶段,革命的主要任务变为"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也起了变化,但是,"人民的军队"却依然是完成革命任务的"首要条件"⑤."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⑥,是贯通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全部过程的根本规律,是今后继续引领中国社会变迁仍旧须臾不可离开的普遍真理.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和继续.一以贯之地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离不开革命文化的激励作用.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文化追求,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新时代夺取伟大胜利的精神养分.之所以要发扬革命文化的精神支撑作用,始终保持积极奋进的革命精神,是由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所决定的.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需求.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保持革命热情,才能更好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不负时代的使命和人民重托.  相似文献   

3.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站立起来"①,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之所以能够根本"改变历史方向和国家面貌"②,完全是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胜利进行的两大革命:"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夺取全国政权";"一个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社会主义国家"③.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胡占君 《红旗文稿》2014,(10):33-34
正一说到"领导",人们想到的往往就是官,就是权,而党内个别领导干部也往往把自己担负的领导职务等同于"官"和"权",忘记了共产党的领导的真正内涵,淡化了作为党的领导的责任、本质和根本方法,结果削弱了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破坏了党群关系,损害了党的事业。关于党的领导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层涵义:党的领导的根本是思想领导,核心是政治领导,关键是组织领导,本质是为人民服务,根本方法是群众路线。以上内容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割裂它们的关系,放弃或忽视其中一点,都不是全面的真正的党的领导,都不可能实现党的真正领导。其一,党的领导的根本是思想领导。所谓思想  相似文献   

6.
为官三忌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而为官者的“官德”如何,则至为重要。正如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那么,为政者最忌什么呢?一忌冷漠。做人不能冷漠,做官更不能冷漠。做人冷漠,影响所及只是少数人;做官冷漠,将会影响一方百姓。如果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对人民事业缺乏激情,那就失去了为政的根本。邓小平同志之所以不信邪,不怕压,大起大落而壮心不已,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祖国和人民。他那“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表白,永远激励着共产党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所…  相似文献   

7.
实现为谁服务与怎样服务内在统一的路线基础 (一) 依靠"为谁服务"与"怎样服务"内在统一而成功实践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另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实行群众路线,坚持从这个根本领导路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上,为上述内在统一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来看,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工程,其核心要求就是制度的现代化,而关键在于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即要有一支掌握现代治理意识和领导能力的公务员队伍。一、接"地气",培养"民本"意识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强调要有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他说: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丝毫不能动摇的.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动摇了这些根本东西,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想是党所要实现的目标,信念是对理想的追求和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心,理想信念是凝聚全党的旗帜.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共产党人选择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这一选择既是共产党人理性思考的结果,也是共产党人社会实践的证明.  相似文献   

10.
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伟大变迁,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外交形象和国际地位,"结束了"由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屈辱"时代"①.  相似文献   

11.
从1840年以来到现在的中国近、现代,是社会变迁最为迅猛、最为剧烈的历史时期.贯穿这一变迁全过程的一个基本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它本身又分为两步.第一步,首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思想从来也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离开千百万人的革命实践,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①.引领中国社会变迁的中国共产党人,要实现"两大革命"的历史使命,当然同样不能仅仅停留于对"两大革命"的主观设计,不能停留于它的纯粹"思想"形态,而必须"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②,实际地把"两大革命"胜利完成.事实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引领中国社会变迁,也确实不仅仅是由于它设计了一个"两大革命"的科学蓝图,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它同时正确解决了"两大革命"的力量调度这个根本问题,才导演出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两大革命"的威武雄壮的活剧.  相似文献   

13.
饶武元  王晓辉 《求实》2006,(4):76-78
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冲突,不可能没有裂痕。好的社会在于不断地用自己的法律制度和道德力量化解冲突,融合裂痕。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从小康社会走向全面小康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根“生命线”的作用和功能效应,以人为本,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昭示出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强大理论武器,我们要通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也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它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应当从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对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管理创新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创新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管理体制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按照执政为民要求,加快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进程,全面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思潮的巨大引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力度,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引领方针,全方位拓展引领路径,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领导,加强理论宣传队伍建设,规范社会思潮传播载体,才能既有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能力,又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夙愿,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从矛盾的视阈诠释,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冲突的过程,从而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20.
李伟 《党史文苑》2009,(4):32-33,4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所形成的领导思想,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在毛泽东的领导思想中,始终把实事求是作为根本的工作方法和领导原则,坚持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重视出主意和用干部两个关键环节,灵活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转化为各种具体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并运用到党的领导实践中.毛泽东的领导思想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