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区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不发达地区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国家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经济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东部地区由于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有利的地理环境,以及中央的“沿海战略”,率先启动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火车头”,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全国平均水平及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步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明显加剧,直接关系着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为此,中…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七五”计划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商品生产的发展必然要促导商品市场的发展。我们所说的商品市场,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狭义市场概念,而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大市场。随着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市场的含义远远超出了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的扩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和各级政府在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哪些手段来调控地区经济发展?对于这些重要问题,本文拟从理论上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保证我国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邓小平同志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概括地说,就是:公有制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市场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非均衡增长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手段,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5.
一邓平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长期艰苦地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和观点,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发展思想。1.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邓小平根据我国实际,运用事物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样一个重要思想,并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和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3.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  相似文献   

6.
人才市场的孕育和形成,无疑对促进人才流动,创造“英雄有用武之地”的环境是积极的、有益的。但如何使人才“合理流动”,还必须有章可循,建立一整套与人才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法规法令,使人才市场的发展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社会主义人才市场的前提应该是有计划的市场。只有有计划地调剂人才,才能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如果完全靠市场规律来配置人才资源,任凭“孔雀东南飞”,必然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人才结构失衡。合理的人才配置,应该是人才密集地区适当向人才匮乏地区输送,这样才有利于科技开发和经济发展,减少人才的浪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起点和条件不同,有些发展快些,有些则相对慢些,使得地区之间的差距日趋扩大,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的重要内容,绝不能动摇.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要坚持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和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一是要看到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现象;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三是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主动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使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选择;也是欠发达地区确定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区域经济政策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是目标纲要,从发展国民经济的大局出发,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一条重要的方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制定了特殊政策和措施。决定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国农村实现小康,重点要加快中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国家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调整加工业布局,优先安排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这些重大决策,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展示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当前的…  相似文献   

9.
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从“九五”开始,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也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0.
伊犁是祖国西北边陲一块待开发的宝地。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八五”期间,地区各项指标完成良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各项事业都有很大发展,地区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经济市场化的程度取得了重大进展.对内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各族人民正在向小康目标前进。这为我们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必须制定好地区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规划。要使计划和规划具有政策性、预测性、指…  相似文献   

11.
信息资料     
区域经济即一个国家的经济空间系统,体现为者多生产要素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一定地域的组合和地区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具有不同特性和水平的区域经济,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和联系,构成国民经济总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作用的扩大,跨部门、跨地区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广泛开展,区域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齐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促进全国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作为今后十五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九五”到2010年期间,将在促进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各地区经济的内在联系,以及自然地理特点。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在原有经济布局的基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后,国家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从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辽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提前完成了国家“一五”计划的任务,并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和国防工业以及技术人才供应基地,在支援全国经济建设和保证国家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一五”期间,辽宁是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承担着建设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同市场农业的转变时期,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区域性差距正在逐步扩大。欠发达地区应该发展得更快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全国经济的发展,这个差距反而越来越大,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尤其突出,已成为制约完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任务和奋斗目标的突出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性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因此,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对缩小农村经济发展差距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农村经济发展差距的特…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几十年经济发展和理论上长期探索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必然带有计划性.对国民经济全面的多层次的计划调节则是计划经济的重要表现,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性和稳定性。而商品经济的存在又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必然脱离不开市场,这关系到经济运行的灵活性(或弹性)和竞争进取性,即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大问题。可见,计划性与市场性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两个各具特点而又相互联系的不同方面。计划与市场是不可分的。计划与市场从社会主义经济产生以来就已经共同作用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而且又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地规范着社会主义经济朝着一定的目标前进,但是,由于我们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认识不足,加之在几十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晚年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比如,对于党的基本路线问题,提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对于社会分配问题,提出要公平分配,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关于制度建设问题,指出要“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关于农业现代化问题,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关于社会主义的前途问题,坚定地指出“社会主义是可爱的,为社会主义奋斗是值得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谁也动摇不了”,等等.这些思考是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的深入筹谋,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体系并最终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时,地区发展差距也扩大了。尤其是山区,包括内地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山区,经济发展都还比较落后。因此,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促进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  相似文献   

17.
中央银行应注意金融调控的地区差别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计划向市场过渡的转轨时期,金融体制作为整体经济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计划金融与市场金融并存,并基于地区间原有基础的不同和经济制度转轨步伐快慢各异,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二元金融结构:东部地区的市场金融较多,计划金融成分微弱,而西部地区则相反。从理论上说,对于一个区域金融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经济,如果奉行“一个国家、一种金融政策”,则这种相同的金融政策投入势必会引起不同地区间的不同产出,出现“苦乐不均”的现象,并可能扭曲地区间的经济关系。从这个角度说,我国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全国范围内均齐划一的宏观金…  相似文献   

18.
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是促进新型市场开拓的重要因素1-新型市场首先是一个各类市场竞争主体到位、彼此间能够展开充分有效竞争的市场,而个体私营经济能够通过优化城乡所有制结构进而促进这种市场格局的形成。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长期存在着国有经济的比重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的所谓“一大二公”的问题,极其不利于培植和造就能够展开充分有效竞争的各类经济活动主体。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一大二公”的问题逐步得到克服,适应充分有效市场竞争要求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相似文献   

19.
今后十年和"八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的产业重点是:加强农业,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与此同时,重视发展电子工业,改组改造加工工业,积极发展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使之合理化,并逐步走向现代化;二是用先进技术装备改造传统产业和现有企业,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三是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一、加快发展重点产业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必须按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办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大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化不同能级的经济中心城市,担负起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从全国范围看,重组全国经济与社会资源,则需要建设具有更高能级的大都市带,形成能带动整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现阶段促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带,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客观要求。一、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建设及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中的重要意义国内学者认为,大都市带“是国际经济大循环的空间依托,是区域经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支撑点,也是带动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