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环境、资源都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好资源与环境。内蒙古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需要加快发展,但决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发展经济中,我们要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资源有效利用为基础,转变粗放型经营方式,注重提高质量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生态环境保护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首先,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2.
生物圈中共存的不同或同种物种往往充满竞争和冲突,但是如果从以人类为中心的道德立场来看,那么就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和道德思考.从自然或文化的角度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些环境和自然资源理应作为社会遗产,而不是仅仅被看成一种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消耗和转换来满足基本需求的经济资源.经济分析提供了一些经济工具来优化效率和公平,它强调需要引进有效的价格和分配制度实现从个人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转移,且不打破市场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3.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大河 《求是》2005,(3):54-56
气候资源可以满足人类在物质财富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能源等的需求,可以通过人们直接或间接的利用形成财富或使用价值,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人类对气候及其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深入,随着化石能源资源的不断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对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增多,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间的良性循环被破坏,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气候资源的分布产生影响。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被提到了关系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江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刘雪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中国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又是人口众多,资源稀缺,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所谓“可持续发展”问题,绝不仅仅是经济持续发展问题,也不只是社会持续发展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人类本身的持续生存和永续发展问题。实现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确立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正确理念;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具有人类和全球视野,着眼解决和妥善处理国家和国家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复杂社会矛盾;世界各国都应该也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是人民的愿望,是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拓展深化,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总是不断产生新的要求。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进程中总是在不断创造和挖掘新的增长点。而信息产业的产生就是人类新创造和挖掘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信息产业和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和最高层次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都能持续发展。这几个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只有都保持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循环。所以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世界应遵循的规律。让我们在考虑中国发展规划时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中国人口。一、人口与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个国家从长期和总体上观察,人口与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样也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用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国从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确实对控制人口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使我们的12亿人口日推迟晚到来  相似文献   

9.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知识经济,走知识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类需要发展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对于这个基本矛盾,工业社会只能通过控制人的行为和保护自然来加以缓和,但不能得到解决。控制人们损害生态环境、滥用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不道德的行为,可以保护自然资源。但保护自然资源不能改变资源的有限性,不能使有限的再生资源转化为无限的再生资源,有效地解决资源的枯竭问题。再者,限制人的行为也不能制止人的需要的发展。人的需要随着人们实践的深化、随着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而不断地提高,旧的需求满足了,新的需求又接踵而来。如果以限制、抑制人的需求来保护生态环境,实质上是限制、抑制人的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牺牲人的生存和发  相似文献   

10.
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同自然和谐相处中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各国发展经济社会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就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引起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享受、发展需求是现代人的基本需求.追求生活的情趣与生命创造力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目标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自己的需求进行的,需求不同,价值评价就不同,人们的活动指向与获取方式自然也不同。所以,了解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必须从了解人的需求人手。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三个不同的层次。所谓生存需求,指的是为维护人的生命存续、正常存在(而非病态)而产生的需求,包括温…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发现: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及其解决密切相关,为此,有必要考察经济制度框架———市场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干预市场以促进环境保护。一、市场经济对环境的保护作用现代经济学表明,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这是一对矛盾。矛盾的缓和就在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极点就是使得资源的使用没有浪费现象,即社会用最低成本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在既定的投入和既定的技术条件下,使资源的利用能带来最大可能的满足,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最优配置的意义是重大…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盛行对世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消费,就没有人类的生存,也就不需要人类进行生产。从这一意义上说,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当然,人类的消费水平受着生产力的限制。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也就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在上世纪20年代之前,人类的生产力有限,生产的目的只是满足人们的自然需要。对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物质性的消费,消费的是商品的物质使用价值,满足的是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在此之后,情况就不同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化的推进,首先在美国,然后在其他国家,人们对食品、衣物、住房等的自然需求得到了满足,出现了商品过剩以及经济危机。此时,经济发…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找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自然?这是关系到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崇拜或屈服自然,把自然现象看成神灵活动;二是征服自然,把自然视为异己进行统治与探索,结果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三是视自然为友,与自然和谐与协调。本章着重讨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人口状况与人力资源开发1、人口数量剧增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人口总数已达12亿,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这是最基本的中国人口特点。新中国的诞生带来了社会…  相似文献   

15.
谈人本主义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实现自身发展的主体活动 ,从这一视角看 ,经济学也应是一门关于人的需求、人的经济活动、人的发展问题的“人学” ,而不纯粹是关于生产要素配置、运动及相互关系的“物学”。现代经济发展表现出某种偏离人类利益的倾向 ,现代经济学也发展了一种重物轻人把人物化的理论构架。对此应该加以纠正和更新。经济学应该重视对人的创造性劳动和高层人格需求的研究 ,建立以人的创造性劳动为中心的新的理论均衡模型。  相似文献   

16.
李鹏总理1996年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今后十五年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清醒认识,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是集经济社会与环境内容于一体的发展战略。它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意味着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它的目标是保证经济、社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后劲。为了执行好这一重要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应当认清并把握好以下四个问题。一、人"天"(自然)的相应性(协调性)  相似文献   

17.
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及其危机的日益加剧,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近几年中外理论界和现实实践中所密切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曾反复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因此对其进行对策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一、理论依据:利用的极限与极限的增生   “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布伦特兰的这一定义,字面上关注的是人类代际 (当代人和后代人 )关系的发展,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实质上揭示了人和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的问题。这是因为要实现人类的可持…  相似文献   

18.
从结构看生态文明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一 《实事求是》2009,(1):9-11
从内在机制看,生态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三维结构:人——自然之间的效率结构,人——自然之间的效益结构,人——自然之间的效能结构。从特征上看,生态文明是各种要素协调全面发展的文明,也是各种要素互动和谐发展的文明。从结构角度看,建构生态文明,需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人类利用生态的效率;大力推进生态经济,提高人类利用生态的效能;大力推进生态保护,提高人类利用生态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云岭先锋》2013,(1):1-1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一段精彩论述。、这一论述,道出了全国人民共同的美丽向往,让人眼前一亮,在各族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20.
医疗卫生事业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使北京的医疗卫生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首都广大医务工作者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这一宗旨,积极、稳妥地开展治理整顿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